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凤婷
东莞市长安镇厦岗小学 523000
摘?要:统编教材选编了大量的现代诗,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要素有积极作用。现结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粗浅谈一谈现代诗教学研究与策略,指导学生了解现代诗,唤醒学生对写诗的热情。
关键词:统编教材;现代诗;目标要求;教学策略
一、现代诗的编写意图和目标要求
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四下第三单元现代诗教学的目标要求。“初步”是指学生对现代诗进行粗浅理解就可以了,不必太深入。“一些特色”指的是园地三交流平台中被提炼出来的现代诗三个特征:具有节奏性、语言独特、饱含感情。我们的现代诗教学从这三个点切入和开展,而学生学习现代诗达到这样的程度就已经完成目标要求了。三至四年级上册,我们学习了《听听,秋的声音》、《池子与河流》、《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等现代诗。这些学习让学生对现代诗的形式、特征有了大概了解,也为更加系统学习四下单元的现代诗组合打下了基础。
二、现代诗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现代诗怎么教学,怎么让学生体会诗歌意境?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反复诵读,读出韵味——现代诗教学的基础环节
反复诵读是打开现代诗大门的金钥匙。第一,引导广大学生不断地朗读出准确的诗文字音和正确的句子,读出一首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第二,诗是非常抒情的文学作品,需要透过语调轻重缓急的转换表现丰富的情感,所以学生要读得抑扬顿挫;第三,诵读时,不要进行反复性的无目的的朗诵,教师要创设情景,把学生引领到诗歌所展示的意境中。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地领会诗意,领会诗中情感;第四,诵读不拘泥于形式,可以自由读、配乐读、师生合作读、齐读等,初步认识诗的语言美、意境美、音韵美;第五,关注课文后面的朗读要求,如《短诗三首》课后第一题: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
再次进行《绿》的朗读教学时,让学生认识空行。空行将这首诗歌划分开来,成为5个停顿小节,几个节之间注意读出停顿;在朗诵第二小节时,对“墨绿”几个关键词,需要注意读出不同停顿程度,不同节奏,不同表现的“绿”;而在朗读第三小节时,“刮的风”、“下的雨”、“流的水”后面注意停顿,每句后面“是绿的”、“也是绿的”后面也是要注意停顿,朗诵时我们还需要改变它的语调,发生情感变化,给予人们一个充满自由想象的空间。
(二)品味诗歌,读出画面——现代诗教学的关键环节
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懂这首诗歌,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填补空白,读出画面。教《绿》时,首先,让每位学生自己一边大声朗诵,一边大胆想象诗句中的画面,比如“深深浅浅的绿”、“重重叠叠的绿”、“飘动的绿”等等。其次,引导学生独立想像,丰富想象的具体画面。如果在教第三小节诗歌时,让每位学生先构想一下可能还可以在这片大自然中看到什么东西是绿色的?可能阳光是绿色的;可能清晨的那条小小露水路也是一片绿色的;可能河边小路上的那条小小山坡也是一片绿色的;可能小鸟叫声也是绿色的。这样学生就能“看”到充满无限的生命活力的画面。
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后的练习题,引导每位学生都读出画面。
如《短诗三首》课后问题: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思考?《绿》课后问题:“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给你怎样的感觉?《白桦》课后问题:说说这棵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品味语言,读出诗意——现代诗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学《绿》时,让学生认真地默读这首诗歌,然后做批注,画出他们觉得充满新鲜感或者特别有感受的优美诗句,说说他们独特的阅读体验。例如第一小节中“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这个比喻十分形象生动,想不到作者居然会使用这种方法把“绿”写得那么满,很生动。再比如第三小节,风、雨、水、阳光明明不是绿色的,可在我们诗人的眼里为何就是绿色呢?因此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幻想:是风、雨、水,还有阳光使得大自然充满了活力和绿色,而这样的绿色又把风、雨、水、阳光也都浸润成了绿色,语言独特。还有第四、五小节,这“绿”还能“挤在一起”,真是神奇,让人感受到这“绿”充满动感,焕发着生机与生命力。另外,我们还可以探索课后练习,体会诗意。如《短诗三首》课后第四题:第3首诗中的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呢?《绿》课后第三题: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空间,课后阅读链接中,宗璞笔下的“绿”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四)诵读诗歌,读出情感——现代诗教学的提升环节
现代诗是诗人将自己的情感经历通过诗歌表达出来。如果一个学生理解了诗意,结合背景资料,反复朗读诗歌,自然而然能够理解诗歌背后所指的各种具体情感和心理内容。学生朗读时自然能够做到声情并茂,感情就能从朗诵中传达出来。教师应该通过贯彻在课堂的朗读方式,更好地调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深刻理解,读出情感。例如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绿》时,学生进行反复诵读,得出自己个人独特的深刻感悟:在一个这样“绿”的世界,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绽放生命新力量,让人感受到了热爱生活的伟大真谛。
(五)学写诗歌,读写结合——现代诗教学的拓展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写诗技巧,捕捉他们灵光,收获他们情感,最终进行诗歌创作。
1.留心观察
生活处处都是诗,教师让学生留心地去观察生活,回忆他们所熟悉的东西和他们所经历的一切事情,记录他们在生活中的一些点点滴滴,最终变成了一首首童稚却美好的诗。
2.模仿能力
模仿是创作的基础,学生在初期学习时,可以仿写教材的内容。比如上完《绿》这首诗,教师就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这首小诗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来写一些关于描写色彩和颜色的诗句。教师可以先出示例子,指导学生,再让学生模仿学习,比如《白》、《蓝》、《红》等等。学生们一定很感兴趣,积极创作,写出一首首精彩的小诗。
3.巧用修辞
写诗往往采取比喻、拟人等手法。比喻主要描写一个事物的具体特点,适宜于描写真实的物体和大自然的景象;排比表现出一定的节奏,增强气势,加深印象;拟人让事物的描写生动有趣;夸张会夸大效果、加深印象;对比凸显了事物特点,形成对比。这种修辞技巧的运用,让平淡的语句变得绚丽多彩。
4.激发兴趣
教师可以把学生创作的诗歌在班级上展示,汇编成诗集。教师可以在班群里赞美他们的作品,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教师也可以把优秀的诗歌直接投到杂志报纸等等。教师要努力搭建各种平台,让学生有展现自己作品的机会,激发他们对诗歌写作的兴趣。
5.尊重童心
孩子写诗,是孩子把所见所想的东西给予新的生命界限和重新定义的一个过程。比如在生活中孩子常见的像阳光、地球、童年等这些物品,在每个孩子的眼里往往是不一样的。阳光就像是充满温暖味道的一条条大被子、粗糙暖和的一双双大手;地球就像是星星和月亮的哥哥,也是孩子们的地球母亲;童年时光是一本本绚丽多彩的绘画本。孩子们的童心是如此珍贵,他们天真烂漫的想法,不经意冒出来的词语和句子,是那么的奇妙,充满童趣,让人感动。
?参考文献:
????????[1]马建明.在大单元教学中轻叩诗歌大门——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单元设计与思考[J].语文建设,2020.
????????[2]葛卫红.浅探小学语文现代诗的基本特点与教学范式[J].语文教学通讯,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