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洋
四川省通江县广纳中学校 636718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因此,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兴起。翻转课堂旨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经过独立的学习、研究过程,通过有效的学情反馈,教师更高效的安排教学活动,把握课程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结合案例,阐述了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前言:
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提高了社会生活水平。国家对于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导致教育工作者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不断加快,基于翻转课堂的信息技术授课模式出现在初中课堂。所谓的翻转课堂就是让学生在课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预习所学知识,在课堂上开展探究活动。翻转课堂可以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一、把握课前预习,注重学生反馈
互联网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工具,微课、短视频的出现,丰富了学生课前预习的途径,这就逐渐催生了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下发本节课的微课堂视频。让学生在家独立观看,并且自己研究学习,提出自己对于本节课的看法,向老师反馈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搜集学生的反馈,更好的把握课堂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认识WPS文字处理软件”这一节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WPS这个软件基本的操作方式。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的预习本节课内容,教师可以找一些介绍WPS软件的视频,提前通过互联网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观看WPS学习视频,并且根据视频上的讲解,学会打开WPS软件、关闭WPS软件、文字排版等基本操作。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视频中适当的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操作中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比如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教师可以问学生“怎么使所有文字居中”、“如何快速保存文档”、“怎样快速的插入表格”等。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进行实践,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掌握本节课要学的基本知识。在课前预习中,教师向学生安排任务,让他们把自己认为的难点、重点部分记下来,等到实际上机教学的时候统一解决大家的问题。利用这种形式,大家可以通过一种独立、自由的方式学习本节课知识,充分的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便于教师在课堂上讲解重点、解决疑点,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促进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课中指导,自主探究学习
翻转课堂不仅体现在课前的自主预习,还体现在课堂上的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在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真正的角色翻转,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安排不同的课程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课堂讨论、研究,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结合作能力,让课程更加充实高效。学生先学,教师后教,课堂教学更有层次,既能丰富课堂形式,还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学习“编辑工作表”这一节内容时,学生主要掌握表格中单元格的调整方式,学会添加、删除表格。在课堂教学内容开始后,教师可以先对学生的预习反馈内容进行讲解,把学生的难点、疑点进行指导,在课堂上利用大屏幕尽兴演示,让学生明确操作步骤。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本节课主要锻炼学生的表格编辑和应用能力,让学生可以利用表格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些内容,教师可以安排几个不同的课题,比如“某班级数学成绩及格率和及格人数统计表格”、“某汽车企业各种汽车型号统计表”、“某超市商品价格表”等,提供给学生相关数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制作合理的统计表。在制作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一起进言献策,团结合作,共同讨论表格的制作方案,经过实际操作完成老师的任务。在完成本节课的课题后,教师可以邀请制作优秀的小组上台展示,利用大屏幕展示本小组的成果,并向大家讲解制作过程,分享制作经验,让班级共同学习。
三、注重课后巩固,完善所学知识
翻转课堂和以往的授课模式不同,学生的学习时间大部分在课外,主要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课堂上主要是教师解决问题、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因此,课后巩固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课后巩固主要是学生课下独立完成课题任务,通过自己的摸索,不断地吸收消化所学知识,激发个人的潜能。课后巩固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在课后练习中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个人的信息技术水平。
例如,在学习“在作品中插入影像”相关内容时,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不仅要学会插入图像、音频,还要学会插入合适的影像图片。这对于刚接触这个内容的学生的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让学生得到充分地训练,更熟练的掌握这项技能,教师可以布置课下任务,让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的学习知识。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名胜古迹,利用Author ware制作影片文件。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自己在网络上寻找风景图片,自己选取适合的背景音乐进行制作。在课后实践中,不仅考验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还要锻炼学生Author ware的使用技巧。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开拓眼界,促进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
总结:
总的来说,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过程。在课前利用微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明确学习重点;课中注重解决学生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研讨式学习,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课后加强所学知识的巩固,开拓学生眼界,夯实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董东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构建[J].学周刊,2021(13):117-118.
[2]王艳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翻转课堂互动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2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