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
辽宁省锦州市第三初级中学 121000
摘要:初中化学教育是初中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改的推广,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以及负担,倡导一个高效课堂教育以求来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以此减少其他学习任务附加。随着高效课堂的提出,关于初中化学的高效课堂实行是化学教师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导学是课堂的第一个环节,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来探究关于初中高效课堂的建立方法。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前言:
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可以减免学生课后的附加学习任务,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其他方面的内容,实行自我的全面发展。导学是课堂进入的第一个环节,成功有效地导入课堂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一个有效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导学案是导入环节的基础,教师应该充分探究导学案在初中化学课堂上的应用,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高效课堂。本文将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导学案的本质、意义以及编写原则
第一点就是导学案的本质,导学案的本质就是利用课程的标准,以及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要求,给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情况下,编写的,用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以及优化教学环节的方案。在课堂上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路线图和指南针,与传统教案的区别就是它不仅仅要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基本的规划,还要对授课的学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两者结合之下来安排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
第二点就是导学案的编写,编写导学案要遵循四大原则。首先是由难度逐渐提升原则,对的学习内容教师有一个提前适应过程,课堂上学生也要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循环渐进的适应过程。所以教师在导学案的设计的时候,应该在一开始设计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完成,并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接着基于这个基础上设置一些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起学生的好胜心,并通过不停的挑战过程学习知识内容。第二原则就是简明扼要原则,导学案就是课堂安排的大纲,所以导学案设计的时候应该简明扼要,学生一看就懂,从而更好地按照导学案来解决问题。第三个原则就是重复利用的原则,导学案不仅仅是课堂上使用,还应该让学生在课后复习或者课后巩固时使用,即是导学案有重复利用的价值。第四个原则就是导学案的设计应该基于学生的基础上,而不是授课为主的角度。教师需要考虑导学案是否真的利于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二、导学案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地安排学习目标和探究任务
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以及探究任务是导学案的重要组成内容,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安排学习目标和探究任务。对于学习目标的安排应该难度适中,具有挑战性的同时也应该具有可实现性。
比如学习目标要仅仅围绕着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要具体可操作以及可评价,不能目标范围过大,无处着手。而关于学习任务的设置就要注意学习任务的量以及难度问题,学习任务的量要合理,可以恰好完成学习内容。难度上要循环渐进有层次,前期设计难度低的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后期设计难度高的提高学生的挑战性,帮助学生深入学习知识内容。
例如在“走进化学世界”的学习当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一个的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来设置学习目标,比如掌握基本化学概念以及基本化学性质实验,以及化学仪器的使用等基本知识。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化学仪器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两个不停层次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循环渐进地学习知识内容,层次较低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把握地完成从而建立学习自信心,层次较高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挑战性地实现,并逐步加深对知识的应用和理解记忆。学习任务的设置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安排,比如前期可以安排记忆化学基础概念并默写的学习任务,后期可以设置利用化学基础知识来回答简答题的学习任务。通过层层相扣地设置化学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利用好课堂学习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合理设置检测内容
对学习内容进行检测是考察学生是否利用课堂进行有效学习,把握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合理设置学习内容检测内容是导学案设计中重点关注的事情。首先就检测内容的数量上要合理安排,确保学生可以在一定的时间上可以完成,完成结果上并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过大的检测题量将会改变这一堂课的导学案的性质。其次关于导学案检测内容的难度应该有一个具体的考虑,针对不停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层次的检测内容。对学习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安排具有挑战性和知识内容拓展性的检测题目,评价学生是否掌握这一节课的内容的基础对内容有一个深度的理解和广度的拓展。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应该设计一些基础的检测内容,比如基本概念的掌握,基础化学规律性质以及应用的掌握。合理在课堂上利用好导学案的检测内容,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这一堂课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清理,从而为后续的学习安排和巩固做一定的参考。对学生来说利用导学案的检测内容可以知道自己没有掌握的学习内容以及需要复习的点,在后面的时间里有针对性地补充,从而对这一堂课内容的把握。
例如在“自然界的水”这一堂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关于水的基本元素构成、基本理化性质以及有关于水的化学实验。在安排导学案的检测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关于水的基本内容解释以及问题的检测题,让学生基本把握这一堂的基本知识点。关于水的电解的实验中,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完成实验的步骤以及设计的化学方程式的记忆的检测内容,而学习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则可以安排检测他们对这一个实验内容的原理以及背后的背景知识的理解。通过这个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并针对性地掌握学习情况。
总结:
导学案是一节课堂走向的基本大纲,教师应该对导学案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根据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特点合理设计好导学案,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地掌握好知识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这也是建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芝强. 浅谈初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J]. 科学咨询,2020(52):161.
[2]周立婷.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中外交流,2019(36):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