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在幼儿园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5期   作者:王兰兰
[导读]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被很多教育学者推崇
        王兰兰
        阳信县翟王镇中心幼儿园  山东 信阳 251800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被很多教育学者推崇,比如乡村教育思想中的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三个维度方面的能力培养理念,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国乡村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开展。本文将围绕该思想在幼儿园教学工作中的渗透展开探究。
        关键词:陶行知理念;乡村教育;幼儿园;渗透
前言:
        上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了第一所乡村幼稚园,这对我国乡村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现如今有很多乡村幼儿园也在践行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将乡村教育思想融入到幼儿教学中,这种教育思想大大提高了幼儿教育的质量,这也是在提醒我们应该将这一思想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中。
        一、课堂教学渗透“爱家乡”思维
        受到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种种限制,很多乡村地区的幼儿自从出生以后就没有走出过农村,以至于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幼儿园教师会发现班级内部很多幼儿的思维方式是非常固定的,想法单一,且对外界信息的了解基本来源于电视和网络。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和电视上的信息并不总是积极健康的,甚至也不乏虚假内容,幼儿常年接受这些信息的熏陶,有很大可能会形成错误的世界观,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应当鼓励幼儿积极从生活中发现趣味亮点,多参与和其他小伙伴的互动游戏,少接触这些复杂性过强的网络信息。
        例如:教学“秋天来了”主题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农村地区秋日风景的变化,由于农村地区的绿植面积比较大,学生会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秋日来临,万物逐渐萧索的氛围。利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到幼儿园周围的树林或者安全区域进行探险,搜寻秋天的印记。教学工作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其实我们身边的生活也非常精彩,虽然很多配套设施没有跟上,但是在秋天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大面积的落叶,冬天我们也可以享受在雪地里堆雪人的快乐,这些都是城市里的小朋友很难感受到的,希望幼儿都能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养成爱家乡的观念。
        二、教学活动融入“爱劳动”元素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师遇到较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学生家长并不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主要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幼儿的父母外出务工,幼儿跟随没有任何教育经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而这些双亲长辈往往对孙辈非常溺爱,以至于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幼儿回家之后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时,很多幼儿都因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阻拦而没有完成任务。幼儿园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积极组织教学活动有助于综合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为了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多多融入劳动元素,让幼儿积极参与校园劳动。


        例如:在传统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能会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游戏或者手工制作,但是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劳动机会,教师可以注意在这些活动中添加一些劳动元素。比如组织幼儿园小组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幼儿“比赛大扫除”,两个小组分别打扫两间活动室,每个小组派出两名学生扫地,拖地,派出一名学生擦窗户,再派出一名学生清理墙面,分配任务的时候尽量让班级内部每一名幼儿都能够分到相应的工作。两个小组共同参与比赛,最先完成打扫并且打扫的最干净的小组获得最终的胜利。在引导幼儿园阶段的小朋友参与打扫劳动的过程中,学生会摸索出更加高效的打扫方式,同时,幼儿园阶段的小朋友好胜心比较强,为了获得未来同类型比赛的胜利,在比赛结束之后,幼儿园会自己思考如何优化个人的打扫策略。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充分提高幼儿的劳动兴趣,慢慢的幼儿也会明白劳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潜移默化中幼儿的劳动意识就得到了有效培养,不仅综合提升了幼儿的个人素质,而且让幼儿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技能。
        三、课外实践结合“爱农民”思想
        现实的乡村幼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并不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爱农民”的思想,导致很多孩子长大以后走出农村,看到外面的繁华世界以后产生了浓浓的自卑情绪,认为农民是比较低贱的职业,不愿意和外人分享自己的童年过往。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成为了影响其一生的伤痛,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在提醒现代的乡村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儿教育工作的时候,应当注意扭转幼儿的这种错误思想,让幼儿从小树立“农民不易”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生长的土地,热爱抚养他们长大的农民父母。
        例如: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培养学生“爱农民”的思想。比如班级内部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民家庭,家里基本都有几亩良田,刚好最近属于秋收的忙季。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跟随父母下地干活,好好看一看农忙的场景,并且将父母在田间地头干活的画面用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星期一带到课堂上和全班小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画作。参与农忙的时候很多幼儿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父母为了种地付出了多少汗水,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会自然而然的体恤父母的不易,更加懂得为父母分担责任。当幼儿把画作带到学校来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小朋友们,大家看一看自己手中的这幅画,爸爸妈妈平时的工作非常辛苦,一次秋收就要流那么多的汗水,但是大家换个思路想一想,父母只有两个人,却能够在短短几天内收割那么广袤的一片庄稼,是不是非常了不起呀?”。通过简单的语言引导,让幼儿明白父母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却凭借个人微小的力量耕种那么大片的田野,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从小培养学生对农民这个身份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爱农民”的基本思想。不仅有利于在幼儿阶段培养幼儿健康的思想,也有利于从根本之处培养幼儿的生活自信,完善乡村幼儿教育。
总结:
        本文从当前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出发,对学前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作几点分析,以促进幼儿对知识的吸收,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训练他们的生活技能。因此,为了全面优化幼儿教育,教师应当从多个角度出发,引导幼儿树立正确健康的三观,综合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储胡娟.陶行知乡村教育对乡镇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启示[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20(7):119.
[2]陈菲.陶行知幼教观念下乡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探讨[J].文渊(高中版),2020(7):408-4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