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活动中心老人互助行为与空间关系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牛夕月 高巍(通讯作者)
[导读]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都会面临的严峻问题,“
        牛夕月  高巍(通讯作者)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省大连市   116034 )

        摘要: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都会面临的严峻问题,“未备先老”的现况成为影响我国养老问题的重要因素。本文章旨在更好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与自我价值的再利用,对社区活动空间进行深入设计研究,从而能够达到社区互助养老方式的实现。基于增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理念,响应国家“积极老龄化”的发展战略。提高老年人整体生活质量,转变传统养老理念,鼓励和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互助养老活动,丰富积极老龄化理念,同时为老龄化社区活动中心设计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  社区参与  交往互助  公共空间

引言
        首先,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趋势,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的程度也在逐年增加,所以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同时由于我国长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4-2-1”结构家庭,虽然养老机构日益增多且完善,但老人还并不能完全接受机构养老。因此,需要创新养老方式。而同时“以老助老“的方式满足了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这也是积极老龄化理念的重要体现。
        其次,老人在衰老的过程中会在心理、生理以及社会角色方面产生失落与孤独感,而交流则可以消除负面情绪,从而达到社区互助养老的目的。原关于积极老龄化设计研究的重点一般集中于注重老年人群的居住环境安全和行为保障,而关于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活动对于积极老龄化的意义研究尚且不足。此次研究将其作为研究主体,调查老人进行社会参与以及促使其进行交往互助行为的诱因。同时社区是老年人进行社会参与的重要场所,故以社区为中心,推动老年人交往行为发生,促使其进行社会参与并为群体及其他成员提供帮助,发挥余热。以便推动积极老龄化与社区互助养老的实现。因此如何促进老年人进行社会参与并实现互助养老引发了设计学者们的关注。
        通过对老年人群社会参与、交往行为与适老化公共空间尺度关联性进行研究,对社区互助中心进行改进设计,探索不同功能空间所引发的交往行为,分析各要素对老年人活动的影响;加入互助理念来实现社区与老龄人群之间、低龄老人与高龄老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改善老年人群社区互助养老的环境状况,使其趋于更加合理完善的理想状态,实现老人健康、参与、保障三者共存的社区优良环境。最后分析结果,解析老年人互助活动的需求,并基于老年人自身特点提出空间设计的建议。
        
一、国内外关于互助养老模式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1.1国内研究动态
        互助养老在我国发展较晚,在理论研究还不是很深入。关于互助养老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互助养老的定义与定位、模式、居民参与意愿、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等各个方面。
        互助养老的定义及定位,因我国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我国学者暂且认为互助养老是老年人自主选择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产物,是老年人基于友爱互助、相互信任的基本原则,在基层社区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养老模式。
        互助养老的模式。根据我国各地互助养老的时间情况,主要有“时间银行”模式(上海虹口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据点互助(青岛市四方区互助养老)、结对帮扶(浙江“银龄互助”)及社区志愿服务。
1.2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的互助养老模式产生较早,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养老院、养老机构等形式的机构养老,欧美国家为控制基础福利设施的膨胀同时提倡引入民间力量,并将老年公寓建立在老人居住的社区附近,将“老年社区”的建设及其服务功能的扩充放在重要位置。经过不断实践与探索,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拥有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与完善的运营体系,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互助养老模式,如美国的“村庄”模式、德国的“多代居”、日本的邻里互助网络模式以及“时间银行”模式的等。
二、社区养老活动中心设计现状
        我国目前现存的社区活动中心缺乏专门为老年社区规划和建设的标准。对养老社区的规划设计没有明确的思路,不知道如何将设计规划与老年人的生活挂钩,盲目照搬外国模式,不符合我国的发展水平与国情。
        空间缺乏关联与交流,老人进入到空间内会产生封闭性活动。例如老人们在棋牌室内进行活动,就会产生固定的交流团体,固定的活动,对于其他活动几乎不会参与,而且会因为打牌消耗过多娱乐时间,这样并不利于老人身心健康和发展。


