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5期   作者:姜春艳
[导读] 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效率,已是目前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
        姜春艳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电工小学 158100
        摘要: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效率,已是目前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实践教学中,取决于教师能否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充分激发,促使其能自主参与到课堂中进行高效学习,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因此,数学教师应不断探索,寻求多样的方法,让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大幅度提升,以提高小学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策略
前言:
        数学学科的理论知识较为复杂抽象,这让高年级的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无法自主融入到课堂高效学习中,教学效率难以达到理想目标。故而,数学教师就应在授课的过程中,丰富新颖的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提升学习质量,强化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与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与发展打好扎实的基础,进而提高小学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科的学习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正是活泼好动的时期,他们往往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大于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学习。因此,教师就应抓住小学生的特点,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避免单一枯燥的讲解,以这样的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小学生,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这样不但能符合此阶段小学生的特点,将其注意力快速集中在课堂上,让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被充分激发,从而主动积极的融入到课堂高效学习中。还能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变的更易理解,降低小学生的学习难度,强化其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能让小学生有全新的学习体验,从而消除其抵触心理,大幅度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图形的运动》一课,由于受小学生年龄的影响,他们没有过多的生活阅历,平时也没有对图形运动的现象仔细观察,故而,对于本课的知识理解起来较为吃力。而教师若是一味的以讲解方式进行授课,则无法收获显著的教学效果。相反,如果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作为开展教学的辅助,极为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数学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搜集与本课相关的内容,再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给小学生,比如,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包括风车、钟表、风扇等;平移现象包括电梯、升国旗、传送带等;轴对称现象包括蝴蝶、桌子、飞机等。这样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变的更易理解,让小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直观的对图形运动有正确认知,从而将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并加深记忆,大幅度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教学情境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思维还有待培养,致使其分析、理解与掌握的能力较为薄弱,对于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一定的自主性,需要教师的督促与引导。

对此,数学教师应加以重视,并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多种元素创设丰富新颖的教学情境,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推动其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而教学情境的种类繁多,其中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实践情境等,效果较为显著。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上的具体内容,创设适合高年级小学生的教学情境,将其带入一定的情境中,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加深对课堂所学的记忆。同时通过教学情境也能降低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培养其思维,进而促进小学生学习质量的大幅度提升,最终实现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避免过于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是要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而问题创设情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三年级的学生去革命老区参观,共用去10个小时。其中路上用去的时间占,吃午饭与休息时间共占用,剩下的才是供小学生游览的时间,那么问题是游览的时间占几分之几?这样的问题情境极易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同时推动其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对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从而寻找最佳的解题方法。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但能将小学生带入到一定的情境中,在不断思考与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使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以大幅度提升,进而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组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提高其数学综合能力。而数学综合能力包含的非常广泛,如分析、探究、理解、掌握、实践与应用等,对于小学生后续的学习发展有极大影响。因此,数学教师应在授课的过程中,避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适时改变教学策略,积极组织小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沟通交流。然而这种合作学习能使其在共同探讨中加强互动,不但能突出小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促使其能主动参与到高效学习中。还能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小学生带动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实现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本课的内容是学习计算多边形的面积,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切忌以枯燥机械的讲解方式传授小学生知识,这样会让本就沉闷的课堂更加压抑,而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也掌握的不够牢固。数学教师应组织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将其合理分为多个小组,带领小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寻找多边形进行测量。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经过沟通交流,将测量好的数据带入到多边形的计算公式中,得出正确的面积。教师组织小学生合作学习,不但能将其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与学习中,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帮且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加深记忆。进而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与学习质量的大幅度提升,实现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
总结:
        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对教师而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情境,并积极组织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将其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充分激发,推动小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从而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课堂所学知识,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及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大幅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探微[J].缔客世界,2021(1):83.
[2]汪兵,闫卓雅.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新课程,2021(1):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