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6期   作者:韦凌燕
[导读] 理解能力是学生在复杂的信息里面提取有效的关键信息解决问题的基
        韦凌燕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实验小学   547000
        摘要:理解能力是学生在复杂的信息里面提取有效的关键信息解决问题的基础。所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也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现阶段教学中,数学教学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忽视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数学信息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推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前言:
        数学学科中,文字阅读量篇幅小,表达方式偏逻辑化,所以在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直被忽略的内容。有部分教师认为数学题目字数少,所以学生扫视一下获得关键解题信息就已经足够,与素质教学下的教学目标相违背。为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首先要对数学阅读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以此实现数学阅读能力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重视程度
        数学阅读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是一直被忽视,因此学生对数学阅读过程也是抱有一个无所谓的态度。在这样一个观念下,学生因为阅读能力不过关,在做题的时候经常看错题目或者理解错误,从而做错了题。与此同时学生常常也因为理解能力不过关所以难以理解数学知识,难以将应用题信息转换为数学问题来解决问题。比如学生会把题干中的“除”看出“除以”,或者弄混数字之间的关系将“50和10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看成“50和10之间的最小公约数是多少”。这一些错误原因都是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以及学生粗心不认真阅读题干。
        要改变学生这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学生首先要从意识上真正地重视数学阅读能力,像重视英语阅读和语文阅读一样来重视数学阅读。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文章的主旨以及段落大意有一个基本把握,接着要仔细研读其中的细节,所以在数学阅读的时候也要学会把握题干的大意以及目的,接着分析其中的数据的逻辑关系。例如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过程中,题目一般是要求学生要先将分数转化为分母相同的分数,然后再相加减。所以解题的步骤就是先求分数的最小公共分母,然后转换分数,最后进行加减和对答案进行简化分数。学生要对题目有一个准确的理解,明白题目要求是什么,接着利用所学知识内容来分析数据,最后进行运算。这是一个数学阅读过程,学生要多读几遍题目,清晰明辨其中的数学信息,一字不漏地抓住关键数学信息。
        接着学生要从心里认知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不能因为赶时间或者题目简单,所以懈怠数学阅读过程,从而做错题目。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强调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潜移默化改变学生对数学阅读的态度,让学生在日常养成一个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相较于语文与英语而言,数学的知识内容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难度大,学习过程比较枯燥乏味,因此要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难度是比较大的。针对这一种情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年龄特点来创新数学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地相融合来使用新的教学方式,比如使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降低阅读的乏味,利用多媒体来展示题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或者将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和爱好相结合,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合理设计问题,提高问题有趣性,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推动学生不断在学习过程中锻炼数学阅读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阅读有关于数学领域的读物,比如数学家的传记,数学方面的周报,数学知识的科学读物等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来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
        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学生多是采取一个走马看花的阅读习惯,以此来争取时间阅读。但是这一种阅读习惯并不能有效地理解问题的提问意义,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容易产生错误的理解。因此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然后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良好的阅读效果需要学生的阅读的时候是注意力集中的,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提取信息,并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掌握题意,获得解题思路。所以在培养数学阅读习惯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阅读数学题目,一边阅读一边提取题目信息,并对题目信息进行讲解,在阅读的过程中对题目进行充分的解析和理解,接着再找其中隐藏的解题思路来解题。学生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来养成一个边阅读边理解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接着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整理题目信息的阅读习惯,教师在引导学生数学阅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用草稿纸来整理题目信息,将题目信息的重点内容清晰明确地整理出来,找到解题重点。
        例如在《简易方程》的学习中,简易方程的题目类型多是应用题,应用题涉及不同数学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数学关系,所以做应用题十分锻炼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在这个章节学习中,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应用题目时,可以一边阅读题目一边分析其中的信息,并要求学生在纸上整理题目信息。根据整理的题目信息,学生明确题目中的数学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内容,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来建立关系式,从而解答题目。如题目“苹果有三份,橘子有三份,苹果和橘子一共有120千克,苹果橘子各有多少千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找到数学对象就是“苹果和橘子”,数学等量关系就是“苹果+橘子=120”。通过这个信息可以来列方程求得苹果和橘子的重量。学生在不断的题目训练中训练自己的阅读习惯,以此来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总结:
        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学生首先要正视数学阅读能力在数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培养数学阅读兴趣,并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更好处理数学题目信息,将题目信息转化为数学知识,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来解决问题,提高数学解题的技巧。学生提高数学能力,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馨宇.提升小学生数学课本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25):81-82.
[2]渠孟璟.提升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实意义和培养路径[J].魅力中国,2021(6):182-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