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柯灵幼儿教育集团阳光园区 312000
摘要:幼儿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我国的未来,做好幼儿的教育值得我们全社会人的关注。如今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幼儿在学前教育时主要不是学习知识,而应该在生活习惯,思想道德上做出全面培养,幼儿有了好的生活习惯就会有好的身体,对于幼儿今后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好习惯方能成就幼儿未来。本文就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出探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学前教育;生活习惯;培养
前言:
本文分析幼儿的特征,探究在对幼儿学前教育的时候如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然后从教师的品质方面:给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激励幼儿,让幼儿模仿,持续地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最后分析家庭和学校如何实现双方配合,促使幼儿成长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幼儿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不断地培养,不是一说就能做得到的,幼儿年龄较小,在培养良好习惯的方面没有很好的意识,需要教师不断地说教,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醒来培养而成。在教师传授良好生活习惯给幼儿时,需要采取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幼儿对生动形象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短视频教学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例如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些可爱的动物,比如小兔子吃饭的事,兔宝宝在外玩耍一天,回到家后不吸收直接吃饭,饭后肚子痛拉肚子,感觉很难受,然后兔妈妈把小兔子带到医院,给兔子打针并且告诫小兔子饭前要洗手,不然以后还会发生肚子痛的事。幼儿在生动形象的视频中看到兔子的行为,就会想到自己曾经去医院打针的事情,再在教师饭前提醒洗手的环境下,幼儿会自觉地去洗手,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除了播放生动形象的视频教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五彩缤纷的漫画和内容丰富的小故事,引起幼儿的关注,然后再细心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在教师在幼儿学习生活中不断地耐心培养,长久的坚持才能带来良好的效果。
二、教师注重生活中的小事,给学生树立榜样
列宁曾经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年龄还小,每个人的发展水平都差不多,这时教师很容易成为幼儿崇拜的人,幼儿会尝试模仿他人的行为,教师需要树立自身的榜样,“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被幼儿模仿,然后幼儿之间相互模仿,一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需要对自身严格要求。
例如在卫生方面,教师在饭前要带头洗手,教师的鞋子衣服要时刻保持干净整洁,不留长指甲。
教师在言行方面也需要做到文明用语礼貌用语,多使用“你好”“再见”、“谢谢你”、“不客气”这样的词语。在教学活动开展后,收拾教学模型收拾玩具时,教师应该带头去搞卫生,清理现场,幼儿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养成打扫卫生保持整洁的习惯。因此,师生无论做什么事情教师都要以身作则,经常反思自己在与幼儿接触时有没有做得不妥当的地方,发挥率先垂范的积极作用,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不仅能够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师德,也是一种修行。
三、家庭和学校双方合作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学校在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的作用并不是唯一仅有的力量。不难发现,家庭环境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方面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家长是幼儿们的第一任教师,对幼儿的知识启蒙与生活习惯意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合作还能保障教学的质量与成果,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过程当中,仅有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生活习惯的形成更多受日常生活条件的影响,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又是与幼儿们接触最为紧密的一方。
因此,幼儿们在实际的课堂活动当中获得相应的习惯理论知识之后,还需要家长积极引导并带领幼儿们落实于具体的生活实际,辅助课堂实践理论的落实,促进孩子们更快地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庭与学校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合作,促进幼儿们培养起良好生活习惯的这个过程当中,这种学校与家庭的联动关系,不仅可以保障幼儿们将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一种实际行动,也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融洽学校与家庭,二者之间的关系,统一相应的教学口径,或者避免误解性教学矛盾,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推进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完善。因此,幼儿的教师们应该在实际课堂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积极联动学校与家庭二者之间的关系,代表学校一方积极与家庭的家长进行商讨与交流孩子们的发展问题,更好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意识的培养与将良好生活习惯落实于具体生活实际当中。
例如,在实际的课堂活动开展过程当中,幼儿教师们可以积极开展相应的商讨活动。如教师们可以进行定期的家访活动,对特定学生的家长们进行定期的访问,创造与学生,家长交流与沟通的环境;同时,幼儿教师们也可以开展积极的线上信息技术通讯交流,与学生,家长们开展积极的沟通讨论活动,以此来分享幼儿近期的生活具体情况,更好地落实幼儿生活习惯的形成与培养;此外,幼儿教师们也可以开展相应的家长座谈会,选取一些优秀学生的家长进行积极发言,在座谈会上向其他家长分享如何更好的在日常生活当中,培养幼儿们的良好生活习惯意识,并且落实于具体的生活实践当中。基于此,在幼儿们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道路上,学校与家庭双方应该开展积极的商讨与探究活动,分享幼儿的生活日常与近期学习状况,更好、更全面地引导幼儿们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总结: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们对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不仅可以引导幼儿们往更积极更阳光的生活方向发展,也可以在潜意识中引导幼儿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思考,进而促进幼儿整体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教师们在实际的课堂活动教学当中,应该注重引导幼儿们的生活意识,并培养幼儿们的良好生活习惯,在幼儿教师们发挥榜样作用的同时,还应当积极的代表,学校与家庭进行商量与沟通探讨,共同致力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撑起一整片天空。
参考文献:
[1]邓世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机制及培养探讨[J].新智慧,2021(3):127-128.
[2]蒋芝瑜.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措施研究[J].意林·儿童绘本,2020(20):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