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丽娜
富顺县共和九年制学校 四川 自贡 643200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事业的持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小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数学教学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生要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计算学习习惯才能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策略分析
引言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提出以后,教育部门对小学的教学目标做出了调整,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部门要求教师不仅要提升课堂质量,还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对小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让他们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同时还要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并且还要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一、小学生计算能力上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面对学习时才会得心应手,这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这样就已经成功一半了,所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完成后,小学生应该具有独立的验算能力,能自己对自己做的题目进行检测,只有反复验算才能确保完全正确。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教会小学生多种验算方式,让小学生计算过后能自主进行正向验算和反向验算。这不仅是巩固的过程,更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粗心在计算中是非常常见的,但这个绝对不能成为影响计算的理由,这种现象可以让小学生通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改变。[1]
2.依赖信息技术
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为了节约小学生的计算时间,家长都会让小学生通过手机或者计算器,这样的计算过程又快又精准,使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渐渐退化,他们会认为计算器这么方便,为什么还要用笔自己计算,这种依赖的行为越来越重,就会影响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对小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教师应该提倡小学生告别计算器,引导学生自主计算,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3.对学习没有耐心
小学生的天性都是爱玩的,他们对很多事情都不能长时间专注,这种缺乏耐心的现象是非常常见的。小学生做事情需要靠自己的兴趣,如果兴趣大,就能多专注一些时间,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耐心,这样才能对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有所帮助。有的小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愿意带入自己的想法,读题也不够认真,作业都是为了应付教师才写。有的小学生对自己的数学非常有信心,可是在做题的时候总是出错,大多数都是因为粗心犯得错,而且他们过于自信,计算过后也没有进行认真的验算,这些都是没有耐心的表现。教师只有让小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才能锻炼他们的耐心,这样才能避免粗心大意。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实施策略
1.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小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非常枯燥的学科,逻辑性也很强,这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很有难度的。小学生天性爱玩,对数学这种无趣的学科产生不了兴趣,这就很难使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坐下来安静的学习。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学会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他们通过兴趣主动学习数学,才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计算能力是一个学生学习所有数学知识最终的基础,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时一定要格外注重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新课改提出以后,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比比皆是,教师一定要合理的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对小学生来说就是非常合适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导入适合小学生的游戏,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例如:教师在开展西师版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摒弃传统背诵口诀表的教学方式,将游戏导入到教学中,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做游戏,教师给学生出题,题目都是关于1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进行抢答,答对的小学生奖励一分,答错的不得分,教师要及时观察小学生的表现,对表现好的小学生进行鼓励,这样在增强小学生自信心的同时还能给别的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教师通过这种游戏的教学方法,既能培养小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2]
2.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方法自主学习
为了适应教育的改革,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不能只是单纯的按照传统教学向学生灌输理论,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多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时都为认为这种基础性的教学没那么重要,大可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学生通过自己的练习就可以掌握。这种教学方法是非常片面的,学生通过教师布置大量的练习题虽然可以短时间的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是对未来发展却很不利。所以教师要着重培养小学生计算的方法,小学生掌握计算的基本原理后才能学会举一反三,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能自己解决,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例如:教师在开展西师版一年级下册《10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不能像以前那样通过死记硬背学习口诀表,要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提升学习的效率。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寻找高效的学习方法。如37+26,就可以选择整十相加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计算方式不仅有趣,效率还很高,小学生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之后,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学习数学的效率。
总结
针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而言,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面对这种现象,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按照小学生的发展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不论课堂的进度还是布置课后作业,都要以小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依据。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重提升小学生的学生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通过提升自身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灵活把握教学方法,让小学生提高考试成绩的同时各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为小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陶庆龙.体会计算的魅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思考[J].小学生(中旬刊),2018(1).
[2]李晔.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中的有效运用[J].江苏教育研究,2019(1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