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第5期   作者:何奎
[导读] 海绵城市理念自提出以来就不断引起城市建设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何奎
        天津市翔达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自提出以来就不断引起城市建设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为进一步打造生态绿色的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工程要融合雨水再利用思路,优化市政道路的渗水、储水、净水能力。本文研究目的是通过明确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融合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意义,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提升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态修复能力。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道路工程;具体应用

        前言:海绵城市理念于2012年首次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进一步强调要打造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自然生态化海绵城市。具体来说,海绵城市理念就是立足于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的客观规律,遵循生态为本的原则,将自然循环和人工措施有机结合,在保证城市防洪防涝的安全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实现自然雨水在城市道路区域中的储存、渗透和净化,利用降雨资源提高水系统的循环效率,从而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实现生态保护。利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市政规划设计,要改变传统城市排水模式对自然降水排出径流量的要求,将80%调控到40%以内。对于自然降雨径流量的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雨水对城市道路表面的冲刷程度,并且可以在雨水径流过程中将其收集储存,经过过滤净化后投入合理使用。在海绵城市理念的指导下不仅可以有效解决降雨天气城市道路内涝的问题,还可以通过自然雨水的再利用提升城市的生态保护水平,并替自然环境分担城市用水压力。
一、市政道路工程融合海绵城市理念的意义
        市政道路是城市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生活出行的基本框架。在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中有机融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一方面可以有效推进自然降雨收集再利用工作进程,利用市政道路来完成对自然降雨的储存、净化和再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为市政排水系统分担压力,并逐渐达到城市遇到小雨无明显积水、遇到大雨无内涝发生、遇到暴雨天气可有效防洪防涝的目的,使得市政道路的安全使用得到了保障。
        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带来了居住人口的直线上升,急剧上升的人口给城市建设带来了巨大的资源需求压力和环境污染压力。大规模的人口生产生活本身就对城市水资源提出了较高的需求,而人们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和其余垃圾对城市自然水系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的水系统水质状况和自净循环能力都受到一定的影响,自然降水中也出现了污染物和有毒物质。若含有有害物质的雨水不经处理就进入水循环系统,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系统造成污染,并且大量雨水长期通过排水管排放会抢占地下水空间并使其无法及时补充,致使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融合海绵城市理念,不仅可以对自然降水进行一定的收集处理提升其纯净度,还可以利用人工干预水循环对各水系统的资源空缺进行及时补充,提升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从而对水系统以及整个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护。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1)路面材料选择
        路面材料是道路建设的主要构成部分,需要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市政道路建设路面施工材料选择进行合理调整。首先,要重视路面材料选择的重要性,从这一步骤开始就要与海绵城市理念进行有机融合。其次,在具体路面材料选择过程中要立足于不同道路的实际交通需求,在保证城市道路承载力和耐久性的前提下选择雨水渗透性好的路面施工材料,对于不同路面材料的渗透能力进行实际检测,了解其渗水性能和与道路情况的匹配程度,选择最合理且使用的渗水材料。

例如在进行行车道路路面施工材料选择时,要考虑其承载车辆来往的实际需求选择沥青这类强度高的施工材料,并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渗透性能较好的沥青材料,还可以采取在沥青层下铺设碎石层的方式既保证了道路的承重能力又为雨水渗透提供合理空间。除此之外,要注意在进行市政道路路面材料选择时,不要选择带有防水层的施工材料,以防止渗透区域受到防水层限制反而会影响自然降雨的滞留效果。
(2)道路铺装设计
        市政道路建设可根据不同类型的道路铺装合理优化其渗水储水能力。例如针对人行道路的铺装设计,要考虑道路积水会对人们步行造成一定的影响,采用渗水性能较好的步道砖进行铺装并相应铺设透水基层,这种设计可以使自然降雨在接触人行道路后进行快速渗透,实现土壤保水和水资源补充。另外还可以在人行步道砖上合理提升孔隙率,通过人行道路有效吸收市政交通产生的噪音做到环境净化。而针对车行道路进行铺装时,首先要考虑路基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并结合道路施工区域的土壤、温度条件,在铺设强渗水路面的同时加强车行道路负荷能力以保证其可以为市政交通提供安全稳定的行驶环境。
(3)绿化带建设
        实现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又一重要方法是将城市路面积水引流至两侧绿化带中。通过结合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市政建设部门要对城市道路两旁绿化带进行优化升级。对于横断面的绿化带要进一步添加排水沟渠和雨水排口等装置设施。要在绿化带的设计中加入排水系统,在绿化带道路下安装排水管道和雨水收集空间,并根据实地降雨量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进行种植培养,并保证绿化带中的植物可以在调节水系统的同时长期存活并生长。根据海绵城市设计原理,还可以将绿化带设计成更适合雨水引流收集的形状,如碟状、弧形或下凹状等,并在绿色植被下铺设碎石层和渗水管,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净化后进行收集储存以提升其再利用效率。绿化带设计中还可以添加花坛石既提升了绿化带的美观程度,又对自然降水的引流工作起到加速作用。
(4)生物滞留带设计
        市政道路工程根据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引入生物滞留带设计,即通过在道路两旁建立一定的小型生态系统来对自然降雨进行滞留和储存,并通过生物原理使得雨水得到合理的净化。生物滞留带设计最适用于降水较为丰富的地区,通过自然生物手段对降雨进行污染处理,并将初步净化的雨水进行储存蓄调,使得城市的保水渗水面积进一步扩大以有效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并推动城市生态系统实现有效循环和合理修复。
(5)护坡设计
        根据海绵城市理念市政道路建设可以在道路两旁合理开发护坡工程,当前护坡主要类型有植草护坡、生态护坡和挡土袋护坡。若市政道路与两侧空余高低高度差较小时可采用植草护坡,当高度差大于2-3m时可选择生态护坡。植草护坡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和枝叶进行土壤稳固防止水土流失并有效储存降水,生态护坡则财通碎石或铁丝网等工程技术保护市政道路并完成雨水引流。完善护坡建设可以有效分担市政道路排水渗水压力,促进城市水系统良性循环并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保障。
结束语:海绵城市理念为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提供了全新思路,通过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内涵并利用其指导道路建设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市政道路的渗水、储水、净水能力,对自然环境的降水进行合理再利用,使得市政道路在面对洪涝灾害时更具海绵弹性,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水系统的循环效率和生态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晨,刘荣强,董鑫,李鹏飞.关于“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1(03):78-79.
[2]杨映雪,周飞祥,任希岩,吕金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长效管控机制研究[J].给水排水,2021,57(03):79-84.
[3]任莉莉,陆崇赞,刘晗轩,王一航,朱街禄,王辰安,刘方华,韩建华.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排水优化方案研究[J].江西建材,2021(02):190-191.
[4]许申来,周影烈,李王锋,韩志刚,薛祥山,赵轩,曲直,孟婷婷.海绵城市理念下流域协同治理策略思考与探索[J].中国给水排水,2021,37(02):1-6.
[5]王亮.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设计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36):219+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