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颖
山西省闻喜县阳隅中心学校 回坑小学 043800
摘要:在小学课程教育结构中语文学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牢牢把握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才能促进学生拥有学好其他学科的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完善自身的语文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形成语文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强化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率,深入探究阅读教学手段和方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引言
由于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学科面临了课堂教学上的全面变革,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素养等教学理念持续贯彻于语文教学活动中,不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先进且新颖的教学方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新理念以及新方法的有效应用也获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众多问题,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产生了制约的影响。基于此,教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有效解决问题,不断改进,强化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进而为学生养成语文综合素养鉴定良好基础。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未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计划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课堂教学的开展始终需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唯有制定完善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的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的实际教学活动中,不具备较强的目标性,随意性相对较大,阅读教学的开展大多时候还停留于学生诵读或教师单纯地讲授阅读文章的层面,教师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课堂教学不具备明确的目标,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以及阅读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带来了不利影响。
(2)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位置接受知识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学生缺乏足够的参与程度,在阅读教学指导期间,教师通常讲得较多,为学生留出的思考时间不充足,进而导致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缺乏较强的自主性。通过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课堂教学存在教师讲解占据整体课堂时间的现象,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大部分时间都在听,或者教师也意识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碰见问题,往往还是采取传统的讲解方式来解决,固执的认为自己只要付出越多,学生就可以掌握越多,在教师的思想中就是不讲始终不放心。这样的教学方式其实完全忽略了学生占有的主体地位,难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导致阅读教学无法实现理想效果。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强化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1)精心设计情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无论在什么事情的学习中,兴趣永远是一项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无法提起兴趣,则只会处于被迫状态却学习,反倒会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吸收知识的思想意愿逐渐被抹杀。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强化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尽可能构建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关心和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理解并尊重学生内心的想法和提出的建议,让学生不管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能够做到想读、敢读以及乐于阅读。
例如,教师在讲解《登鹤雀楼》诗歌的时候,可以一边播放充满激昂旋律的音乐,一边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动画视频的方式展示一副傍晚时分夕阳随着西山逐渐沉没,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付诸东流的壮观景象,幻灯片所展示的画面十分壮丽,并且具有宏伟的气势,通过阅读会让学生产生为之一振的感觉。借助这种阅读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诗歌的主题含义产生深刻理解。
(2)制定要求,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最为重要且有效的方式是预习,在一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的预习,初步认识文章的主体内容,并带着问题展开学习,如此一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预习过程能够更加容易的接受教师所讲授的新知识,让学生快速且准确的抓住课文的主题思想。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需要提前制定预习要求,要求学生借助自己的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提前明确划分课文段落,并简单总结课文的主题大意;简述文章的核心内容。倘若学生能够提前根据这样的方式展开预习,则能够促进教学课堂教学成效的提高。第二,根据教材的不同,制定不同层次的预习标准。例如,在《挑山工》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内预习,并准确标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以及句子,并提出无法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来探讨所提出的问题,自主寻找答案,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意识到预习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词句,强化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篇优秀且典型的文章不能单纯地让学生平平无奇的学习就敷衍了事,而是必须提前为学生设计好课文所涉及到的预习题,让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阅读文章,进而准确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以及句子,如此一来,能够促进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会课文所孕育的思想感情,最大限度的强化学生阅读和理解方面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草原》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准确找出课文中描述草原的相关句子以及词语,接着让学生思考通过这些句子和词语都彰显了草原什么特点,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结合这些疑问展开思考,则能够在课文中快速发现“一碧千里、清新”等众多相关的词语,通过这种阅读方式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认识草原中不同的风光景物,同时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美好感受,为之兴奋。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准确把握重点词语并展开强烈对比,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这是促进学生阅读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最佳方式。
结语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阅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阅读也是促进学生学好语文课程的重要前提。在语文阅读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构建良好的教学情景,进而促进阅读课堂实现较强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惠雕.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方法[J].当代家庭教育,2021(08):120-121.
[2]张小花.试论如何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