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抖空竹”对幼儿的发展及影响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5期   作者:朱玉洁
[导读] 空竹作为汉族民间传统的玩具,有着悠久的历史
        朱玉洁
        浙江省绍兴市柯灵幼儿教育集团阳光园区    312000
        摘要:空竹作为汉族民间传统的玩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具有健身的功能,还具有技巧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而我园将空竹作为特色课程,结合《纲要》和《指南》,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空竹活动。因此本文以空竹为中心,论述空竹对幼儿的发展及影响。
         关键词:空竹 发展 文化 价值
正文: 一、空竹的历史
空竹是我国古代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又称之为空钟、风葫芦、地玲等。抖空竹,又称之为抖地铃、抖嗡、扯铃。我国许多历史文献记载中都对抖空竹有所提及。春秋战国时期,庄子中就对当时的抖空竹运动进行了描述,“工倕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灵台而不桎。"文中的“倕”即现在所提到的抖空竹的空竹;曹植为空竹写了《空竹赋);到了北宋,宋江看到有人抖空竹,灵感进发而做了一首诗:“一声低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漫徒劳”。明朝的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一诗中写有益身心道:“空钟者,刳木中空,旁口,荡以沥青。卓地如仰钟,而柄其上之平。另线绕其柄,别一竹尺有孔,度其绳而抵格空钟。绳勒右却、竹勒左却。一勒,空钟轰而疾转。”到了清朝,关于空竹诗词更加繁多。比如在《燕京岁时记》文中:“空竹者,形如车轮、中有短轴,儿童以双杖系棉线播弄之。“而李若虹在文章《朝市从载》中写道:“抖空竹,每逢庙集,以绳抖响,抛起数丈之高,仍以绳承接,演习各样身段“以上这此都鲜活的描述了民众参与抖空竹活动的场景。
二、空竹对幼儿的发展
1.生长发育
空竹是典型的基础性节律性运动项目。双手握杆、左右移动、两臂的舒展和收缩、脚步的跟随等这些经过反复练习锻炼,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提高四肢的协调能力。幼儿的身体发展是先从上到下、从简单到复杂、大肌肉开始再到小肌肉,而抖空竹这个运动项目其实是全身的运动,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参与,它能够很好的发展幼儿的各个器官以及他们的精细动作。我们班的小朋友在刚接触空竹的他们总是拿不住空竹杆子,两杆经常会交叉碰撞在一起,经过多次的练习后,现在他们拿杆子已经非常的自如了。除此之外,空竹技能经常需要手脚一起动,我们小朋友的平衡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2.专注力
小朋友的专注力相对成人是较弱的,他们没有成人的定力。而抖空竹则要求人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做各种花样动作时,眼睛始终都要注视着空竹在空间旋转位置的变化,随时反映给大脑,作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双眼和脑神经在抖空竹的过程中会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提高专注力。且在蓝天白云下眼球不停地转动,还能起到提高视力的作用。这些也都是小朋友所需要的,我在平时观察比较中我发现,空竹抖的较好的小朋友,上课的专注力也是相对较好的。
3.文化
空竹作为历史发展的见证和民俗文化的传承,其生存、保护与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文化空间的缺失。空竹作为北京胡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内容,面对城市现代化的迅速变迁,胡同地域缩减,固有文化空间的缺失、市民居住环境的改变,使这一活动越来越缺少支持其发展的地域空间和文化背景。
2、家族传承的困难。与众多传承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空竹的制作技法和表演技法在家族传承中面临着家族人口萎缩与新生代兴趣发散的困惑,给这一民粹的传承及其质量带来不确定性。
3、研究成果的奇缺。对于这样一个带有民俗精粹性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尚无一部研究著述面世,使这一文化成果没有得到成体系的研究和完整的保存。
4、空竹商品的濒亡。在老北京街头空竹是随处可见的玩具,特别是每逢节日和集市,空竹是必有的商品。如今商店、已然很少看到空竹,其背后则是传统空竹制造业的消亡。空竹不再是一种普通商品,必然导致制作工艺的缺失直至失传。
   就像我,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空竹,甚至连听也没有听说过。当我第一次听到“空竹”二字的时候,我十分的不解,这个是什么东西?是可以玩的吗?等到后来慢慢的学习了解空竹后我才知道这个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而这一方面对于现在的小孩来说是缺失的。所以抖空竹不单单只是一种运动,它还传承了一种文化。我们在锻炼幼儿体质的同时,让他们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一举双得。
    抖空竹还被当做杂技节目的精品在全球参加表演,出尽风头。并与1986年获得“明日杂技艺术节法兰西共和国金奖”,为我国带来无限光荣。
  所以,空竹对幼儿的影响是深远的。纵观空竹运动的健身价值和发展条件,其符合了幼儿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增强幼儿体质及发展民族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因而应大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空竹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剧影月报 艺坛——《浅谈“抖空竹”的发展及影响》 胡晓雯
2.百度百科——抖空竹
3.西昌学院学报—《民族传统体育空竹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蒋晓明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