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6期   作者:魏洁芳
[导读] 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重要的内容
        魏洁芳
        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实验幼儿园,福建省 宁德市 355300

        摘要: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重要的内容。老师和父母都必须非常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特定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多样化的训练活动中,让幼儿在主动参与中实现健康、个性化成长目标。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教学思想,鼓励幼儿突破自我,增强幼儿综合能力。
        关键词:学前教育;行为习惯;幼儿;培养策略

前言
        在孩子生命成长中,学前教育是开始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直接影响儿童良好行为和习惯的发展以及智力发展水平。为了提升孩子主体竞争力,教师要积极优化和创新教学方案,有效组织园内活动,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从多个角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1.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问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再是简单的工作,而是需要各方面一起努力。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教师需要开展一系列活动引领幼儿不断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并在实践中总结教训,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这仅仅依靠教师不远远不够的,需要家长密切配合[1]。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大部分教师没有针对幼儿开展行为教育,他们认为有效融合文化思想来提升幼儿知识储备就可以了,引导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毫无意义,因此没有制定完善的行为习惯教学策略。其次,教师使用的教学形式简单,没有有效落实科学的教学策略,使用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与幼儿个性成长和发展需求不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向幼儿分享几个教学案例和基本行为准则,这会导致幼儿产生抵触的学习心理,无法实现改正幼儿不良行为的目标。最后,教师与家长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出现严重的学前教育分割问题,不能实现学校和家长的完整统一[2]。除此之外,教师与家长的教学理念缺乏一致性,在沟通交流中存在着互相不理解的问题,从而导致幼儿延续了不良行为习惯。同时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大提升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目标的实现难度。
2.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2.1从入园开始加强对幼儿的养成教育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所有的环境和人们都不熟悉。这时他们的认知能力低,不具备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引导幼儿,那么幼儿很容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要想实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目标,从儿童入园的第一天起,教师就应该自觉养成良好的儿童行为习惯[3]。首先,教师应从多种方法中培养孩子的正确认知能力,使孩子形成较强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比如幼儿刚进入到幼儿园时会感到不安、孤独,这时教师要重点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让幼儿认识到班集体是一个互爱互助的大家庭,从而有效消除幼儿的孤独感和恐惧感。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充满爱心、耐心,鼓励幼儿向自己敞开心扉,增强孩子对老师的亲密感,为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2.2有足够的耐心,从点滴小事做起
        幼儿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喜欢模仿成年人的言行。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学习树立榜样,努力成为幼儿的模仿对象。如果幼儿的规则意识、纪律意识和卫生意识薄弱,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当第一次听下课铃声、做卫生时,幼儿可能会出现不适应,不能形成相应的概念。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亲自拿工具打扫卫生,这时幼儿便很快学会了打扫卫生技能[4]。当幼儿看到教师与自己一同劳动后,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大大提升。除此之外,很多幼儿在第一次做手工时会感觉到茫然,有的幼儿会在作品上乱画乱涂,这时教师要告知幼儿该如何做,怎样做,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并注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应鼓励幼儿正确听和观察,让幼儿在正确模仿和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3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
        幼儿活泼,注意力容易分散,喜欢探索和学习新颖有趣的事物。针对这一特点,幼儿园教师应在教学中适当纳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并充分感受到游戏带来的快乐,在快乐中爱上学习,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游戏是一种活泼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提升幼儿学习思维的活跃性,培养幼儿较强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在具体游戏设计中,教师应在游戏开始前为孩子阐明游戏规则,培养对规则的良好认识,并让孩子在游戏中形成强烈的集体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等[5]。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告知幼儿班级是一个整体,大家需要一同努力把班级建设好。对于在游戏中表现良好的幼儿,老师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称赞。 对于在游戏中表现不佳的幼儿,教师要重点关注他们的学习情绪,给予幼儿足够的鼓励,增强幼儿学习自信心,这样幼儿将在游戏中有所收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4通过家校联合做好幼儿的培养工作
        家长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取决于家长的素质。为此,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强化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幼儿学习和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必须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家长要提升自身言行的规范性,并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鼓励幼儿自己穿衣服、刷牙、整理衣物等,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后,幼儿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重要的内容,老师和父母应该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在具体教学中强化对幼儿的养成教育,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和足够的耐心,发挥示范作用,让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提升幼儿发展全面性。
参考文献:
        [1]杨亭. 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探究[J]. 魅力中国,2020(51):302-303.
        [2] 杨晓. 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探究[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2):55.
        [3] 黄春芹. 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探究[J]. 新智慧,2019(33):136.
        [4] 全翠珍. 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探讨[J]. 年轻人,2019(32):241.
        [5] 胡向洪. 幼儿学前教育中的行为习惯培养研究[J]. 中外交流,2019(38):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