三、交往互助行为与空间关联性分析
3.1 老人交互活动需求分析
        马斯洛需求等级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的,成为行为科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马斯洛指出,:人的需求由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级构成的。老人在衰老的过程中,心理、生理及社会扮演角色日益发生变化,会产生被剥离社会的孤独感与落寞感,这并不利于老人积极地进行养老活动。
        由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捷夫与鲁利亚提出的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主张老人退休后保持工作时的良好状态,与社会同步。同时,社会不仅应鼓励老人参与力所能及的工作,发挥余热,并且应该创造良好的社会机会,提高老人的社会参与度,消除老人退休所带来的沮丧失落情绪。所以老人进行交往互助的行为可以有效地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老人的交往类型可划分为四种类型:亲密性交往、自发型交往、社会型交往与必要性交往。这四种类型对于空间品质的需求逐渐降低,但空间品质也是影响交往频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3.2影响交互的空间要素
        空间距离: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对象的亲疏关系及环境场合不同,大概分为四种交往空间距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交往距离及公众距离。这四种距离中,交往距离最适用于社区活动空间,近距离维持在1.2米至2.1米之间,远距离则控制在2.1米至3.7米。在此范围内,交往者进行交往活动不会发生身体接触,只需对话及实现交流表达情感,很适合老人进行初步交互活动。
        空间尺度:交互空间的尺度对交互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小尺度空间与大尺度空间相比,更容易给人以较强的安全感,所以也更容易带来舒适放松的感觉,所以更容易发生交互行为。老人出于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如听力和视力的限制,交往空间也趋向于小型化。但过小的空间易造成紧张与压迫感,所以,就单人而言,2到3米的空间尺度是十分合适的。
        空间开敞性:交互空间的开敞性会引导老人的交互行为。例如:相比较封闭式活动中心,开敞的空间可以允许居民在路过时在视觉上观察到空间内所发生的活动,并且做出选择是否进入。在某种程度上讲,给予了老人是否进行交互活动选择的权利。
        空间激发性:空间的激发性是对于老人是否进行交互活动的重要因素。观察对于人来讲是一种积极行为,可以帮助老人参与交往活动,并且使活动参与者感受良好的氛围。例如窗景、来往的人、庭院的花草。这种空间刺激性可以运用到社区活动中心的室内设计。通过窗,将室内空间的布置向外展示,刺激老人进入空间。当老人椅子上休息、聊天时,椅子就扮演了刺激老人进行交互活动的的因素。
结论及展望
        通过对社区环境中老龄人群与环境之间的行为和知觉交互设计,主要应用社区环境中的标识信息的传递方式、应急求助方式、照明方式、景观小品的设计、休闲娱乐公共设施。通过设施的完善,刺激老人外出需求,同时为老年人才的“老有所为”搭建平台,为实现互助养老创造条件。
        社区互助中心有别于其他适老化空间设计更注重老人的互动与参与,在社区室内布局上多采用半封闭设计,尽可能扩大老人进行交流与互动的空间,没有封闭的空间就没有封闭的群体,改变以往养老社区老人在各个空间内进行封闭性活动。减少建筑室内场地面积,扩大室外景观设置以及建筑灰空间的利用,增加老人不仅与老人之间,还有老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社区互助中心内部的门庭过道楼梯等空间,虽然其主要作用是老人的交通联系,但是老人也会在这些空间内进行交往活动,因此在设计中空间舒适要纳入考虑范围,以保证交往活动的顺利进行。
        目前我国老人互助养老活动空间设计规划仍处于尚不完善阶段,还需要政府的帮助和社会的监督,真正从老年人心理需求出发,建设更加适合老年人进行互助养老的活动空间,帮助老人建立良好的互助交流的人际关系,得到帮助,锻炼身体,发挥余热,体现人身价值,积极养老,健康养老。
参考文献
[1]    丁艳琳.国外互助养老模式对我国养老困境的启发[J].经济研究导刊,2018,378(28):48-49.
[2]    胡宏伟,郑翩翩,袁永苹。积极老龄化:构建老年社会参与促进与保障综合体系[J].中国社会工作,No.341(17):26-27.
[3]    许聪.城市社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开封市Y社区的调研.[D].河南大学,2019.
[4]    周建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住宅与养老社区设计[D].南昌大学,2018.

作者简介:
牛夕月,女,汉族,籍贯:辽宁朝阳人,大连工业大学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