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佳燕
杭州市余杭区广济学校 浙江 杭州 311100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世界逐渐向着文化大交融的方向发展了,这就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语文是人文学科,在众多学科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学生自身身心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融入,充分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对我国优秀的文化加以传承的发扬。对此,本文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且针对当前传统文化教学的现状加以探讨,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事业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有效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融入策略
随着社会文明的飞速发展,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性了,传统文化能够对学生们的思想观念教学和理念价值的认识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注意将其合理的融入到知识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同时,自身也能够掌握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在今后的发展和学习中能够提供更多的有效帮助。但是在当前的发展现状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传统文化的融入还存在着个别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教育行业的发展进步,需要广大教育事业工作人员针对当期啊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通过合理的手段解决,保障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传承文化
优秀的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而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在传承中发展、传播,能够在传承中塑造、教育与杰出的人才。在小学阶段,学生自身具备了较强的可塑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传统文化加以融入,能够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供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对这些传统文化加以学习了解,能够让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优秀的文化熏陶,自觉地将这些文化进行传承。
(二)保护文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在经济往来的同时,文化的输出输入也越发频繁。当前,外来文化会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当前的发展现状下,大部分的小学生仅仅对西方文化有着十分充分的认知,但是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却知之不详。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将我国优秀的文化知识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观察、了解传统文化,感受我国传统文化存在的魅力,从而更好的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
(三)促进学生发展
在小学阶段上,学生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而教育的本质则是引导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在今后获得更好的发展,在这其中,传统文化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知识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陶冶自身的情操、洗涤心灵,使学生能够懂得各种各样的人生道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教材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讲解
在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情况下教师都会使用到诵读和记忆教学,让学生反复对一篇文章、诗句进行阅读,然后进行记忆和理解,这同样也是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认识的有效措施。在刚开始接触诗词的时候,小学生可能对这些诗文中的意思和含义一知半解,并不是那么深入的进行学习,但是这也不影响学生对其中存在着的优美文化韵律进行感受体验。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经典篇目的背诵记忆能够让学生自身的知识增长速度和语感的提高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对此就需要抓住教学的重点,在教材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讲解教学。
例如,教师在进行《暮江吟》的诗词教学时,可以将诗中的内容拆分进行讲解,如“瑟瑟”在本诗中形容的是“受到残阳照射江水所呈现出的青绿色”,将这一词语向学生所解释,让其能够感受到中华语言的博大精深,然后对这些知识内容产生学习兴趣,自觉的进行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方法能够将教材中枯燥生硬的内容为学生进行讲解,联系上下文和日常生活来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对其中蕴含的深意加以理解体会,从而轻松的掌握传统文化的意蕴,领悟课文中存在着的奥妙。除此之外,教室还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知识的讲解,将一些具备了传统文化的成语故事、歇后语等以短片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如“司马光砸缸”、“凿壁借光”和 “闻鸡起舞”等,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目光,让学生能够对这些知识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知,自觉养成良好的传统文化意识,使传统文化能够得到传承发展。
(二)节日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讲解
传统节日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且其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十分常见,包含着大量的典故和风俗习惯等内容,是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不二之选。随着近几年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各种外国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若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没有将哪些传统节日进行讲解,则很容易使学生对我国历史的了解产生影响,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此,教师就需要注意将传统节日的种类、来历和典故等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对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传承。
例如,寒食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历史人物介子推、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屈原、乞巧节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等,将介子推、屈原和牛郎织女等人物故事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其中潜在的家国情怀和人物性格等进行分析,从中汲取到优秀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的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将语文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加以融合,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感觉到生活化的讲解,并将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懂得其中蕴含着的道理和情怀,在课堂知识学习中充分的投入。
结束语:纵观全文,传统文化在当前我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够对人们的三观和品德加以熏陶渲染,为完善其人格和促进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有效帮助。对此,就需要正确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教师也需要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知识教学中加以合理融入,使用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环境融洽、师生氛围良好的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为其今后的发展和国家社会的进步提供更多的基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雪.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探讨[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01):89.
[2]魏丽霞.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1,(03):232.
[3]杨士芳.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策略[J].新课程,2021,(0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