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建泉
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龙船镇王十万中学 湖南省株洲市 412100
摘要:数学始终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蕴含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整个素质化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对此,本文也将以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设计为切入点,以新课改为宏观背景,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具体的优化策略和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作抛砖引玉之用,构建更加生动的现代化课堂。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课堂;现存问题;优化策略
引言:
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课堂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背诵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技能的运用和发展,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提供了更加鲜明的思路。数学作为支撑学生社会技能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教师需要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内在驱动力。
一、分析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学生的主体意识相对淡薄。教师仍旧把自己当做课堂的掌控者和支配者,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人意愿,只是填鸭式的灌输基础知识,没有让学生展开全方位的思考和探究,学生也习惯于教师的安排,只是跟随教授的脚步或者是标准答案来展开练习,不能灵活的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缺乏主见,参与积极性十分稀薄,并且也无法在课堂上与教师展开全方位的沟通和交流。久而久之,数学课堂的气氛也会变得更加尴尬且沉重,最终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其次,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且落后。很多初中教师都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寻求改革和创新,仍旧是采用满堂灌的形式,为了快速完成教学任务,罔顾学生的基本学情和个体差异,企图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做题经验和教训,按照特定的模板套用到问题的解答中,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在这种机械性的训练下产生严重的审美疲劳。再加上,教师没有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只是把自己当做知识的复刻者,没有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恰当,学习心态是否端正,没有真正关心学生的心理情绪。
另外,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也存在一定的欠缺,他们并没有完全掌握数学教材的意图和目的,设计出来的教学活动也满足不了新课改的基本需求,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精神,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十分涣散,不能实现高度的集中。并且,部分教师只是把视野局限在教材设定的框架内,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和延伸,这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活性。
最后,教师设定的课堂评价体系并不科学,往往把终极性考察当作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唯一标准,以成绩的好坏去断定学生的所有,这就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那些学困生也无法从中获得喘息的空间。
同时,教师在给予学生评价的时候,评价的层次相对肤浅,使用的言语较为同,质化且匮乏,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情况,甚至也会盲目的批评和责骂学生,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严重的挫伤[1]。
二、分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优化的方法和措施
(一)创设多元化课堂情境
情境本身就是引导学生思维和情感的重要先导,能够激发出学生的主观意识,有效的调动起自身的学习动力。再加上,数学本身就具有明显的抽象性特征,学生仅仅通过文字性的感知是无法理解概念的内涵的,教师就应当在课堂上设置出多元化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态度接触到数学的规律和发展脉络。在这里,问题情境和生活化情境都是可取之路,情境的设置应当坚持有趣且新颖的原则,教师要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当作核心目标,推动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或者是小组合作。并且,教师也应当认真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提炼生活中的有效元素,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主动分析自己的所见所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地位。例如,在学习与立体图形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出生活中立体图形对应的实体物质,例如摩天大楼,并为学生从多个角度展示出立体图形的平面图,让学生懂得立体图形面积求解和计算的方法。
(二)拓展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充实自身的教学结构,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探究问题告一段落之后,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这里,教师要注重角色的转换,不能再把自己当做课堂的掌控者和支配者,而是要把主动权和话语权真正交还给学生,成为学生的点灯人和引路人,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推动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知识的举一反三和迁移运用。例如,在学习与一元二次函数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预习任务,让学生探究一元二次函数,两个变量分别指代的内涵,并从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原型,通过应用题解答的方法,让学生列出等式,计算出答案,这种项目化探究的形式,可以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收集素材,查找文献资料[2]。
(三)创新评价机制
教师要逐步降低对终极性考试的依赖,要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和限制,不能再把笔试成绩当作考察学生的唯一根据,而是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完成的认真程度,把握好学生的基本学情,理清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最为客观的评价。同时,在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时,教师给予的评价内容也应当有所区别,要斟酌自己的语言,不能一味的批评或者是责骂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优势,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机制的建设中来,推动学生展开自评或者是互评,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关注学生阶段性的身心成长变化,这样也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宽松的平台和空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的优化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构建优秀教学队伍的应有之策,也是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情境的多元化设计,方法的延伸,评价的拓展这几个角度,论述了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改革的方法,充分结合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参考文献:
[1] 陈彦霖.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J]. 南北桥, 2020, 000(003):22.
[2] 熊昭君. 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 文渊(中学版), 2019, 000(00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