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绘本,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5期   作者:黄世芳
[导读] 在如今新课改的背景下,每个科目在教学模式上都有创新
        黄世芳
        漳州台商投资区第三实验小学 福建漳州 363107
        摘要:在如今新课改的背景下,每个科目在教学模式上都有创新,并且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成效。小学数学也不例外,小学数学的特点是难度低,计算量小,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数学的简单概念、简单的计算以及将简单的算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好的发展,这对学生今后高年级处理复杂的数学问题是有利的,本文从巧用绘本进行数学教学出发,探究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绘本
        前言:
        小学数学绘本是一种新的教育资源,它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说明,将其所表达的数学意境和数学关系展现给小学生,并且在当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使用。数学绘本正如其名,用画画体现出来的书,并且图片与图片之间有故事关联的书。学生在学习数学绘本时不仅能够激发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等数学思维,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一、选择合理绘本,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未发育完全,但是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学习知识时往往对纯文字的东西不感兴趣,有时还会减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数学绘本是许多小学生喜欢的内容,小学生可以轻松地理解绘本中图画的意思,与作者所想表达的内容产生共鸣。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出发,在众多书籍中寻找合适的绘本。绘本里的问题难度适中、内容丰富,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看图片的同时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例如教师在进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时,可以引用《过去的人是怎么数数的呢?》这个绘本,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数数对于你们来说很简单,但是你们知道在古代的时候人们是怎么数的吗?对于他们而言数数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过去的人是怎么数数的呢?》,教师先将绘本大致内容告诉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再让学生自主阅读绘本,在绘本中寻找知识。教师在选用绘本之后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学习此章节的学生来说他们识字比较少,教师需要读给学生听,在学生听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提问,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思考问题,高效的完成教学目的。
        二、合理应用绘本,培养学生数字感知能力
        现在信息化社会发展迅速,许多内容都是通过数字信息进行传递,对每个人的数学认知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这需要从小开始培养。数学认知能力掌握得好,数学思维就会得到提高,在今后的发展中就会有更好的选择和机遇。应用数学绘本能够通过图片将蕴含的内容展示给学生,它的形象而又具体正好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具体的思维向抽象的思维进行转变,应用绘本正好可以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的符号表达转变成自己的思维,在具体与抽象中进行交换,培养学生数学感知能力。


        例如在进行“测量”教学活动时,学生需要认识什么是长度单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会直接让学生准备好尺子然后对文具盒或者桌椅进行测量,然后直接讲述数学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简单,学生对单位长度的理解不够充分。这时教师可以应用《我家漂亮的尺子》进行引入教学内容,在学生阅读绘本看到“手指甲大小的玉米粒”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考虑玉米粒还能够利用身体的哪个部位来测量呢?再让学生自行体会,用手、手臂、脚测量课桌和椅子,在学生测量过后发现同样的一张桌子不同的人测量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但是用同一个人的手臂去测量桌子与椅子却能比较出两者谁更长、谁更宽。学生在阅读绘本的时候就能找到一些测量的解决方法,有个别同学在课后还能将篮球场的边长进行测量,用自己的走路的步数来量出篮球场的长和宽。这时教师将生活中的实际融入学生的数学构思中,帮助学生提高对事物的认识,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制作绘本,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人类的创造是无限的。绘本里的故事终究会有结局,但是也会留下一些情节让人回味,教师可以利用好这一点,引导学生将绘本进行续写或者让学生制作绘本。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完绘本并与自己的经历产生共鸣时,就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绘画时机,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将绘本和知识点结合起来,再指导学生如何去续写。在学生续写数学绘本的过程中就会对数学知识进行一次新的认识,学生在一次次的构思绘本内容就相当于让学生一次次地复习知识点,让学生孰能生巧,拓展数学思维,构件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教师在进行“认识时间”的教学时,需要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出和写出钟表上的时刻,建立一定的时间观念。这时教师就可以引用《鸭子叔叔的时钟》绘本进行教学,在学生学习完之后让学生续写或者改编,“鸭子叔叔想了解其他小动物家里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就打电话给楼上住的猫头鹰…”。再往后遇到“比一比”的教学内容时,还可以将《勇敢敏捷的猫》的故事与前者的故事进行串改,“比一比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钓的鱼多…”,让学生续写故事不局限于本章节的知识内容,还可以结合之前学过的东西进行串联,将知识连成一个体系,方便学生构建数学知识框架,拓展数学思维。学生在编写故事的时候需要知识的支撑,同时学生也乐于创造与自己相关的故事,教师在学生绘画绘本完之后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绘本交换,让学生在交流绘本的时候产生思维的碰撞,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样能够让学生对今后的学习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
        总结:
        总而言之,教室充分利用数学绘本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选择合理的与课本知识点关联性强的绘本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绘本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的理解,对数学问题的构思,深层次认识数学语言;引导学生续写绘本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再认识,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提起来了,并且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可以带来极大的帮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国泉.小学数学绘本教学的运用策略探究[J].读与写,2021,18(3):171-172.
        [2]洪孔亮.借助数学绘本阅读提升小学数学学习有效性[J].读与写,2021,18(6):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