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彩萍
贵州省都匀市墨冲镇墨阳中心完全小学 贵州 都匀 558017
摘要:自新课程理念提出之后,更为关注“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重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然而,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生命意识还尝尝被教师所忽视,一些学生存在着极端的行为,所以需要得到教育界的重视。所以,在现阶段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思想观念,使得孩子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对此,文章中对生命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生命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策略
从生命教育理念来看,不仅在学生身心发展方面起着作用,在学生人文情怀及文学素养的培育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将生命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到语文教学的始终。从学生培育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对于很多事物的理解能力与感知能力都比较强,通过渗透性的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刻。所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上更需要教师深化生命教育理念的渗透,帮助学生实现健康的成长,这也是现代化教育的要求。
一、深度发掘教材内容,课堂教学的生命化
从语文这门学科的性质来看,课程标准中将语文这门学科的性质界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中的人文性便决定其是一门“以人为本”的学科,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使得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及地位,所以语文学科在生命教育理念的渗透上具有较大的优势。自新课改实施以后更是将生命教育的渗透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将生命教育重视起来。在语文教材中涉及到多种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则需要教师在最大限度将教材中的生命内容发掘出来,利用文字的感化功能来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自我,以此来实现生命质量的提升。在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优美的文章,此时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此来增强语文课堂的生命力。
比如在教材中有很多描述自然风光的文章,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五彩池》、《黄山奇石》、《九寨沟》等文章,带给学生的是自然景观的美丽及壮阔,很容易引起学生对自然产生热爱之情,以此来懂得生命的可贵;在教材中还有一些描述人物的文章,如《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妈妈的账单》等文章,使得学生感受到的是亲人、朋友之间难能可贵的友情、亲情;教材中亦有一些小动物的文章,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两只小狮子》等文章,其表现出来的是小动物之间难能可贵的品质。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则需要重视对这些文章内容的发掘,通过这些具有生命感的文章来使得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氛围中感受生命的跳动,通过生命化的课堂教学来引导体验生命的价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命意识。
二、语文阅读的生命化,培养学生生命意识
从现阶段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分析来看,由于课堂教学缺乏人性的滋润而使得教学内容变得生硬,自然难以使得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温情。随着生命异化以及生命教育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自掘地将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实现有机的结合,实现语文教学的生命化。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作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体验文字魅力及文章情感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则需要教师实现阅读的生命化建设,对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行有效地培养。因此,在阅读教学环节,教师若想实现生民教育的有效渗透,则可以开展以“生命”为主题的阅读活动,对教材中的生命资源进行灵活的运用。
比如,对教材中《独坐敬亭山》这篇诗文的讲解,若是仅仅是停留在诗文字面的意义上,学生所体验出的便是诗仙李白饱尝人间辛酸后在山水之间探寻人生快意的豪情,但这也错失了一次生命教育的机会。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诗文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孤”、“独”等关键字眼,可以使得学生体味诗人的孤独之感,并为学生介绍诗人的一生经历,通过诗人的不同遭遇来激励学生,体验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通过生命教育与语文教育的结合,学生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古人的精神,更是一次生命的成长,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语文实践的生命化,体验生命的珍贵性
从生命教育来看,其属于一种触及心灵的教育,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对生命教育理念的渗透,还需要教师从语文实践活动来着手。因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分角色朗读、辩论赛等体验式活动,使得学生在直接参与的过程中感受“真实情景”中各种人物的情绪,通过喜怒哀乐来感受生命的流动性。同时,这样学生也能够在直接参与的过程中理解别人的难处与处境,在生活中能够尝试着尊重别人。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体验过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命、感悟生命,从而了解生命的珍贵性,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增强生命意识,珍惜每一个生命。
比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这一篇文章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生命。在讲述文章内容的过程中,天鹅破冰而出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高高举起拳头反复落在桌子上,学生没几下就痛得停下来了。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来想象天鹅破冰的感觉,学生自然能够体会到生命虽渺小但值得被尊重。在课堂上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生命实践活动,既可以使得学生感受生命绽放的奇迹,还能体验生命的珍贵性,这样自然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生命教育与教学情境的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行动感受生命的感觉。
结束语
总而言之,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来看,其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更是包含着多种形式的生命教育内容及思想,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将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重视起来,在备课时深度研读教材,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理念的渗透,使得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则需要重视教材内容中与生活及生命相关的内容,并合理设计相应的情境,使得课堂变得更具有生命气息,让学生在体验生命美好的同时形成生命意识,从而使得学生在懂得生命珍贵的基础上珍惜每一个生命。
参考文献:
[1]汪媛媛.生命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2):80.
[2]焦银香.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渗透探究[J].学周刊,2021,(07):84-85.
[3]刘冠军.生命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路径研究[J].名师在线,2020,(3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