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提问式教学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5期   作者:李祈惠 江洪波
[导读] 新课改的推广之下,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针不再局限于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
        李祈惠  江洪波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二小学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义和学校   620860
        摘要:新课改的推广之下,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针不再局限于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还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教学目标之下就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生素养的教育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善于思考发问素养方面,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时候利用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积极主动的习惯,从而促进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提问式教学
前言:
        数学是一个极具逻辑性的自然学科,它要求学生对结果得有据可依。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求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和推理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和推理性可以利用提问的教学方式来引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过程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问题循序渐进的去回答问题,构建逻辑思维能力。本文就以下内容对小学数学提问式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对学生给予充足的思考时间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以及每一节课教师都有教学任务,所以教师为了赶教学进程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例如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由于赶时间,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教师为了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就直接给出问题答案。这样的情况下,尽管教师有意利用提问方式来进行教学,但是却没有利用好提问教学方式的优点,从而失去了这个教学方式的意义。教师应该在课前对授课内容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对知识难点有一个清晰的讲解思路,对困难课后习题有一个基本的把握。除此之外对教学目标以及内容重难点有一个轻重之分,以此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就重点提出问题之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解决,让学生利用书本知识内容来进行推理计算,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如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有困难,教师不应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予学生一些思考角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最后答案交流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互相交流探讨,然后自己再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提问问题的教学方式的价值,让学生在探讨知识内容的过程中不断巩固知识点,并在大脑里建立一个逻辑思维模式。
        例如在“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个学习任务,提问学生操场的面积怎么计算,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如果学生长时间内没有头绪,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操场图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比如提问学生操场是有什么图形组合起来的,这些图形的计算方式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题的思路,在草稿纸上做出推算,从而获得解题过程和答案。再或者在“轴对称图形”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完成“轴对称图形”课程内容之后,提问学生能否举例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要求学生说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中心轴。这是一个需要学生发现能力找答案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找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利用所学的知识找到其中的中心轴。

这样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复习知识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应用能力,在应用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设计有趣味性的问题
        教师在设置课堂问题的时候要考虑问题的趣味性,有趣的问题能够活跃气氛,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思考问题。考核这一门的学习质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观察,第一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整体的学习成绩的提升证明学生有效地把握了这一门课的学习内容,并有效地运用这一门课的内容来解决问题。第二就是观察学生对这一门课的课堂是否有兴趣,是否充满积极性。学生对一门课充满兴趣,他就会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参与学习当中,并积极思考这一门课中的问题。除此之外上课会认真听讲,对知识的掌握速度也会加快。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学生实行提问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就问题的方面出发,合理设置问题的趣味程度,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学习当中,教师在教学分数的不同的性质内容的时候,可以利用有趣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记忆知识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一张纸来平均分成两份,然后将其中一份涂上颜色,然后提问学生涂上颜色的部分用分数可以表示为什么。接着再将其中一张纸平均分成四份,再将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上颜色的两部分用分数表示为什么,没有涂上颜色的两部分又是什么。这样实践以及提问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能够提高提问的有趣性,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实践操作中以及问题中,关注所学的知识内容,提高多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设置问题要有层次性,环环相扣
        数学知识内容是一个具有逻辑性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问题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设置一些层次性。在提问的过程中,环环相扣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循环渐进地接收知识,从而掌握知识内容。比如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可以从内容的基本概念出发,让学生从简单的问题中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其次在以此为基础引入问题的基本性质以及基础规律。接着要根据内容对问题进行延展性地提问,加深问题难点,提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循环渐进,层层相扣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从简单开始来接收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从而掌握知识。
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学习当中,教师首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由什么平面图形组成,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式是什么,这一些计算方式要要求知道哪一些条件。通过这样层层相扣,循环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进入这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学习中,并掌握这一节课内容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这一类型题目的推理逻辑。
总结:
        新课改的推行之下,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数学老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不要再套用从前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积极的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要加强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方式,做到有趣味性从而调节课堂学习氛围,还要要有层次性,做到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逻辑关系。
参考文献:
[1]赵国泰.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提问[J].新课程,2021(7):7.
[2]钟腾庆.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3):149-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