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自动化技术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7期   作者:肖寒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
        肖寒
        大唐七台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 七台河 1546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为了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电力资源需求,电力系统在人们工作以及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且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电子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质量,促进了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应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能够减少电力企业能力的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更好的整合资源。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具体应用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于电力行业中,大大改善了电力行业的整体发展环境,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效率。从供电企业角度来说,电力系统运行的自动化发展,主要体现于配电网运行、电网调度、供电系统监控及供电管理方面。工作人员需要结合供电企业实际情况,优化供电企业电力系统结构,提升运行有效性,以先进技术增强供电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为地区人民营造良好的用电环境。
1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概述
        在电力系统运行当中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发挥非常多的优势,通过将PLC技术应用在电力系统中,能够更好地收集以及分析数据,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借助PLC技术。也能够将电力系统当中的不同工作进行控制以及协调,让电力系统的功能得到发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满足人们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现如今,PLC系统当中广泛使用辅助线器电器,与传统的电力系统所使用的导线连接的方式进行相比,可以发现PLC系统的逻辑关系更加的严格,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精准度以及科学性。主要原因便是继电器的使用能够改变时间,缩短时间,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2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势
        2.1提高效率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人们接触到的高新技术越来越多,这些技术对于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各个行业积极地引进自动化技术,确保生产效率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在电力行业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对生产产品实现对应检测以及产品识别。在传统的工作流程与规范中,很多工作都是人工来完成,这样的工作方法与检测方式会给工作效率带来不利影响。而在生产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大大降低生产中的能源损耗,提高生产的工作效率;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生产检测工作中,只需花费较少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工作,可不需要使用大量的资源,从而提高生产效果,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2.2实现资源共享
        机器在运作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及时解决。但是在以往的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是我们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解决。例如,机器出现小故障,但不影响机器的使用。这样,员工就很难看出机器有什么问题,可能就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电气化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出现,可以实现数据和资源的共享。它可以随时监控每一台机器的运作状况,及时发现问题。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对机器进行定期的安全排查,确保每一台机器都可以正常使用,并对有问题的设备进行处理,确保员工的安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对于电气工程有着很大的影响。电气工程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不断地解决着问题。


3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自动化技术应用
        3.1借助智能保护技术,维护电力系统稳定性
        新时期背景下要想实现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建议要积极顺应这一阶段电力系统运行自动化发展趋势,借助智能保护技术,加强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的保护,以此提升供电企业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现如今,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已经进入智能化发展阶段,此时建议将电力自动化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有机融合,充分利用BIM模型,搭建城市供电系统运行模型,引入大数据技术,实施、全面获取供电企业服务区域的供电系统运行过程,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系统运行异常问题,在未产生供电电力系统运行事故之前采取措施,维护城市供电系统稳定运行状态,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营造良好城市供电服务环境。
        3.2电力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系统
        随着电力系统中实时仿真建模和复合动态监测相关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成果取得,电力系统逐渐引入了实时数字模拟仿真系统。该系统最大的特征在于具备实时性和混合性的特征,可为电力系统的暂态实验和稳态实验提供同样可靠真实的数据,也可与多种电力控制装置间形成闭环系统,为研究人员对特定环境下装置的实践性能和测试提供相应的条件。过去这样的仿真系统由于技术的限制迟迟无法形成,导致研究人员想要对一些特殊课题进行研究时只能通过理论推导的方式来进行演算,而这种演算过程即使考虑再多的影响因素,在实际过程中也必然会出现偏差,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而这种仿真建模的形式能帮助研究人员以近乎真实的状态了解到该结构在真实作用条件下的各类影响和反应,得出最为可靠的数据变动记录,并将这些记录用于持续完善系统改进过程,提升设计的完成度和准确性。
        3.3借助自动化技术,保障配电网运行效率
        新时期背景下要想实现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建议借助自动化技术加强对配电网络运行的监控力度,实施获取配电网络运行数据。建议工作人员立足于供电企业实际情况,根据地区用电需求、电网建设标准、电力服务覆盖范围等情况,配置配电网管理主站,在配电网线路安装故障指示器、通信网络设备、信号汇集单元设备,搭建配电网线路状态智能化监测系统,形成自动化、智能化的配电网结构,实施监控配电网运行情况。一旦配电网在自然因素影响下发生故障问题,则能够及时确定故障位置,精准定位,传输故障信息,启动应急机制,提高配电网故障处理效率,尽可能缩短由于配电网络故障引发的地区停电时间,从而提升配电网运行效率,凸显自动化技术应用优势。
        3.4应用于电力调度中
        电力调度属于电气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可以采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来对其以往的工作方式进行优化及创新,而这也符合电气工程的发展趋势。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对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各个模块进行集合自动化控制来实现数据互通,并对各个模块的数据进行采集及分析,之后以反馈所得数据来进行电力调度,这样可以使电力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配置。例如,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来构建起电力调度网络,将配电网、变电站、发电厂等进行连接,在信息化的电力调度网络中通过控制中心来对电力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进行自动化控制,使电力调度更为高效、稳定。
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电力行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电企业需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提升供电电力系统运行效率与稳定性,为营造和谐供电环境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在实际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分别关注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灵活运用自动化技术,提升配电网运行效率、电网调度监控有效性,加强配电网安全隐患管理,优化整合电力系统运行数据,调整电力系统结构,实现优化目标,提升控制有效有效性,为供电企业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邵文.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运用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29):162-163.
[2]赵小红.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9(10):156.
[3]陕军.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2019,1(28):29-30.
[4]白杨.电气工程自动化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运用分析[J].电子世界,2019(18):67-68.
[5]姚继荣.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测试,2019(18):95-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