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科学内涵、建设路径与政策措施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第6期   作者:周阳
[导读] 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愿景,
        周阳
        国电汉川发电有限公司    湖北省汉川市   431600
        摘要: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愿景,对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和长期低碳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都将发挥重要指引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就国内而言,推进目标导向下紧迫的低碳转型,成为国家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意味着我国更加坚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产业转型和升级,走上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化大国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碳中和;科学内涵;建设路径;政策措施
引言
        面对全球控制温室效应的呼声,低碳经济已经是世界发展的趋势。面对未来,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将进一步提高。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碳排放总量和对能源的消耗也将会继续增加。在此情况下,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难度不小。尽管如此,但我国还是向世界郑重作出承诺,充分彰显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将有力地倒逼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带动绿色产业强劲增长。
1碳中和的科学内涵
        碳中和(Carbon Neutra lity)最早是一个商业策划概念,由英国未来森林公司(Future Forests)在1997年提出,主要从能源技术角度关注在交通旅游、家庭生活和个人行为等领域实现碳中和的路径,通过购买经认证的碳信用来抵消碳排放(Carbon Offset)。英国标准协会(BSI)在产品层面将碳中和进一步定义为:标的物产品(或服务)全生命周期内并未导致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产生净增量。一般来说,碳中和属自愿行为,个人和企业认识到气候变化的危害,出于道德考量,为了树立公众形象而采取碳补偿和碳抵消行动,计算直接或间接造成的碳排放量以及抵消所需的经济成本,出资植树造林,或通过购买一定的碳信用(Carbon Credit)等碳交易方式来抵消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在宏观层面,碳中和强调经济结构与能源结构转型,加快低碳与零碳技术创新应用,注重节能与提高能效,加快可再生能源应用,扩大森林与碳汇建设,推动实现地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吸收量的平衡。
2碳中和的建设路径
        2.1国家层面开展碳中和城市建设
        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包括我国在内,德国、英国、日本、智利和巴西等众多国家竞相公布碳中和目标时间表,世界各国在致力于恢复经济的同时,也将绿色低碳、建设可持续社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大潮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一是绿色金融国际合作越来越频繁,通过参与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我国参与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和绿色金融的讨论越来越多,随着合作共识的加强,各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潜力也不断拓展。如在促进各国环境信息披露,推动国际绿色标准趋同等方面加强合作,助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二是便于交流学习发达国家绿色金融的主要做法。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在立法、财政政策和市场建设、绿色税收优惠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国学习的地方。
        2.2城市层面开展碳中和城市建设
        建设碳中和城市是广义上的碳中和措施,要求城市各项社会经济活动不造成额外的温室气体排放。一方面,通过发展低碳产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等途径最大限度降低城市碳排放;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抵消温室气体排放,充分发挥城市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吸收温室气体,同时强调通过负责任的投资行为,尽量抵消城市正常运行中无法避免的二氧化碳排放,推动实现城市碳中和。①相对于低碳城市,碳中和城市的建设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据统计,丹麦哥本哈根、挪威阿伦达尔、中国日照、加拿大温哥华、瑞典弗科舍、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德国弗莱堡、韩国大田、阿联酋阿布扎比等都已提出开展碳中和城市建设,采取的措施包括植树造林,探索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大力发展新能源、绿色建筑与交通等。

其中,哥本哈根的碳中和城市建设最为著名。
        2.3行业层面积极推动碳中和
        分析比较主要国家碳中和的典型案例与建设路径,发现碳中和战略涉及国家、城市、行业、组织、活动和产品等多个层面,不同国家碳中和战略涉及的行业和部门不同,各国依据自身情况制定碳中和政策框架,详细规划碳中和实现路径。①各国的行业碳中和行动一般由行业领头羊发起,一旦某行业实施碳中和产生了积极效应,会引发更多的碳中和行动,更多企业将陆续跟进实施。多数国家的碳中和行动着眼于具体行业,也有国家着眼于城市或区域发展。各国碳中和建设的差别之处在于所覆盖的行业、行动措施与政策框架不同。总之,碳中和建设要因地制宜,通过长期规划和统筹协调提高共生效益,为实现区域与国家层面的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3碳中和的政策措施
        3.1构建更完整的绿色金融体系。
        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产品,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发展碳期货,提高绿色金融产品二级市场流动性,促进绿色信贷证券化,提供绿色债券有利回购条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发展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等绿色权益抵质押贷款业务,为碳排放交易参与主体等提供专业化融资服务。通过将ESG投资纳入对保险公司的绩效评估等方法,以推动国内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长期投资者认可绿色投资的价值回报。
        3.2加强战略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碳中和宏观战略路径
        中国提出的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仅有30年,与发达国家平均50~60年的时间跨度相比,时间更短、难度更大。因此,需要加强战略规划,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碳中和宏观战略路径,既要充分考虑各行业、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特点、产业与能源结构特征、社会接受程度等重要因素,也要兼顾科学性、可行性、公平性、有效性等要求,确保在2060年前完成碳中和目标。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不仅需要在宏观层面自上而下地将任务分解,落实压力传导路径,也需要在微观层面自下而上地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通过“草根运动”及自愿减排路径,衔接协调机制设计与政策措施,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
        3.3开展绿色低碳发展国际交流。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中,我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工作在政治上和体量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要积极与有关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探索建立合作机制,吸收借鉴国外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先进技术、经验、模式;宣传中国在公共机构特别是党政机关领域推进节能降碳的力度、成效和经验,助力气候谈判和气候治理。比如,在2017年波恩第23届国际气候大会上,国管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边会活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公共机构领域推进节能减排的模式,取得了热烈反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碳中和目标,不仅要从生产端落实低碳发展理念,还要从消费端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同时,搭建政府、企业、公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低碳平台,将碳中和理念融入社会生活中,营造低碳节能、绿色发展的社会氛围。低碳经济是科学发展的“试金石”。对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行业来说,真正重视并抓好节能减排,就能为经济发展腾出更多的资源和环境容量,为转变增长方式找到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发展就会有持久的后劲。相信有了青山绿水,我们一定能够挣回更多的金山银山!
参考文献
[1]李洁.碳中和视角下农牧交错带农户生产行为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20.
[2]郝志鹏,曾希柏.农业科技创新活动中政策支持措施的问题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6,35(03):9-12.
[3]陈伟.基于碳中和的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
[4]朱楠,李宝铭.公共危机管理中政策制定的原则和措施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05):23-25.
[5]刘旭.贸易保护主义频发对中国影响加重[N].上海证券报,2011-10-17(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