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二次批改后初中科学作业订正情况的现状和对策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5期   作者:吴婕琦
[导读] 作业是检验和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常规手段。
        吴婕琦
        温州市第四中学  浙江省温州市  325000
        作业是检验和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常规手段。就现阶段而言,书面作业是作业的主要形式,也是目前最有效的形式。因而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批改作业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查漏补缺工作。
        然而,学生对待批改后作业的态度却令人失望。教师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批改作业上面,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拿到经过教师批改的作业后仅仅是瞄了一眼做错的地方,甚至有的学生连做错的地方都不看,就看了一眼老师所批的等级,然后就不再理会这些已经做完的作业,更不要说去思考自己把题目做错的原因,纠正自己的解题思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作业的二次批改法应运而生。
一、二次批改的形式
        目前,作业二次批改的形式十分多样。有一种形式是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先进行自我批改或进行同学间的相互批改后再交给老师,由教师进行二次批改。这种二次批改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节约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但由于初次批改是由学生来完成的,学生本身对作业的评价能力有限,无法对所有题目都做出准确评价,很容易出现错批、漏批的现象,致使教师无法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还有一种二次批改的形式是学生先把作业交给老师,由教师完成作业的初次批改,教师批改完成后再将批改好的作业返还给学生,要求学生对做错的题目进行订正,然后教师再将作业收上来,对学生的订正情况进行批改。本文所讨论的作业二次批改形式就是后面的一种,并在进行作业的二次批改时加入等级评价,分为A、B、E三个等级,订正全对评为A等,订正有错评为B等,订正极不认真或没有订正评为E等。
二、实施二次批改后学生订正作业的现状
为了解教师对作业采取二次批改法后学生订正作业的情况,对七年级两个班总计60名学生七年级下册前20次科学作业的二次批改评价等级进行了统计,并对评价等级进行了量化处理,A等计2分,B等计1分,E等计0分。数据处理结果显示,这60名学生这20次科学作业二次批改的平均分为12.83分,表明这批学生经常没有完成作业订正,作业订正的正确率也不高。另外,这60名学生中每次作业都有订正的同学仅占了总人数的16.67%,而这部分学生的科学成绩在班级中也都是名列前茅,表明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都无法做到及时订正作业,学生订正作业的情况仍不容乐观。
三、学生作业订正情况不理想的原因
(一)作业难度超出学生的解答能力
        在询问学生没有及时订正作业的原因时,听到最多的就是这三个字:“不会做。”确实,在目前科学题目越来越灵活多样、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浙江省编的作业本和温州市教研院编写的《课时特训》练习对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来说,难度确实比较大。这一部分孩子无法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对作业的订正,平时也不跟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交流,也不会来找老师解答问题。正是由于这种情况,造成了这部分学生无法及时完成作业的订正。
(二)没有养成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
        学生没有养成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这一点在刚开始进行作业的二次批改的时候表现得十分明显。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只对作业进行初次批改,对学生作业的订正情况并不十分关注,几乎不会去批改学生的订正情况,更不用说对学生的订正情况做出评价。再加上科学这门课程在小学属于所谓的“副科”,那时候学生对科学作业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科目,这种不良的作业态度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被带入了初中,导致了对待作业订正要求的偏差。


(三)在作业订正时没有“用心”
        在进行二次批改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每当老师校对过了作业的答案,第二天作业的订正率就会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是这种“喜人”现象的背后却有着不小的隐患。在对一些学生的调查了解后发现,很多学生在老师给出作业的答案后仅仅是把老师的答案用笔记下来,但是对这道题目的解题方法却还是没有掌握。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于教师未校对作业时学生自主的作业订正过程中,很多学生迫于作业订正要评等级的压力,在订正时随意地写题目答案,还有一些同学借其他同学的作业,然后将他们的答案再抄一遍,为了应付老师的二次批改而去订正作业,对这些错题并没有真正的重新思考过。这样敷衍的作业订正态度自然就造成了不理想的作业订正情况。
四、改善学生作业订正情况的对策
(一)以优秀学生帮助学习能力有限学生
        由于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做到每次作业都给那些学习能力有限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而且很多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也并不喜欢来找老师解答问题,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同学间同龄人的亲密关系来帮助那些学习能力有限的学生完成作业订正,这里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全班同学按照科学学习能力的强弱分成若干个层次,然后再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要求同组的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层次。再给每个小组都定一个组长,组长由每组中学习能力最强的同学担任。组长的职责就是帮助和督促组内其他同学完成作业订正,当组内同学碰到不会订正的题目时,组长要给予帮助。第二种方法是采用一对一的帮助模式,给每个订正情况特别不理想的学生都找一个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进行结对,当帮扶对象在订正作业时遇到困难,就可以去找结对那个同学寻求帮助。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部分同学因为题目不会而无法完成作业订正的情况。
(二)联系家长督促学生做好作业订正
        一个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长的鞭策,教师只能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当学生回到家中,就需要家长对他们进行督促。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家校联系本,让家长每天对照着家校联系本上的作业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然后在作业本上签字。因此,可以将作业订正也作为一个作业让学生记在家校联系本上,请家长先检查过学生的订正情况。这样做一方面是请家长督促学生进行作业订正,另一方面也是让家长及时了解这段时间孩子的学习情况。
(三)不定期抽查学生已经订正过的作业
        之前已经提过,很多学生在进行作业订正时没有“用心”,因而可能会出现将错题的答案问了过来但实际上并没有把这道题目弄懂的“假订正”现象。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不定期抽几个学生,指定几道他们之前已经订正过的题目,要求他们当面说出这道题目的解题思路。抽查时可以重点选择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同学,当他们说不出解题思路时教师还可以就这道题目对他们进行当面辅导。
(四)在常规考试中加入学生的易错题
        学生对考试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为了使学生充分重视作业订正,可以将作业订正和学生本身就十分重视的考试联系起来。教师在进行作业的二次批改时,可以特别留意订正情况特别不理想的几道题目,然后在单元考试、月考等比较正式的考试中加上这几道题目,决心较大的老师甚至可以让学生考一张全部由学生订正情况不理想的题目所组成的卷子。有了分数的刺激,学生就会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重视起作业订正来。
五、结束语
        学生作业订正情况不理想归根结底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造就的,因而教师对于改善学生作业订正的情况也不能够操之过急。在这个问题上,教师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要长年累月、持之以恒地去规范学生做好作业订正工作。在处理方式上,教师也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去纠正学生对待作业订正态度上的偏差。相信在教师锲而不舍的努力下,学生的作业订正情况乃至学习习惯都会越来越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