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沁愉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柯灵幼儿教育集团阳光园区 312000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对学前阶段的幼儿开展情感教育是培养幼儿情感,引导其把握社会关系的一种重要教学内容。但是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现如今很多幼儿的情绪感知能力越来越差,为了综合提高幼儿的思想水平,本文将围绕学前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学前教育;情感教育
前言:
幼儿学前教育的教育主体是学龄前儿童,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幼儿的情感教育是促进智力开发、提高情感水平、完善道德修养的关键。因此,在开展学前教育的时候,教师应当注意自己和家长同样承担着十分重要的教育责任应当在教学知识的同时注重情感教育,让幼儿能够更好地感知情绪、获取情感、抒发感情。
一、教学情绪特点,引导幼儿感知情绪
学前阶段,由于受到智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幼儿对情绪的感知能力非常微弱,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生气的感觉幼儿根本没有反应。情绪的感知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直觉,也是对幼儿情商智商的双重考验,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明确学前阶段幼儿的情绪感知能力是可以被培养出来的,应当注意加强这方面的引导,让幼儿学会能够在短时间内察觉到他人的非正常情绪,并且做出相应的有效应对策略。
例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幼儿开展“猜猜我的小情绪”课堂游戏,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先利用多媒体为幼儿展示不同的情绪特点。让幼儿了解人在开心的时候,嘴角会不自觉上扬,眼睛也会眯起来;人在生气的时候嘴角会绷直,眼神会比较专注,气息会变得更加明显。教会幼儿基本的情绪知识之后,教师就可以开展游戏,首先教师在讲台上表演出生气的表情,让幼儿猜测教师此刻的情绪,如果幼儿能够在短时间内反应过来教师此时处于生气的情绪,就说明初步的情绪教学是成功的,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围绕不同的情绪创设情境,让幼儿将他人的情绪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体会。比如小红和小丽是一对好朋友,课间玩游戏的时候,小红不小心将小丽的头花给带掉了,这个时候小丽虽然嘴上说着“你再这样我就生气了”,但是表情依然不是生气的表情。让幼儿根据这个情节来判断此时的小丽究竟是生气还是不生气?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绪为幼儿讲解,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应当如何处理?比如玩游戏的时候,一名同学突然生气了,此时其他的幼儿就应当过来安慰这名同学不要生气,并且拉住他的手一起参与其他的课间游戏,通过在课堂上开展这样的有效练习,不仅能够让幼儿简单辨别他人的情绪特点,也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快速察觉到他人的情绪变化,并且快速做出相应反应。有利于充分提高幼儿的情商,完善情感教育。
二、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幼儿获取情感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内容也开始涌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幼儿回到家以后,唯一的娱乐生活就是拿着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看短视频,这种生活日常容易让幼儿和很多同龄小伙伴脱节。幼儿很少会主动找机会交朋友,也不能够和其他小朋友建立友谊。为了转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时间,积极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游戏的快乐,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取友谊。
例如:在课外活动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幼儿一起参与“老鼠偷米”的小游戏,有教师来充当看手米仓的“猫”,幼儿来充当“小老鼠”去米仓偷米。在偷米的过程中,幼儿必须要和其他人两两牵手,共同前行,这样才能够将米袋背回来。在开展这一场小游戏的时候,原本不擅长和他人交流的幼儿也会学着建立一段友谊,对学前阶段的小朋友来说,是获取友谊的一种有效渠道。更重要的是,在参与游戏活动的时候幼儿会获得参与游戏的快乐,明白其实在生活中放松精神,并不只有刷短视频这一种方法和他人进行有效的游戏互动,也能够获取同等的快乐。在组织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引导幼儿获取了一段宝贵的友谊,而且让幼儿明白了生活快乐的真谛,改变原本依赖网络的生活习惯。
三、开展多媒体教学,引导幼儿抒发感情
学前阶段对幼儿的情感教育,除了感知情绪、获取友谊之外还包括引导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教师会发现很多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比较外向,但是并不能够把控个人情感,也不懂得如何抒发感情。比如在母亲节活动上,一名幼儿原本准备了非常精致的礼物想要送给妈妈,对妈妈表达自己的爱意,可是真正到了活动上的时候,证明幼儿却只是将礼物送给了妈妈,一句话都没有说。这种情况也是幼儿缺乏感情表达能力的一种表现。在此背景下,教师要针对幼儿的情绪表达能力展开探索,利用多媒体引导幼儿抒发感情。
例如:在母亲节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几天在微信群里收集各位家长的照片,上课的时候为了防止幼儿出现不好意思表达个人情感的状况,教师可以先将各位家长的照片投放到多媒体上,让幼儿尝试先对着妈妈的照片说出提前准备好的感谢话语。一般来说,幼儿在对父母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时之所以会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看到妈妈的脸之后容易觉得不好意思,但是通过照片先让幼儿练手,有助于较好地解决情感表达上的尴尬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多播放一些煽情的音乐,烘托氛围。在听到比较感人的音乐之后幼儿的情感会更加饱满,会更加愿意主动抒发个人的情感。当然,在长期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开展情感教育,教师应当进一步开发多媒体的功能,不断完善情感教育,让幼儿能够获得更加优质有效的情感学习体验。
总结:
幼儿学前教育是以学龄前儿童作为教育主体,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起到同样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是幼儿学龄前教育的关键一环,主要注重的是幼儿的智力开发、情感培养以及社会关系能力的引导。对于幼儿来说,接受情感教育是对以后多年的学习生活的一种负责。情感教育是一种符合学龄前儿童身体、心理发展规律的有效教育机制,在幼儿时期接受过情感教育是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幼儿社交能力以及日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平. 幼儿教育中情感体验教育的作用[J]. 读与写,2021,18(8):277.
[2]岳琳. 浅析幼儿情感教育有效策略[J]. 神州,2020(2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