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翠霞
山西省长治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山西省长治市046000
摘要: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电力实业的发展,并加强电网的安全运转和有效运行,对电网的变电运行模式进行创设和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现代电网变电运行的相关管理人员而言,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加强管理模式的正确使用,并相应地对其进行有效调整与整体性的布局,能够在加强现代电网自身有效性的同时,促进电网运行的高效性和稳定性体现,以此来满足国民电力的基本需求。本文将对变电运行设备维护过程中常见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变电运维的措施,从而帮助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在运维与管理等方面提供保障。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设备;运维与管理
1电力系统变电运行设备维护常见问题
变电运行设备电压问题。要想确保人们的日常用电需求,电力系统必须提高供电量。在增加输电量当中,输电线的架设是至关重要的。电线架设方式是多样化的,架空类的线路非常容易受到雷击等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电压问题,使得变压设备绝缘部分出现较大的损坏。当情况严重时还容易出现设备保障、火灾等情况,这对变电安全运行非常不利。
变电运行设备短路问题。负载触底是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一些电气设备出现非正常触地情况,以至于出现一些难以控制的电动力,影响到整个变电系统的安全运行。针对这种问题,可采取设定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强化高压类设备的安全设置,采取增加熔断器的方式,从而防止高压设备运行出现这种问题。
变电运行设备跳闸问题。对变电站运行来说,设备跳闸问题会导致短时间的停电,可能会影响到供电的可靠性。而设备跳闸问题是受多种原因影响的,并且所出现的跳闸问题类型有多种。在变电运行过程中,一旦母线线路出现一些问题就会出现跳闸问题,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跳闸问题对运行线路与设备可以形成保护,但如果频繁出现这种问题也将对变电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2变电设备运维技术优化建议
2.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在变电设备的使用环节,为显著提高维修保养及一般管理的效果,电力企业就要制定针对性的工作制度,制定变电设备维修登记制度,根据其实际使用情况明确各部门的责任,预防发生各部门或人员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把责任落实到人头上。针对变电设备要履行定期保养制度,对相关保养人员进行考核,对操作人员熟练使用变电设备和操作的准确性等进行检查,持续强化对相关人员的变电设备操作技能培训;充分调动维修管理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全面提升变电设备的使用价值。同时,针对变电设备的实际使用频率以及对应的损耗情况也应加强预测处理,随时关注变电设备库存情况,尽量预防因设备损坏彻底而没有后备设备,耽误工作进程;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保证变电设备设施的完好率。因为变电设备本身牵涉到的领域相对广泛,还囊括了诸多先进的科技和技术,而变电设备维修保养与管理本身就属于系统性工程,需要维修人员在掌握专业维修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对变电设备提高维修保养意识,细致了解对应的规章制度。
2.2规范变电设备报修流程
在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的报修流程中应考虑使用信息化系统,促使变电设备报修流程不断趋于规范化。在该信息化系统中,电力企业的每一台变电设备都存在对应的编号,这样就会有对应的身份标识,当有变电设备发生故障,科室人员就能利用故障设备的身份标识进行扫描,获取有关于故障报修的信息,并了解其操作流程。作为报修人员则只需按照对应的操作步骤,就可实现在规定流程下对于保修信息的处理,并且这对于之后维修工作的实施也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在实际报修中选择利用信息化系统处理,原因主要是维修人员端会给出维修提示,变电设备维修管理科室的工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安排组织开展维修工作。传统模式下电力企业实行电话报修,由于缺少提示,维修人员很容易就忘记任务。通过引入信息化系统,变电设备的报修记录、故障情况等资料就会直接记录在计算机之中,维修管理人员也可利用有关记录资源定期落实备份工作,在一个变电设备上对应其身份标识,达到统计变电设备报修次数的目的,最终为做好变电设备维修价值、使用寿命的针对性分析用户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2.3合理应用故障维修技术
在明确故障维修模式以及维修方案的基础上,需对故障维修技术进行合理应用,这样才能有效处理与解决故障。在明确设备故障的基础上建议从这些方面入手:首先对变电设备的故障状态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明确故障对于技术的实际要求,有利于将维修方案进一步优化,使其维修方案能够具有有效性;其次以全效维修模式为基准,将故障维修的具体范围确定下来,因为在维修过程中有这样的情况,例如,不同维修模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所以需要就维修内容进行合理分配,并部署维修人员与维修技术,这样可让整个维修更加简化。对应的维修技术才能有效解决对应的故障,所以必须结合故障选择对应的技术。例如,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故障需结合故障实际情况制定维修周期,并结合故障的级别制定合适的维修措施,还需与数字模型进行结合,这样能够确保故障处理与维修在预定的周期之内完成,从而保障设备的安全性能;最后从实际情况来看,变电故障通常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实际处理与维修过程中会遇到重组的情况。此时建议应用全效维修模式之中的相互制约性,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进而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
2.4供电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在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城镇用户的用电需求激增,部分配电网的馈线数量甚至达到了千条以上,智能化、自动化的技术应用会造成配电网数据的并网状态、有功和无功输出、发电量、电压等数据信息海量增长,为此电厂需要采取以虚拟化、分布式计算技术构建出的IT虚拟资源和物理资源集合而形成的数据库。数据库整合了各种IT硬件资源,能实现对海量供电数据的处理、归纳和整合。但出于成本考虑,当前的供电数据库通常是利用一台物理机虚拟成多个逻辑虚拟机来实现多个逻辑资源的利用,这使得物理机的数据处理负荷加重,云吞量变少,响应时间减慢,为此需设计一种反应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数据存储方案。
3电网变电运行管理模式
3.1遥控操作分析措施
电网变电运行管理人员需要做好遥控操作分析工作,针对无人值守管理模式特征,全面协调变电运行与设备之间的关系,利用遥控操作技术弥补现场监控缺陷,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在应用遥控操作技术的时候,必须要明确每个管理人员的职责,为其分配相关工作任务,并全面控制电网管理成本,提升管理工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于500kV电网变电站而言,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将监控中心与遥控操作方式结合在一起,及时发现设备问题,并采取自动化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利用变压器二次空开等方式开展相关处理工作,科学配置电源隔离开关,保证安全操作工作符合相关规定。
3.2集中监控与分点操作模式
在电网变电运行管理过程当中,通过应用集中监控与分点操作管理模式,能够为电网变电运行管理人员提供更加精确的管理数据,变电运行管理人员通过分析各项运行数据,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电网运行情况,结合电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解决对策。为了保证集中监控与分点操作管理模式得到更好的应用,电网变电运行管理人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根据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要采取合理的变电站调度方式,如果该变电站采用无人值班模式,管理人员要优化管理方法,并设置相应的监控中心,对该变电站实行集中监控。②当变电站中的值班人员数量较少时,管理人员可以设置独立的监控点,采取分点监控,进一步提升电网变电运行管理水平。
4结语
电力系统的变电电气设备是当前工程中最重要且繁琐的工程,电气设备的运维与管理及后期的运行维护工作不只需要结合科技手段,还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设计、施工与管理,从而保证电力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转。
参考文献:
[1]王建国.电网中变电运行技术的研究与分析[J].电子制作,2016(21):87,89.
[2]邓琪芳.研究现代电网变电运行管理的模式[J].建材与装饰,2018,99(26):238-239.
[3]杨兴强.变电运行管理与电网安全运行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28):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