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圭 章琳琳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中心幼儿园 323008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运用天然材料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地处农村的幼儿园就有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资源丰富,开门见山,出门见水,有着取之不竭的景物资源。幼儿喜欢画画是天性,他们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的画面,正是他们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也是亲近自然,探索发现自然之美的表现。
【关键词】亲自然 乐探索 农村幼儿园 实景写生 美育
实景写生活动对幼儿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记忆力,而且能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提高感受美的能力,幼儿对家乡的自然景物了解、熟悉,更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进一步为幼儿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为幼儿园阶段的的美育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为依托,立足于农村幼儿园的本园的教育实践,形成一个低耗高效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适合农村幼儿园自身发展的课程模式,我园就是依托于自然资源,开展了系列的亲自然乐探索的活动课程,实景写生的美育活动便是其中的之一。
一、实施科学的指导方法
在开展写生活动时,给幼儿创造一个舒适宽松的环境,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教师运用适宜恰当的指导方法去引导幼儿进行写生创作。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写生内容,引导幼儿进行仔细的观察,发现美、感知美,在画纸上表现美、创造美,从而抒发出自己最内心的最真实的感受,陶醉其中,培养出对写生活动浓厚的兴趣。
1.适当的引导,使幼儿学会观察
观察是写生活动的灵魂所在,要准确的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就要进行仔细的观察,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写生作品。幼儿在进行观察时,有他自己的观察切入点,他们不会按照成人比较有顺序的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进行观察。所以,我们在引导幼儿对景物进行观察时,也要根据不同的写生内容进行观察。比如在画大山时,我们要引导幼儿是整座大山的线条的观察,它的起伏,它的远近等等,而不是拘泥于山上的树木、花草,把握以上的几个要点,幼儿就能基本掌握和创作出大山写生的作品。单个物体的写生创作,老师要先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整体特征,然后再进行局部观察,并从不同的角度视角进行对比,最后是细节部分的呈现引导。如画《一棵柳树》可以引导幼儿:”你看到的柳树是什么样子的””被风吹动的柳条是往哪边摆动的?”从你的角度看见能看见柳树在房子的哪个位置”通过一连串有序的问题,幼儿的观察经验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2.适宜的要求,支持幼儿开始创作
每个活动的开始都有自己的要求,写生活动也不例外。在写生活动开始时,老师们就可以对幼儿提出适当的要求,如:”看一看,想一想,你选择哪个景物作为你的写生创作目标?你最先看到什么就画什么?针对这个目标,你选择什么作画工具?从你的角度你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再次仔细观察一下,上面有花纹,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把花纹也画出来。”这样的要求能够支持大部分的幼儿进行创作,也能支持能力较强的幼儿进行进一步的创作。
3.适时的鼓励,满足幼儿心理需要。
孩子在作画的时候,经常都是把观察到立体的物体用平面的方式表达出来,要让他们画出立体的效果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这时,老师对孩子的鼓励就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鼓励他们敢于动笔大胆尝试去画,引导在观察的基础上把实物画好,让他们大胆的画,并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解、介绍,倾听孩子内心对景物的理解,老师在旁还要鼓励幼儿对自己作品中画得好的部分进行肯定。
4.适度的指导,激励孩子的创作热情
在写生创作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孩子无从选择自己的创作目标,东张西望无从下手,这是老师就要及时的给予指导,帮助确定目标,根据自己的观察来画,不要去模仿其他幼儿的创作,告诉他每个人角度都是不一样的,你看到的是这样,他看到是那样,你看到多少就画多少,看不见的就可以不用画。老师再用适当的语言去激励孩子,你画的角度超级难,如果你完成了,就是参与了挑战,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等。对于说自己画错了又无从下手去画的幼儿,老师这时就要及时的介入,帮助幼儿重新建立创作的自信,可以引导幼儿将错就错,适当的添加线条进行修改,完成作品的创作。如此及时的指导一定能极大的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并激励他坚持完成创作。
二、运用有效的评价途径
评价幼儿写生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老师在这个环节把握准确,就会对整个写生活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评价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提高,从而发现他的潜能帮助他认识自我,快乐成长。
幼儿互评式评价,讲评时要与欣赏、评价讨论相结合。所有的作品展现完毕后,让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从自生对景物的理解出发,讲述创作过程中倾注的情感、运用的线条等等,老师还要引导幼儿发现同伴作品中的闪光点,感受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幼儿写生作品:一要看是否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二是看这些画是否真实反映了儿童的内心感受和个性特点;三是看线条的运用是否大胆、肯定,富有美感;四是对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稚拙味”,“原始味”应以鼓励为主,不能简单地以“像”与“不像”来评价,不苛求其形,不追求比例,允许缺点的存在,让幼儿在作品的对比中自己去发现;五是要从正面进行评价,不能敷衍儿童,要多和儿童交流,一起欣赏他们的作品,让儿童知道自己作品的可取之处,以提高他们作画的兴趣。
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实景写生活动中,一是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写生活动中,通过写生目标与画面之间的比较,使幼儿逐渐把握物体的形象特征,从画想到的逐步发展到画所看到的,形成观察习惯,进而提高了幼儿的绘画水平。二是孩子的对美的感受力得到提高。写生教学中,老师引导幼儿用的眼睛去观察周边自然中的一切景物。在观察中孩子获得某种美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在图片和电子产品中得不到的,幼儿切切实实处于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到、感受到的美。三是孩子的绘画水平提高后自信心的提高。通过一学年的实景写生练习,幼儿的整体绘画水平得到了提高,儿童在创作时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一些孩子经常把作品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脸上露出的自信笑容,就是孩子对写生活动喜爱的最好表达。四是孩子对爱家乡的情感得到提升。通过对家乡自然景物的观察和绘画,让孩子更加深入的感受到家乡美和家乡独有的魅力,提升了孩子更加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儿童时期实景写生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孩子学会几种物象的写生,而在于通过艺术创作,把儿童整个身心的潜能发挥出来,促进智力的发展,受到美的陶冶。实景写生教学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虽然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不是很常见,但在写生的过程中通过对家乡自然景物的观察和绘画,让孩子更加深入的感受到家乡美和家乡独有的魅力,提升了孩子更加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在提高孩子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评价,对幼儿时期的美育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孩子来说都是受益终身的。
【参考文献】
[1]赵宁 《浅谈小学美术课中写生画教学》 《教育界》学术期刊2015年7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3.
[3]蔡雅玲《大班主题背景下写生创作活动指导策略分析》 美术教育研究2014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