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春庭
浦江县中余乡中心小学 浙江省金华市 322209
摘要:在素质教育结构中,劳动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要素,从小培养学生一定的劳动思想以及素养,也是学校教育突出社会价值的表现,是持续培养高素质和高水平人才的关键途径。在小学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全面渗透和落实劳动教育的方法和方式涉及到众多方面内容,其不仅可以开发学生个人的数学智慧,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途径与策略
引言
深度挖掘小学数学课程中隐藏的劳动教育元素是渗透和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前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尽管没有直接体现出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但是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开展劳动教育,能够促使学生真正的认识和了解到劳动的根本意义。
一、借助数学活动,强化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适应社会是每个学生必须经历的阶段,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能够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形成一定的劳动思想。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全面渗透和贯彻劳动教育,其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劳动过程职工更好的观察问题,并且独立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积累到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进而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整理房间”一课时,教学的根本目标是运用各种形式的观察活动和沟通活动,让小学生认识分类知识点的概念和分类的方法,通过数学活动不断丰富分类的经验。此外,根据一定的标准要求,对物品进行整理划分,具体而言,就是在数学中准确找到有着同一特点的阶段,对于分类而言,其实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原因是在家庭中学生也整理过自己的衣服和书包等。但是多数学生并未真正学会物品分类的具体方法,部分学生可能对分类的意义不是太过了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优秀的劳动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不同学生收拾过的房间进行对比,一个十分整洁,一个比较凌乱,通过对比让学生清楚和习得整理房间的丰富经验。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实践操作,在自己亲手操作过程中,体会和习得分类整体的正确方法,进而不断积累丰富的分类活动实践经验。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开发学生个人的数学智慧
智慧形式的数学不能单纯地是一个由讲授到吸收、再到熟练掌握的十分程序化的学习过程,开发智慧必须紧密联系于积极主动的数学思考过程。通过心理学研究发展,每个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处理问题以及创造的潜在能力,重点在于课程内容必须提供优质的素材,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和贯彻劳动教育,教师应当力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方式,提供多角度的问题解决思路,并有效的鼓励学生借助交流,开拓数学思考空间,实现数学智慧的有效开启。
例如,教师在讲解“重复的奥妙”一课时,本课的重点内容是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感受简单易于理解的“重复”规律,这节课的内容也是数学教材首次引导学生进行规律的探索,认识周期现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在现实生活中规律的普遍应用,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身边的具体情境为切入点,首先教师可以构建以“美化校园”为主题的劳动情境:为了更好的装饰我们的校园,后勤部门的教师打算使用彩旗为主要的装饰材料进行校园的装扮,这串彩旗主要由红、黄、蓝、绿等四种绚丽色彩的旗子拼凑而组成的,同学们看看,第一面是哪种颜色?第二面呢?接着引导学生思考第六面是什么颜色?教学情境中表现出的丰富规律,能够帮助学生对实际生活中规律所具备的广泛性产生深刻认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学生通过具有趣味性情境的有效学习,能够感受到通过劳动创造,促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在课堂教学的后续环节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体现规律。在运用不同的方式来体现和创作规律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规律,锻炼学生个人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集体创造以及表演,能够与其他学生产生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进而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
三、通过数学之美,感受劳动创造美的现实意义
热爱劳动是一种十分高尚的品质,将数学课程中蕴含的自由美有效融合在劳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同时取得良好成绩,进而获得别人的有效肯定以及称赞,最终实现精神方面的满足,这些都是劳动创造美的一种表现。例如,教师在讲解“欣赏与设计”一课时,在学生熟练掌握三角形和正方形等多个基本图形的基础上,借助各种图案的有效欣赏,认识和理解基本图形的外在模样,进而让学生借助各种基本图形创造出优质图案,促使学生实现思维空间的不断拓展。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衣服上的图画或者某个学生家庭中用于装修的墙体的各种色彩鲜明的墙砖等图形。这个环节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图案中哪些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学的基本图形,进而能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通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列举出学生常见的、真实的生活案例,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科学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民族服饰上所体现的图案,体会各种民族服饰的无限魅力,进而促使学生感知广大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以及智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阐述图案的具体特点,促进学生得到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锻炼,学生通过各种类型的图形中发现基本图形,并将基本图形进行标注,让学生在不断欣赏美的过程中,持续创造美
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和贯彻劳动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劳动与智慧两者相结合的重要作用,基于不同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难题,而且能够开发学生的数学智慧。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科学、合理的渗透劳动教育,充分利用劳动课程的思维,持续拓展学生个人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朱术磊.智慧·价值·文化:劳动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内生意义[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13):19-21.
[2]邹慧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J].文学少年,201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