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5期   作者:童佳兴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部门也在进行着改进,小学阶段的美术
        童佳兴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东港小学   浙江 衢州        324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部门也在进行着改进,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阶段,小学美术教学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一现象,下文提出几条改变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阶段;美术教学;方法策略;实施计划
前言:
        新时代的发展,教育部门越来越注重整体素养的发展。对于德智体美劳,要求全面的发展,人们反思到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缺点,在这一基础上,改进教学模式。新课标对于小学美术全面素养也做出了教学要求,美术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看到。目前阶段,小学美术教学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老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并且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性。
一、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1.美术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之外,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好奇心这一特性,对学生展开多元化的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创造能力。比如可以在学校内开展美术大赛,或者是画风筝大赛,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风筝中,感受到多种多样的画画技巧以及在配色上的大胆搭配。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对于学校内的宣传报以及班级里的黑板报进行宣传,在此期间,老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来进行黑板报的设计,让学生们在此期间,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想象力,并且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去,最后老师要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公开表扬。
2.多媒体的引用
在日常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用音频的模式以及视频的模式,来播放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进行到“为童话画插图”时,老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的素材,可以选用故事连环画的方式,做成一个app,把学生们喜欢的小故事“青蛙王子”这一故事,引用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这样有趣的课程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在观看的时候,老师可以对图片的色彩搭配以及图片上线条的运用做一个详细的讲解。此外,可以选用微课的墨水,做一个故事小短片,让学生们在上课之前观看,根据图片的特点[1],找出一些疑问,把这些疑问放到课堂上和学生们进行沟通讨论。
二、增加课堂上的教学内容
1.挖掘当地资源
艺术都是来自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有着大量的教学素材。老师对此可以进行深入的挖掘,找出合适的美术教学素材,依旧当地风俗的传统模式,把学生带入到新的教学课堂,以此来丰富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风筝的展览活动,以及剪纸的展览等,还可以去花鸟市场、植物园等观赏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以及植物的特性,这一环节就丰富了学生对于色彩方面的感知力,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展示一些我国传统的具有色彩的教学用具,比如:泥塑、京剧脸谱、服饰等,给学生们展示各地著名的风景点,比如敦煌莫高窟里面的壁画、我国著名的佛像等,老师在日常生活里就要注意这些素材的积累,并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

这样,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依据书本教材的内容,结合这些例子,就可以进一步的概括材料中的绘画技巧[2],此外,还可以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激发对于美术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对于美术的感知力。
2.引导学生在线学习
在互联网平台上有着大量的素材,老师可以依据书本教材内容,选用合适的网络资源,比如:对于名画的欣赏、关于美术画法的探究、动画的资源等,这一系列资源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美术教学的感知力。比如说学习三原色的时候,老师可以加入多媒体的引用,播放关于三原色的视频,让学生们看到红、黄、绿在进行叠加时的变化。目前阶段的教材中可以让学生观看的作品非常少,而且展示的画面也比较的小,所以,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找寻一些资源,让学生们进行观赏,并对展示的图画进行讲解,以此来让学生对作品的局部以及整体都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同时,网络的技术也在进行着改革,比如说,故宫的珍藏作品,可以在线上生成动图形式,老师可以直接拿来教学,也可以用故宫博物院和电视上研发的“清明上河图”这一高科技视频进行教授,以此来扩展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积极性。
3.对书本教材进行改变
以往的传统美术教学中,理论知识的篇幅比较多,这就让美术与日常的生活拉开了距离,并且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学习这些内容,所以,美术老师有必要对教材进行一些合理的改编。比如说在讲国画技巧的时候,老师可以对国画技巧的书本理论知识进行简化,并且把其白水大师的画引入到课堂上来,对作品进行分析,这就让学生在对作品的欣赏中感受到国画的创作灵感。在上课过程中,老师要注重鉴赏作品的环节,以及手工制作课的内容,可以专门设置美术鉴赏课以及手工课,比如:对于童话插图的鉴赏、对于风景画的欣赏、学习传统文化剪纸等,如果学校的条件优越,还可以让学生多接触陶艺这门手艺,学习陶艺的知识,增加学生对于美的感知力,用实践活动来让学生体验美术世界的魅力。
三、完善评价制度
美术这门学科是非常特殊的,它的特殊性主要源于它没有标准的考试答案,所以,学生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发挥无限的想象力,让自己的作品充满个性色彩以及创造力。在以往的传统美术教学中,老师会依据学生的作品进行优、良、差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太过于笼统,没有办法通过评价体现学生的创造性,老师的果断评价也没有完全提现出作品的不足之处[3]。所以,老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对学生的作品明确指出优缺点,比如说:“你的作品线条感非常好,如果在颜色搭配上再注重一下,会更好的”。或者“你画的人物非常好,如果可以在神态上加一些创意就更好了”等,这些实质性的评价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自己优秀的的地方,也能看到自己不足之处,这就会让学生在以往的基础之上,得到更多的进步空间,让学生更加对美术这一学科有信心。
总结语:
        以上就是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分析,小学阶段的美术老师,应该遵循学生发展的特点,结合教育部门的最新理念,积累日常课堂上的经验,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来让学生更加对美术产生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在美术学科中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高秀明.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2(12):241-242.
[2] 刘利利.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59.
[3] 江丽华.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J].成功(教育),2010(3):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