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明明
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大岩咀中学 434215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对此,本文也将以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设计为切入点,从作文写作出发,分析作文课堂建设的主要问题,并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进一步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素养,构建更加生动的现代化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写作;现存问题;改革方法
引言:
语文教学涉及到听说读写等多个范围的活动,从本质上来讲,这些活动训练就是在引导学生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信息素养,展现出个性化的优势和特长,表达自己的感悟和见解。也就是说,教师也应当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抓住信息这一核心,让学生把输出的元素转化为输出的资源。而作文作为体现学生信息组织能力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一、分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就是死记硬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依旧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寻求改革和创新,仍旧用灌输的形式去引导学生背诵模板,学生也习惯于死记硬背,但这种方法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尤为突出的。目前,教师大多都会在课堂上选取一些优秀的范文,然后按部就班的给学生讲解范文中包含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把握关键点,在背诵完毕以后应用到后续的写作训练中去。虽然这一教学过程,能够满足细节性的要求,但一成不变的方式也会让教学的氛围变得十分尴尬且沉闷,学生能够真正吸收的知识点是少之又少的,作文时间也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其次,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作文本质上是信息输出的鲜明体现,学生要想提高自己文章的写作水平,表达出内心的真实看法和见解,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吸引教授的注意力,就必须要积累足够的素材,阅读更加充足的优质文章。然而,大多数初中生的阅读面是相对狭窄的,他们不能真正沉下心来把自己投入到书籍的海洋中,所以在写作的时候也显露出言之无物的问题,当面对作文题目时也会感到无从下手,陷入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
最后,初中生的模仿色彩过于浓重。早在小学阶段,教师就经常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文大全,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手法,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教训,套用在日后的模板中。所以直到初中,很多学生也习惯了这种模仿式的写作模式,犹如和尚念经一般的背诵一些质量上乘的优秀文章,然后不假思索地套用到自己的实践中来,这就使得学生的文章只是辞藻的华丽堆砌,很多东西都是言之无物的,缺乏真情实感,无法引起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
二、分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一)激发学生写作的自主性
兴趣是启动客观行动的先导,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需要依照兴趣才能够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所以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发展现状,要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主意识和积极性,认识到写作是一种生命创作的活动,是表达自我的工具,是与他人和世界交流的桥梁。对此,教师应当鼓励班内的学生撰写班级日志,让班级内的学生轮流负责一天,把一天中发生的大小事情全部记录下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控制好写作的篇幅,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整篇文章,只要把事情交代清楚即可。如此轮流下来,每一名学生都会在一个学期得到4~5次的锻炼,学生在这种机制的推动下也会激发出自己的斗志,每次写作也会格外认真。当学期结束时,就是要把班级日志轮流传阅,让学生观赏自己和他人的协作成果,展开穿越点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也会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课前三分钟举办特定的演讲,展开口头作文训练,或者是让学生现场编故事,激发出学生的临场反应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适当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压力,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慢慢变得有话可说[1]。同时,教师应当让学生从模仿中摸索出自己的节奏和风格,例如,在阅读完《植树的牧羊人》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着眼于根植家乡,固守沙漠的老人身上,为老人写一篇颁奖词。
(二)汲取经典元素
课本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传递着深厚的人生哲理,教师也需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揣摩经典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能够从课文中获得更多的写作灵感和资讯,并针对文章的主题展开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可以练习不同类型的作文题材,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教训。例如,在阅读完《济南的冬天》,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当开展与描写景物有关的专项训练,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自己的家乡,或者是描绘自己所见所感的风景地。另外,在学习完《背影》这一篇文章之后,教师就可以结合文章中父亲的形象,为学生设计出描写人物的专项训练,让学生联系到自己日常生活中与父母的相处,推动情境的结合。又比如,在学习完《藤野先生》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筛选素材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如何合理搭配写作的结构。
(三)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深度结合
阅读本身就是推动素材积累的重要形式,也是拓展学生想象力和视野的有效工具,教师不应当把阅读仅仅局限在语文课堂内,而是要实现课内外阅读的充分结合。教师可以让学生参观学校的图书藏书室和阅览室,积极接触那些丰富多彩的报刊杂志或者是青春读本,鼓励学生从阅读中汲取精华和养分,保证每周一节阅读课的频率,并鼓励学生撰写读书笔记,交换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想[2]。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指导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西游记》,《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等经典著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内容完成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初中语文课堂作文教学的改革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应有之策,也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训练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自主性的引导,经典元素的提炼,课内外的结合这三个角度,论述了初中语文课堂作文教学的方法,充分结合了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尊重了学生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时间上的可行性。在未来,教师也应当进一步充实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框架,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写作有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 李虹. 探析高效初中语文作文课堂的教学策略[J]. 新课程, 2020(23).
[2] 张艳霞. 构建高效初中语文作文课堂的教学策略[J]. 科学咨询, 2020, 000(00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