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6期   作者:莫佼
[导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莫佼
        重庆市开州区临江中学,405408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一直在探讨、研究的课题。本文从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优化教学方法、应用有效策略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生物知识,三个方面展开了探讨,希望可以给高中生物教师以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前言:
        高中生物课程,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导入生物课程,使学生对生物知识充满探究欲望,才会使其充分投入到生物课程的学习和探索中,进而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和能力,并促进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一、巧妙提问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究生物知识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生物知识的必要条件。课堂上,在学生对生物知识还并不了解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巧妙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从而有效激发其生物课程的兴趣。既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有效集中到课堂上,还可以使学生乐于去积极学习生物知识,并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来巧妙提问,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设计问题,来提问问题。对此,教师需要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生物知识有效融合在一起,才会真正达到利用提问激发学生更好学习生物知识的教学目的。
        比如,在《遗传因子的发现》内容时,教师直接讲解其中的生物知识,会让学生感觉乏味,且缺乏深入学习的动力。教师就可以这样来提问:“有一对夫妇,他们二人都是双眼皮,儿子却是单眼皮,儿子的特征与夫妇不同,是否代表这个儿子不是他们亲生的呢?”。问题一提出,就会引起学生强烈的讨论。此时,教师再接着说:“为了打消心中的疑虑,夫妇二人与儿子来到医院进行验血,经过鉴定,妻子是血型是O型,丈夫的血型是AB型,儿子的血型是A型。此后,让夫妇二人便确定儿子并非他们亲生,于是将医院告上了法庭。法院按照程序,对三人进行了DNA比对,但结果却是医院没有失误,儿子确系夫妇的亲生儿子,这是什么原因呢?”。当学生听完教师讲述的趣味案例后,就会更加好奇,并形成强烈的探究欲望。此时,教师接着说:“生物性状是遗传物质所控制的,但既使性状相同的个体,其基因组成未必会完全相同……,孟德尔的实验中,就揭示了性状、基因型和基因之间的关系,现在就让我们去探索吧!”。
        在此引导下,学生的探究兴趣就会十分强烈,并专注去了解和学习这部分知识。而且,教师通过导入这种巧妙设疑、答疑和验证的过程,也会使生物教学更具趣味性,有效拉近学生与生物课程间的距离。
二、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方法
        让学生更加高效掌握生物知识,教师不仅要设法激发学生的生物课程的兴趣,还要注重应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优化。让生物知识变得生动、有活力,使学生的视野更加丰富,才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生物知识的探索中。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因其可以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集于一身的特点,广受高中生物教师的喜爱。通过运用此项技术,可以让生物知识更加直观、立体展现出来,让抽象的生物知识转化得更加具体,有效降低知识的难度。同时,也会使生物教学不再枯燥,使学生的视野更加丰富,并促进学生思考,为生物教学增添许多乐趣。比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这部分生物知识,主要是对细胞分化到衰老的过程,需要让学生对此过程有细致的了解并掌握。教师直接讲解其过程,既会增加学生记忆的难度,也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低。教师若将细胞增殖、有丝分化等过程制作成生动的动画课件,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现在学生面前,就会使学生眼前焕然一新,有效丰富学生的视觉,使学生感觉十分有趣,进而喜欢去进一步学习关于这部分生物知识。
        而且,教师也要灵活来应用教学方案,来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提炼生物知识中,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知识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此节课中,教师就可以在展示完细胞组成、分化的课件后,提问学生:“癌细胞是如何形成的呢?”。由于癌症是学生都清楚的,一种十分可怕的病症,学生在听到后,就会十分专心去了解和吸收有关细胞癌变的知识。此时,教师再播放细胞癌变的过程,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幅增加。
三、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最终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更好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必须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学习气息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课堂氛围的影响下,更加积极主动去探索和掌握教学内容,并提高学习能力。基于此,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并以导师的身份,逐步去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课程内容。
        比如,在《细胞呼吸》这部分生物知识的授课中,教师可以课前准备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挂图,再开始授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来切入教学内容:“人是通过鼻子和嘴进行呼吸的,那么细胞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呼吸呢?植物细胞的呼吸又是如何来完成的呢?”。同时,为学生展示有关的细胞图。这样会使学生的好奇心被触动,并且促使他们想要了解其中的知识。此时,教师再引入“细胞呼吸”的含义:“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的过程。”,并导入相关的课程知识。
        当学生对基本的理论知识有所掌握后,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当荔枝变质后,会有异味产生,这种异味会是什么味呢?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并且,让学生分成小组,来分别探讨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四人一组,从荔枝的成分、细胞呼吸两方面去探究这一问题。这样就会使学生积极融入教学中,并应用所学知识,来解答教师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有效提升,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结:
        高中生物知识比较繁杂,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科学提问,才会使学生完全融入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并且,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才会使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卢韦.略论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J].人生与伴侣,2021(1):44.
[2]于淼.浅析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9(51):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