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5期   作者:王秀娟
[导读] “核心素养时代”已在潜移默化当中到来了,小学中高阶段的数
        王秀娟
        浙江省天台县街头镇中心小学317205
        摘要:“核心素养时代”已在潜移默化当中到来了,小学中高阶段的数学作业练习和作业分层设计当中需要经常站在各个角度去反思以及探究,数学老师要不断提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们的数学素养,把全方位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当作教育改革的新目标。然而,数学老师也不能给学生们教授课堂中的基础知识和文化思想,更要侧重培养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念和综合素质以及核心素养,以此为学生们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小学阶段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尚不成熟。数学学科对小学生们而言相对比较枯燥。倘若数学老师此时所用到的教学方式仍然较为传统,那么就导致小学生们会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就会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的情绪,导致在完成课下作业时也不会认真对待,因此,老师要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数学作业练习,以此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们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中高段数学练习以及作业当中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形式以及教学理念当中,数学老师通常是处于课堂主导地位,而小学生们通常就是在被动地去接受所学的知识。在学校期间,数学老师通常都会采用相同的作业和相同的练习,以及相同的作业评分标准来开展教学,这也导致一部分学习较为优秀的小学生们通常能提前将作业完成,会觉得作业是比较简单且不存在挑战性的,而部分学习比较差的小学生们就会感觉作业难度较大,进而也打击到小学生们做作业的积极性。也使得作业没能将巩固课堂以及查漏补缺这两项功能发挥出来,而学生们也只能是完成作业去写作业。

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练习和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
(一)将小学生们合理分层
        每个班级中都会存在优秀学生和中等学生以及学困生。作为小学数学老师,需要怎样有效的进行分层呢?数学老师可以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全面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们的兴趣及自我评价,接着再进行一次真实测试,要求小学生们用最为真实的水平去答题,按照综合结果将小学生们按照 A、B、C 分层。在A、B、C三类中,A类是学习较为优秀的小学生,其课堂接受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比较强;而B类学生与A类相比各方面就会略差一点,只是比较慢,但可以完全自我进行消化。C类的学生们则是整体接受能力差,同时在完成作业方面以及思维上较差的小学生。根据上述分类进行训练,倘若在作业训练期间表现较为优异,并有一定提升的小学生,就能让学生们晋级,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进入到最好的等级当中,用这样的分层方式安排作业,能激励小学生们逐渐进步,并在核心素养下能够对学生们因材施教。


(二)不同作业练习,分层设计
        为了可以照顾、尊重小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数学老师可按照学生们的缺点设计教学,随后让学生们分层进行作业练习。
C层的小学生们可做一部分选择、填空、判断类的基础题。让学生们具备扎实的基础,只有基础打好后,才可以尝试着做那些拔高的题型,而在做这部分题型时,老师可考查小学生们对教材中公式的记忆的情况。
B层的小学生们在将C层部分体现完成后,在继续做拔高的题型。因为这层的学生们自身基础较稳,只欠缺练习,可以让学生们做这样的题型:测量一个水池周长与面积的问题,以此锻炼学生们的逻辑能力。
A层的小学生们可以在完成B、C层学生所做题型的基础之上,再做部分竞赛题型,比如:鸡兔同笼方面的问题和时间方面的问题。能使学生们在学习期间做出总结和自我反思,及时发现在学习期间的不足之处。
用分层的方式设计作业,不但能提升中高年级小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还能有效提升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们对作业题型不再有抵触的心理,除此之外,学生们还能互相帮助和学习,在学习中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填补自己的缺点。当学生们完成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就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做其他方面的练习,使学生们真正能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以此来提升中高年级小学生们的核心素养。
(三)交流和感悟
        在小学数学学习期间,数学知识的碰撞和交流无非是一些数字、数学符号、公式、图像等,这也说明在交流期间二者必须具备较强的逻辑能力,同时思路也一定要清晰,而这一点能很好体现到作业当中。怎样才可以体现出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需要小学生们在和对方讨论知识方面问题时,能非常清晰明了地进行表述,这一过程就能体现出小学生们的核心素养。
另外,分层对数学作业进行设计,可以调动起小学生们在练习和做作业期间的积极程度,使小学生们能够学会独立去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在练习作业期间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尊重了小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还使小学生们在学习上得到了很大提升以及训练,而学生们也不再是为了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任务而在课余时间进行巩固练习。
(四)注意事项
        老师在分层设计作业期间要注意,低层的作业练习是否能适用在高层,而高层的作业练习是否能适用在低层,比如,B层和C曾的作业练习题型完全能让A层的学生们进行,而B层学生们的作业练习题型对C层学生们来说实用性较低。因此,数学老师在设计层次不同的数学作业期间要特别注意实用性的问题,当B层学生和C层学生的学习能的得到提升后,才能用A层学生们的作业来提升B、C层学生们的数学水平,最终,使所有小学生们的数学核心素养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三、结语
        总之,将小学阶段中高年级的数学作业练习和作业分层进行设计,总归来说是为提升中高年级小学生们数学综合能力以及今后进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作为小学阶段的数学老师要在实际教学期间对小学生们发生的改变以及进步的过程要多进行观察。在给中高年级阶段的小学生们布置课下作业时,一定要结合小学生们当前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学习情况的不同制定不同程度的作业标准。这样,才可以有效调动小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才能有效去培养中高年级小学生们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陶强.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分析[J].读天下(综合),2020,000(013):P.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