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丽
呼和浩市玉泉区恒昌店巷小学 010030
摘要:时代在进步,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汲取先进的教育科学知识,在充分解读学生的基础上,用鲜活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感悟和反思,不断摸索和积淀,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小学数学拓展课的引入,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强了学习趣味性,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文化性。教给学生研究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有知识的人走向有智慧的人。通过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教育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知识 能力 兴趣 数学素养 形式有趣 内容有趣
一.小学数学拓展课的引入是发展所需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迁,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理念已落后,为适应知识技术的推陈出新,学生在学校除了学的基本知识外,更需要学以致用,让知识保持活力,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各种生活挑战及工作所需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开始接触小学数学拓展课,理解的只是概念,对拓展课没有深刻的体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研究与实践,发现拓展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能很好的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丰富多彩饶有趣味的数学拓展课有利于拓宽小学生探究的空间,犹如通过树木而见森林,有利于小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它可以让更多小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与数学思维的乐趣,譬如,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重要的不再是知道多少,而是能否收集、分析、研究、判断、整合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从有知识的人走向有智慧的人。
二.什么是小学数学拓展课?
多位专家分别指出小学数学拓展课就是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扩充,开拓,扩展,延伸,展开的课堂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活动空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等活动中发现知识,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提高数学素养。拓展课是在日常上课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任务,方法等有所扩展或深化的课,以促进学生对本学科有更好的发展,提高学科素养。小学数学拓展课教学不是简单的增加知识点,也不是简单的增加教学时间,而是在数学学科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科关键能力为目标,适当的整合教材,相应的增加一些学习内容。这里主要指两方面,一是形式有趣,二是内容有趣,富有趣味性的学习内容,才能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与欲望,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民间诗歌形式数学算题,寺内僧多少,清人徐子云《算法大成》中有一首诗: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中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众僧刚好都用尽.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请问先生名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增?诗的意思是:3个和尚吃一碗饭,四个和尚吃一碗羹,刚好用了364只碗,请问寺内有多少和尚?所以有624个僧人。
三.我与学生的拓展实践课《神奇的钟表》
适合给五、六年级讲授的《神奇的钟表》这一节拓展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时间有一定的认知,小学三年级已学习如下知识1、时针、分针和秒针;在钟表的面上有3根指针,分别是时针、分针和秒针,其中时针走得最慢,秒针走得最快。2、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一个格代表一个数字,也就代表一个小时;每一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分钟,分针走一小格就是1分钟,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秒针要围绕钟表走一圈,分针才会走1小格,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3、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4、钟表还可以和同学们学习的角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最常见的知识点是:钟表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这个时间一共有两个,一个是3点整,一个是9点整。5、关于公式,只要我们知道: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就可以了。即:1时=60分; 1分=60秒。6、在计算中求时间:可以观察时针和分针,数出经过的时间;也可以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神奇的钟表>>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源于教材,宽于教材,高于教材,它具有丰富性,多样性与很强的探究性,我在教学时不是简单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也不是仅靠老师的示范与讲解,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等活动。在活动中发现知识,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神奇的钟表>>这一课我是这样层层递进步步加难设计问题的。
1.普通钟表相当于圆,其时针,分针走一圈均相当于走过360°,钟表上的每一大格(时针走1小时或分针走5分钟)对应的角度360°÷12=30°,时针每走1分钟对应的角度是360°÷(12х60)=0.5°或30°÷60=0.5°,分针每走1分钟对应的角度是360°÷60=6°或30°÷5=6°
2.1点整,分针,时针夹角30°
21点整,分针,时针夹角90°.
30°х3 =90°
21点半,分针,时针夹角105°.
30°х3+30°÷2 =105°
3. 钟表的分针绕其轴心转动,15分钟后,分针旋转的角度是90°,分针从12出发,顺时针旋转150°指向5,
30°х(15÷5)= 30°х3 =90°
150°÷30°=5个
4 . 早上八点三十五分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是7.5 °
30°+35°х0.5°= 30°+17.5°=47.5°
5 .钟表上 4时10分时,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为65°
30°х2+0.5°х10= 60°+5°=65°
6 .时钟从8时45分到9时10分,分针转了150度.
5х30°= 150°
7 .九点到十点之间,经过540÷11分,时针、分针第一次相遇.
270°÷(6°- 0.5°)=270°÷5.5°=540÷11(分)
8 . 10点30分时,时针和分针的夹角为135°
4х30°+15°= 135°
9.7点时,时针走的度数是210°(时针,分针均在12点时为起始点进行计算)
30°х7= 210°或180°+30°=210°
10 .如果现在时刻是8点55分,那么第一次到10点整,秒针旋转了 65周。
60+5=65分,1分=60秒(转一圈)
11 . 经过1小时,钟面上的分针经过的角度与时针经过的角度相差330°
360°-30°=330°
12 .7点55分时针,分针的夹角92.5°(不考虑大于180°的角.)
3х30°=90°
5х0.5°=2.5°
90°+2.5°=92.5°
13.从中午12点到午夜12点,钟表的分针和时针重合11次,共形成11次周期。)(追及问题)
360°÷(6°-0.5°)=3600÷55=720÷11(分)
360°÷0.5°)=720(分)
720÷(720/11) =11(次)
14 . 在中午12点到午夜12点,钟表的分针和时针共形成 ( 11 )次平角.
180°÷(6°-0.5°)=360/11(分)
360°÷(360/11)=11(次)
时针360°(12-12)
15 . 在钟面上从3点到3点半,时针转了15°,分针转了180°,
30°÷2=15° 30х6°=180°,
16.钟面上18:30时,分针与时针所形成的锐角是15°。
30°÷2=15°
教学时,一步步引导学生去观察、猜想、验证,让他们在不断的表达中加深认识。不断的探索研究中挑战思维,不断地突破原有的知识,充分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四、小学数学拓展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课堂千变万化,又是错综复杂的,每一节拓展课都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推敲出来的,都是师生互动过程的体现。数学教师要把最宝贵的时间和最主要的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研究中。要带着学生勇敢地从数学教材中跳出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开展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学会独立思考,自由探索,行走在智慧数学的道路上。喜欢上数学课,进而喜欢数学,研究数学,运用数学。
参考文献 : 陈加仓著的《小学数学拓展课,教什么怎么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陈加仓 杨威著的《小学数学拓展课案例精选六》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