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秀
湖北省仙桃市第二实验小学 433000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发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广泛热议的话题之一,各学科纷纷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将核心素养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入手,探究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有效性的策略,以资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有效性策略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教学目标不再一味地只强调分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综合发展,不断提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品格,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基于此,发展学生的核心素质,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举措,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势所趋,需要各学科广泛重视,充分应用到教学场景中。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
(一)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识音辨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言语表达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就语文学科而言,其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获得的语言知识能力、语言技巧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语言的构建和运用,为日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阅读和交流的保障。
其中,阅读理解能力对一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只有具备阅读理解能力,才能保证阅读、书写及交流最基本的准确性。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是个人启蒙阶段的一项基本而重要的能力,对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理解以及生活交流至关重要。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教育阶段尤为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的现状
在我国,由于核心素养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尚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审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仍存在有待改善的空间。
一方面,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并不深刻。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而轻实践,出现割裂式教学效果,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为学生提供展示和表现的机会,造成学生对字、词、句的机械性记忆和理解,缺乏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学习时存在困难。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积累尚浅,理解能力也处在形成阶段,对学生自身而言,阅读本身就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学生能够朗诵、识字,但对文章背后的主旨并不能深刻理解,长此以往在心理上普遍出现对阅读的排斥情绪。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有效性的策略
基于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的现状,不难看出,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的教学变革势在必行。只有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的有效性,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日后的语言运用和交流提供保障。
(一)科学设定教学目标
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有效性的前提条件。任何一项工作,只有在清晰的目标指引下,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只有科学设定教学目标,并细化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才能保证教学工作在正确的目标指导下有效进行。
首先,要明确学期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每一学期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纲领性指导。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应明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
其次,要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在学期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应在备课前制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中,教师应将教学目标进行细致的划分,具体到音准朗读、生字辨析、词语运用等。让学生掌握“喷香”的“喷”读音为四声,“蜷着脚”的“蜷”、“冻僵”的“僵”、“火柴梗”的“梗”如何正确书写以及为什么会“两腮通红”等问题理解,将这些基础的教学目标达成后,学生才能实现阅读无障碍,为全篇的阅读理解奠定基础。
(二)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
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有效性的途径保障。教学方法是授课的核心,根据每节课内容的不同,适时转变教学方法,对吸引学生的课堂关注度、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热情以及培养学生全方面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信息化和网络化不断发展的当下,为阅读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多种可能,多媒体教学、情景剧教学、分组讨论教学等方法广泛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日月潭》课本中,仅仅通过课文的文字描述以及插图的形式,学生头脑中无法联想出日月潭的秀美风光。此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视频、PPT课件的形式,为学生带来视觉感官上的体验,从而加深对日月潭的印象,能够更好地组织语言表达,讲述日月潭的美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强化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强化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有效性的内在动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学生机械的记录、背诵知识点,自主能力匮乏的客观现实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相违背。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应将课堂的主导地位让渡给学生,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一方面,课堂上为学生预留出默读、领读的时间,将阅读主导权交给学生,充分激活学生的朗诵能力,在阅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另一方面,为学生布置阅读作业,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后读物为蓝本,篇幅由少到多、内容由简入繁,通过“课上五分钟讲故事”的形式,将阅读的故事通过语言组织和技巧运用进行言语表达,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对核心素养以及阅读能力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指导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构建和素养提升影响深远,教师应通过科学设定教学目标、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等有效策略,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奠定基础,不断输送具备核心素养的优质学生队伍。
参考文献
[1]王庆瑞.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 甘肃教育, 2020(6):154-154.
[2]范雪伟. 试论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策略[J]. 新一代:理论版, 2020(1):207-207.
[3]梁建兵. 浅析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策略[J]. 天津教育, 2020(1):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