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融合物联网与互联网通信的指纹识别系统设计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第7期   作者:孙成磊 高金玉
[导读] 目前市场上指纹识别签到使用范围越来越广
        孙成磊   高金玉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目前市场上指纹识别签到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本文提出了一种实现物联网与互联网融合的指纹识别系统设计,设计主要分为三部分:底层指纹模块的硬件设计、无线通信组网模块的设计、上位机云平台的设计。该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兼容多种物联网通信协议,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关键字:物联网,互联网,指纹识别,异网融合。
引言:
        人员信息识别一直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一环,对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员信息识别适用范围与使用频率也在逐渐变大。但如何做到对人员的精准识别,提高指纹识别信息化水平便显得尤为重要。
正文:
        目前用户识别主流的是使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RFID刷卡识别等,其中指纹识别作为鲁棒性最强,受影响最小的方式有着更加广泛的使用;目前物联网技术日趋成熟,但是物联网的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存在着通信技术不能互通的问题,本设计旨在实现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融合,以及实现人员签到的无感识别与检测。下面介绍下一款新的无感识别系统,本系统分为三个部分,通过这三部分实现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融合互通以及实现人员的无感识别。
一、底层硬件开发
        1、本设计采用活体指纹检测模块,做到了:1、多指纹模块自动组网;2、采用扩频通信的信息传输方式,提高了抗干扰能力3、采用自组网的lora模块进行数据的近距传输,有效传输距离高达2.5Km,避免了布线的麻烦。
 
二、无线通信组网开发
        基于STM32的硬件平台,研发一款功耗低、功能强大、绿色环保并且可以支持多种物联网接口扩展的硬件平台。同时利用开源Linux内核,研发可以驱动ARM硬件高效运转,并可以侦听和接受各接口通信状况及数据的软平台。对物联网的多种近距通信方式与传统的互联网实现无缝对接,并且实现多种的近距通信方式的连接。
        对感知层设备的自动识别分为两大类:单一指纹模块设备的识别和集成设备的识别。多指纹模块设备是指通过一个集成开发板把多种或多个指纹模块集成到一起,将指纹模块的数据进行的采集、汇聚和控制指令的分发。多种或多个指纹模块包含以下三种情况:
        (1)    同一厂家,多个指纹模块的组合;
        (2)    多个指纹模块,不同厂家的组合;
        (3) 指纹模块与人体识别传感器的组合。
        对于单一感知层设备传送过来的数据一般为单一数据,集成感知设备传送的数据一般为数据的序列或矩阵,这些数据均可很好地在本系统中存储,这均依赖于物联网数据的本地存储和控制。
三、异网融合管理平台设计
        利用LAMP+(Linux+Apache+MySQL+PHP+Python)组合技术和web2.0技术和Yii框架,采用文件管理硬件的模式,开发一整套内置于异网融合智能平台内部的可视化管理软件,用户可以通过PC机、笔记本电脑或平板、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实现对本异构智能平台的访问。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本平台获取泛在化感知设备的实时或历史数据,并提供普适性的数据分析等功能。
四、总结
        本项目解决了物联网若干泛在化的感知单元的监视和控制数据和互联网之间进行全双工数据通信,实现了人员的无感监测,解决了人员识别、检测的共性问题,解决了物联网领域存在的关键、共性的技术难题。

        异网融合平台对底层数据获取要求不高,便于更多传感技术的加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一步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转化创新成果,为积极探索创新平台的体制和机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