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慧丹
浙江省绍兴市阳明幼儿教育集团 312000
摘要:生活环境是孩子们最真实的、最丰富的、最具吸引力的学习环境,课程实施要充分利用周边的生活环境和社区资源,给幼儿真实的学习体验。本文结合《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幼儿学习应当是“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和园本课程理念“亲生活,重实践”以中班《小鬼当家逛菜场》课程实施为例浅谈如何开展社会实践课程。
关键词:社会实践;课程实施:策略与建议
一、引言
教育源于生活,归于生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提倡以生活为教育内容开展教育活动、张雪门先生的“行为课程”,注重强调通过儿童的实际行为,使儿童获得直接经验。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要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更是强调要重视幼儿学习的特点与方式,采取“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方法。可见,生活作为一个潜藏巨大教育资源的载体值得教师深入挖掘,选取适宜的内容,注重实践体验,让幼儿在真情境中获取真感知,在真体验中收获真情感,在探究、体验、合作、实践等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研读教材,基于幼儿,立足实际,重构主题
幼儿园主题课程是以一个主题为核心的综合性活动,幼儿围绕主题观察、探索,获取学习经验,教师提供学习支架和适时引导。在确定课程主题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讨与思考:
1.研读教材,梳理内容
主题可以来源于教材也可以课程创生,亦或两者兼具,在审议时教师应当认真研读教参内容,把握教材理念,核心价值和主题聚焦。教师们在审议中发现原主题《丰收了》教学内容涉及面比较广,包括蔬菜、水果、种子、豆子等,社会实践活动又多又乱,部分活动设计有拼凑式、轻体验等问题的存在。因此,对这个主题进行了重新梳理。
2.基于幼儿,兴趣所驱
幼儿教育内容只有选择幼儿感兴趣和需要的事物才能不断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读幼儿,需要了解活动开展前幼儿已储备的知识经验;分析幼儿的兴趣点、关注点和成长需求点;梳理幼儿能获得哪些认知、情感、技能方面的经验。随着主题的展开,幼儿在玩乐中已经获知秋天的变化与丰收,讨论如何让幼儿体会丰收时,老师们以幼儿视角出发提出可以去果园、田野,菜市场……并以省编教材为蓝本进行了研讨。
3.立足实际,资源整合
教育不应拘于一墙之内,要让幼儿接触到真正的生活和社会。社区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伙伴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地理位置、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历史传统和生活习俗等。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实施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来支持活动的开展。教师积极筛选社区资源,对周边的菜市场进行深入挖掘,重构《逛菜场》活动,生成主题《小鬼当家逛菜场》。
三、丰富经验,快乐实践,体验生活,自我提升
课程的实施过程是幼儿不断与主题内容进行“对话”,通过自我观察、自我探索、实现自我创造的过程。教师应关注幼儿和主题内容的互动性,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凸显幼儿主体地位,以适当的方式介入指导,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学会收集、分析、利用信息重构经验框架并能迁移运用。
1.提供支架,重构经验框架
支架式学习为学习者建构知识提供了一种概念框架,包括认知支架、情感支架和能力迁移支架,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和教师的作用。在面对新的知识经验时,教师必须了解和确定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以便围绕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状况提供适宜的支架支持幼儿的学习,引导幼儿通过个人探索、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去感知、去学习,将新经验纳入原有的知识建构中,并能进行知识的迁移及运用。
如在课程实施中,教师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进行思考:怎么去菜市场?给予适宜的支架引导,在学会看懂地图后,引发路线规划,以此更好地促进幼儿开展深度学习。
2.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近几年来,幼儿园也始终把家庭视为重要的教育合作伙伴,一直致力于开展更积极有效的家园共育,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充分感受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能更好形成教育合力,预设的活动目标也更易实现。活动中的老师们始终与家长保持联系,协助完成幼儿采购意愿表;邀请妈妈志愿者参与,丰富幼儿的认知和社会经验。
3.灵活调整,关注真实发展
主题的开展包括活动的时间、内容、方法可以是灵活多变,具有弹性的。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真实发展,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可以整合化,整合各领域的内容,进行综合性的实践体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如活动中的游戏卡,教师基于幼儿身心特点、链接《指南》共修改两次,旨在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会收集信息,用图画或符号简单记录。
4.记录与评价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记录幼儿的学习过程,创造条件让幼儿记录。通过记录既能帮助幼儿回忆快乐的活动过程,加深认知,也有助于教师和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与能力发展情况。如教师以照片、记录表等形式将逛菜场的过程布置在主题墙上供幼儿与家长欣赏、组织幼儿将观察到的情况记录在游戏卡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与记录能力。
评价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在活动结束后对幼儿进行评价是衡量幼儿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的方法之一,但常以成人评价居多。教师可以尝试让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如根据幼儿采购的不同情况,教师与幼儿制定了一张自我评价表,在讨论填写方法后尝试让幼儿自我评价,以便教师进一步了解幼儿情况。
5.情感延伸,注重品质培养
一个真正有意义的课程应当始终围绕核心价值目标开展活动,既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又能让幼儿持之以恒,在帮助幼儿获得“最近发展区”的同时,从更深层次的情感培养出发,关注幼儿学习品质与良好品德的培养。
在任务驱动下的探究学习中,教师是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问题面前引导幼儿寻求策略、师幼共同探讨,提出解决措施。例如,规划去菜市场路线、计划买菜种类等活动进行时,教师鼓励幼儿积极讨论,与家人一同商量。
良好的品德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教育更要关注幼儿优良品德的培养。《小鬼当家逛菜场》虽然是实践性课程,但在课程实施中教师非常关注对幼儿进行“学会感恩、乐于助人、爱惜粮食”等良好品质的塑造。例如,在后期的谈话活动中教师向幼儿发出倡议帮助家人做家务包括洗菜、择菜等;鼓励幼儿适当参与买菜,懂得爱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
四、小结与感悟
社会实践重在幼儿的真参与、真探索与真体验,是在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激发真实情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着许多不同,正是这些“不同”才让活动具有教育价值。社会实践活动应本着以“幼儿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合理利用资源,注重幼儿的观察记录与评价,让每个幼儿在自己的成长范围内获得“最近发展区”!
参考文献:
[1]顾晓梅. 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活化幼儿园课程[J].甘肃教育,2016年01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李文丽.论幼儿园主题活动教学模式的创新 [J].中国校外教育,2015(1)
[4]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新华社2012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