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5期   作者:韦菊卿
[导读] 批注式阅读是指让学生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对课文进行自主注读
        韦菊卿
        柳州市第三十二中学   广西柳州市   545011
        摘要:批注式阅读是指让学生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对课文进行自主注读,有利于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体验。与传统阅读教学的关注点有着明显的差异,后者更重视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基础水平,忽略了对学生创新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给学生个性化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而前者强调阅读教学应该给予学生更多主动思考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使其对文本内容有所感悟和思考。基于此,本文将立足于批注式阅读教学,重点探究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改进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创新精神;个性化发展;策略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促使学生拥有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能力的重要培养手段,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创新意识等素养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阅读教学应该遵循新课改的要求,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生成,积极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独立性思考、自主性学习,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阅读能力。
        一、一次批注,排除文本阅读障碍
        由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经验不足,所积累的生字词、语句有限,难免会对文本中出现的一些新字词存在理解困难和障碍。因此,想要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自主性阅读,就需要借助一定的辅助工具,让学生能够明确字词在文本中的含义。所以,在学生初次接触文章并进行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批注法将文中难以理解的文字、词语的含义进行标记,以此使学生对文章的字面大意有正确的理解。
        例如,学生初次阅读“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时。首先,利用新颖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对该篇文章的阅读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民间故事吗?那你们有听过一个海力布的民间故事?据说在内蒙古的一个山村里,有一块非常奇特的石头,这个石头是一个名叫“海力布”的猎人变得,你们是不是非常好奇为什么海力布变成了一块石头?接下来大家可以读一读这个故事,去寻找海力布变成石头的谜底吧!然后,为学生布置自主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对文本不理解字词进行批注:1.花三分钟的时间阅读该故事,并将其中不理解的生字词做上标记;2.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快速阅读记住故事梗概,理清楚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该教学环节首先引导学生将文章中难以理解的文字标注出来,并注释上字词意,然后又让学生通过速度法把握文章的大概内容,以此实现第一次批注阅读教学目标,为后面的鉴赏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二次批注,深入剖析文本内容
        初次阅读文章内容之后,学生虽然对故事的大致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文章当中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等写作特点并没有深入体会和掌握,为了实现这一阅读教学要求,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第二次批注阅读实现细读。笔者认为,二次批注阅读可以基于内容和角度上,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鉴赏和质疑。
        (一)从文字内容上批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通过对内容的阅读,能够加强学生辨别文章内容好坏的能力,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批注法引导学生多发现、多思考,使其对文章内容文字、写作技巧进行批注阅读。例如,“猎人海力布”二次批注阅读教学时。首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批注阅读:通过阅读相信大家都体会到了,海力布是一个非常热心肠的人,那你们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他的热心肠呢?请大家在文章中找到体现出他热心肠的句子。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对符合要求的句子进行标注之后,教师可以选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引导学生对句子内容进行细读。

如:“从前有个猎人......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这句话通过“总是”、“每次”“很少”几个词语表明了,海力布将猎物分给大家的这一行为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很多次,这将海力布热心肠的特征生动的表现了出来。然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这几个词作用的理解,笔者又通过课件出示了去掉这几个词的例句,引导学生对这两句进行对比分析,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这三个词的重要性。
        (二)从写作技巧上批注,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古人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可见,思维得到进步是从质疑和发现问题开始的。在阅读中,如果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那说明学生对文本是进行自主思考了的。因此,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例如:“海力布临走......就回家了”这一自然段,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可以发现,这一段为接下来的内容埋下了伏笔,如果海力布将能够听懂动物的话告诉别人,将会变成一块石头,为后面海力布不惜牺牲自己,也要将真实原因告诉乡亲们,突出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在实际教学时。首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本段内容进行仔细阅读:阅读了整篇文章可以知道,海力布最后还是将自己能够听懂动物说话的秘密告诉了别人,明明小白蛇再三嘱咐他不要告诉别人,并且他也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但为什么还是将这个秘密告诉了别人呢?通过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使其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并将自己的想法批注在文章的旁边。最后,组织学生共同分享自己的见解,并进行总结、讲解。该教学环节通过问题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拥有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互动,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其对本段的作用有深入的理解,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对其他段落进行仔细阅读,并标注上段落大意,以此掌握文章的整体脉络,实现对文本内容的仔细阅读。
        三、三次批注,实现课堂知识迁移
        通过上一阶段的仔细阅读后,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对文章主旨思想有了一定的体会和感悟。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仔细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通过三次批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实现知识的应用。
        只要用心阅读完文本,就一定会有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将这些感悟批注在文章结尾处,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还便于学生今后的复习。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自读自悟的机会,让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例如,“猎人海力布”阅读结束之后,笔者就组织学生在课文后边写下自己的感悟,有的学生写到:海力布是一个很善良、很热心肠和勇敢的人,为了救乡亲们,哪怕是变成一块石头,他也无所畏惧,他的这种品质非常值得称赞和歌颂。也有学生写到:小白蛇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在海力布救下它之后,就带海力布回家,还告知海力布不要将听到动物说话的这个秘密告知他人。可以看出,小白蛇知恩图报,由于海力布救了他,害怕海力布将来会变成一块石头,所以再三叮嘱他。通过学生的总批可以了解到学生对该篇文章的把握,能实现教学信息的真实反馈,为教师提供了教学设计的依据。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其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还给予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机会,可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提升。
        结语:批注式教学法不仅重视基础知识和阅读技能的培养,还强调课堂主体是学生,教师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化的阅读,让学生在批注学习过程中掌握阅读能力、质疑能力、迁移能力,能够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与新课改要求的相互统一。因此,教师要主动学习批注式教学法的内涵,并将其运用到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让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个性化得到充分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庆娣,张旭. 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的教学策略探索[J]. 农家参谋,2019(03):168.
[2]程庆娣,刘思蕊. 试论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J]. 中外企业家,2019(04):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