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群文阅读,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5期   作者:陈国群
[导读] 在以往的小学中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单篇课文进行教学的方式
        陈国群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城北小学校,646100
        摘要:在以往的小学中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单篇课文进行教学的方式,强调单篇课文教学的完整性,将单篇课文进行独立教学,忽略了与其它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易提高整体教学效率,也较难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强调了效率的重要性,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应用而生,较之传统的单篇教学,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基于此,本文以如何理解群文阅读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题进行了一定探讨,以期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语文素养;提升
前言: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可以改变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联系,通过将存在内在联系的课文进行组合教学,可以指导学生实现“学什么”到“如何学”的转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另外,为充分发挥群文阅读模式的功效,小学中段语文教师还可以针对各种组合形式的群文阅读教学分别设定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实现针对性的课文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一、根据同一作者,进行素材开发
        由于各个作者的名篇名作都分散于不同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呈现“零散化”“碎片式”的状态,学生很难对课文作者产生完整的印象,很难构建自己的语文知识网络体系。因此,在实际的小学中段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课堂,教师往往可以借助作者为重要依据,针对同一个作者的多篇文章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对课文中作者的背景、出身、经历和遭遇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熟悉小学语文教材中文章出现频繁的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网络结构的完善。
        例如,在教学《题西林壁》这一首古诗的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诗人苏轼先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将苏轼写的另外一首古诗词《惠崇春江晚景》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以《题西林壁》的古诗教学为主,首先为学生介绍苏轼先生的生平资料,苏轼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和书法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他的父亲和弟弟合称为“三苏”,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屡遭受朝廷的贬谪,而《题西林壁》这一首古诗则是诗人在被贬的途中写下的。为加深学生对诗人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惠崇春江晚景》和《题西林壁》这两首古诗同样是由苏轼先生著作的,它们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题西林壁》和《惠崇春江晚景》这一两首同样是描写景色,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进行描写的古诗,是如何通过营造不同的意境来进行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的?”。

通过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学,小学就会对诗人苏轼产生深刻的印象,进而对其潇洒飘逸的为人处世的作风产生一定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苏轼的其他作品,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赠刘景文 / 冬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让学生对诗人苏轼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加强对学生文学素养的熏陶,不断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根据同一体裁,进行素材开发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同一体裁的课文其实非常多,它们即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又存在风格迥异的表达方式,开展同一体裁的课文的群文阅读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让学能够连贯性地学习同一体裁的课文,提高小学生进行课文阅读的效率,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反复阅读同一体裁的多篇课文之后,更好地实现对小学语文阅读的重难点突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篇课文,促进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例如,《千年梦圆在今朝》、《飞向蓝天的恐龙》、《琥珀》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几篇课文都属于科普性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往往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来为读者介绍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相关原理和知识,通过采用以科学发展的宏观脉络为重要依据,来向读者科普自然科学界的主流观点的宏观叙事风格,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为了提高小学生对科普性文章的叙事方式、角度和风格的理解,教师可以巧妙地将这几篇课文联系起来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在实际的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中段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地引导小学生观察、发现和对比这几篇课文的区别和联系,如:同样的科普性文章,《千年梦圆在今朝》采用了时间顺序的方式来进行叙述;《飞向蓝天的恐龙》则采用了提出假说,随后小心求证的方式来进行叙述;《琥珀》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叙述方式;《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则采用了多论据论证来进行叙述,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这一系列的课文之后,加深学生对这一类型的科普性文章的认识。
(三)根据同一主题,进行素材开发
        为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阅读知识体系,教师还可以借助小学语文教材中同一种主题类型的课文进行有机结合,开展主题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自主探索主题课文之间的文本联系,让学生发现自己阅读思考框架之外的惊喜,有助于学生进行独立阅读思考和辨析,强化学生的语文想象力、创造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实现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将《秋天的雨》、《金色的草地》、《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等以写景为主的课文结合起来进行主题群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厘清不同的写景主题的课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深入体会不同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不同情感。再如,还可以将《英雄雨来(节选)》、《黄继光》、《?我们家的男子汉》等以赞美某一个人为主题的课文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作者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思想情感时的区别和联系。
总结:
        综上所述,相对于单篇课文教学来说,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效果和质量会更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课文中的内在联系,健全他们的语文知识网络结构,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然而,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并不能一日速成,小学中段语文教师还应该积极努力地探索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海娥.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策略探讨[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1(2):101-102.
[2]姚念星.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0(87):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