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兰
大同市新荣区第三小学 037002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小学数学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借助生活情境和案例,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数学知识。本文对小学数字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展开了研究,希望可以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开展生活化教学,并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前言:
生活中处处包含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涉及生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生活化教学要与生活紧密结合,不仅需要通过生活场景来有效点燃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要把生活中的元素引入到数学课堂上,令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另外,教师还需要将生活化教学延伸到课后,从而使学生更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一、融入生活元素降低知识难度
教学的数学知识越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接近,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效果便会越好。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这一点,将生活元素融入到数学课中。不仅可以降低知识的难度,还可以促使学生学习热情不断提升。
比如,在《厘米和米》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从厘米和米的概念开始授课,让学生对这两种长度有明确的理解。首先,教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吗?”学生听到后,学生便会纷纷回答教师:“我的身高是一米三;我身高一米三五……”然后,教师再问:“一米有多少厘米,同学们知道吗?”此时,教师便可以导入厘米和米的概念,令学生掌握一米等于一百厘米的知识。然后教师问学生:“同学们,在没有尺的情况下,通常会怎样来测量长度呢?”学生便会回答教师:“用手掌来测量的。”教师又说:“那我们的手掌有多长呢?”学生便会用直尺来测量自己的手掌的长度。之后,为了让学生对长度有更深刻的概念,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测量身边其它的物体,并且让学生准确辨认所测量的物体正确的厘米数或米数,学生便会扎实掌握教师所教授的数学知识。
教师通过融入生活元素来授课,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知识难度,拉近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使数学课更具趣味性,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导入生活情景点燃学生兴趣
小学数学阶段学生往往比较活泼好动,教师一味凭借教材授课,会令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大幅下降。基与此,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和教材内容,在数学课上导入生活情景,并让学生来扮演其中的角色。不仅可以使有效点燃学生的数学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将数学灵活运用到生活中。
比如,在《千克和克》的数学课上,教师可以提前准备称和一些不同的水果,作为学生表演生活情景的道具。在表演生活情景之前,教师需要先让学生理解这两个重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的重量会对应多少体积的物品。教师可以说:“一公斤水果与一千克水果的重量是相同的吗?”由于学生生活阅历较少,便会回答不出教师的问题。此时,教师便可以在黑板上列出等式:“1斤=500克,1公斤=1000千克。”学生便会回答教师:“是相同的。
”然后,教师再通过各种称的图片,令学生清楚生活中的称均有哪些种类。当学生掌握后,教师便可以对学生说:“同学们,生活中家长是不是经常带同学们去超市啊。”学生便会回答教师:“是的。”然后,教师再说:“那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单独去一次水果呢?”同时,并拿出水果和生活中常用的称。学生看到后,便会立刻回答教师:“想。”接下来,教师便可以让一名学生扮演称重量的工作人员,让几名学生来扮演顾客挑选水果后去称重量。并且,让学生自由发挥去表演。
这样便可以使学生在表演生活情景的过程中,对千克和克有更深刻的认知。同时,还可以令学生懂得识称,增加了生活经验,进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丰富作业类型布置生活化作业
生活活教学,不仅需要小数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与生活相结合,还需要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把生活化教学延伸到课后。既可以丰富作业的类型,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正比例和反比例》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在讲授完数学知识后,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教师需要先要让学生掌握正、反比例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同学们,我们班级有多少男同学和多少女同学呢?谁可以说一下男同学与女同学的比例是多少?”学生便会问教师:“什么是比例啊?”此时,教师便可以向学生传授此节课相关的理论知识。当学生理解比例是“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后,教师便可以通过这样一道练习题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同学们,人的影子与人的身高也是有比例的,那你们知道是多少比例吗?”学生便会说:“比例不是固定的。”教师又说,假如想知识一棵大树的高度要怎样来测量呢?有尺直接测量吗?”学生通过教师之前的引导,便会回答教师:“大树有影子,清楚大树影子与树高的比例,再测量大树影子,便可以计算出树的高度。”教师便会说:“是的。那么要怎样才可以清楚树影与树高的比例呢?”之后,教师便可以提示学生:“可以用木棍来对比,将木棍放在大树旁边,先测量出木棍与影子的比例,是不是便可以清楚大树与树影的比例了呢?”学生听恍然大悟,并会回答教师:“是的。”这样便会令学生巩固此部分数学知识。最后,教师再为学生布置作业。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说:“利用影子测量树的高度同学们理解了吗?”学生便会说:“理解了。”教师又说:“那么今天的作业,便是让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来测量自己的身高,并且可以与同学合作来共同来完成。”
教师通过布置生活化作业,不仅可以有效丰富作业的种类,还可以使学生产生较多新鲜感。并且,还会促使学生积极去完成作业。与此同时,也使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进而更加扎实掌握教学内容。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尚浅,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角度出发。并且,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这样才会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深入学生数学知识。另外,教师也需要丰富数学作业的类型,为学生布置生活化、实践性质的作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灵活、扎实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贾艳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学周刊,2021,(4):109-110.
[2]刘成仓.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效策略分析[J].青海教育,202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