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6期   作者:王晓玲
[导读] 游戏是一种洋溢着自由气息、充斥着自主因子的活动,是赋予孩子愉悦感、创造力的活动,更是一种精神意志形式的体现
        王晓玲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第二实验幼儿园,福建省 三明市 365400
 
        摘要:游戏是一种洋溢着自由气息、充斥着自主因子的活动,是赋予孩子愉悦感、创造力的活动,更是一种精神意志形式的体现,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游戏化课程前,要领悟游戏精神的精髓,透彻分析课程游戏化的支架,通过重塑教学观念、投入实际行动、反思实践的问题,制定调整策略,将游戏的精髓融入幼儿的每一日生活当中去,将游戏化课程精神落到实处,使孩子真正享受到“自由的、自主的、愉悦的”游戏。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游戏精髓;实施

        游戏性的课程,就是学前教育课程的特点之一,以做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相关知识,符合学幼儿的身心发展,更适应了幼儿爱玩的天性。在游戏给幼儿带来无尽欢乐的同时,还能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一、游戏的概念
        当下,国内外对于游戏的定义大有不同。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内在本能,尤其是活动本能,因而对儿童的教育,不应加以束缚、压制,也不应拔苗助长,而是应当顺应其本性,满足其本能的需要,如同园丁顺应植物的本性,给植物施以肥料,配合以合适的日照、温度”。瑞士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则认为:“游戏是不断重复的一些行为,主要是希望从中得到快乐,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实质是通化超过了顺应”。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曾说过:“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他提出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我国著名教育家刘焱认为:“游戏的本质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这种活动现实直观的表现为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
二、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
        1.游戏是学龄前儿童身体健康成长的需要
        游戏是学龄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身体活动的需要。3-6岁的儿童,身体正处在飞速成长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内,儿童需要适当的体育活动和锻炼,才能最大化的促进孩子的骨骼与肌肉的成长。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是每个班级每天的必备课程,然而,体育活动往往是根据孩子的天性,以做游戏的方式进行,不仅能提高孩子到室外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在愉悦的情绪中使身心得到锻炼。
        2.游戏是学龄前儿童对世界认知的需要
        学前阶段对于幼儿的成长及未来发展,尤其是对世界的认知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在这关键阶段,通过进行游戏化教学,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根据教育意义的不同,游戏大体可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创造性游戏主要是一些角色模拟、角色扮演类的游戏,亦或者是结构类的游戏等,对于孩子来说,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观察力与思维开拓性;规则性游戏则根据不同规则的需要,进行智力类游戏、音乐类游戏、体育类游戏等游戏,可以促进孩子语言组织能力、开发智力、提升身体素质与艺术美感的发展。
三、推进课程游戏化实施的策略
        1.加强教的培训,解决课程游戏化的认识,提高施教技能
        要使得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就要有专业素养高、教学技能相与之匹配的老师。

所以,主管上级部门、幼儿园本身,都应该重视幼儿园师资力量的建设,幼儿园老师素质的提升与能力培养,应广泛采用教育培训、研讨会议等多种形式,对老师进行教育素养的提升。在动课程游戏化这个问题上,解决以下问题,才能更好的推动课程游戏化:
        (1)帮助幼儿园老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意义。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游戏是天性,游戏的教学方式更符合孩子的成长的需要和年龄特点,利用游戏来引导小朋友学习知识,认识世界,才能够让他们接受新事物。与此同时,课程游戏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幼儿园教育日益小学化的趋势。既然,游戏化教学的方式符合幼儿的成长,就应该发挥其作用,通过游戏化教学更好地辅助孩子的成长,所以,在幼儿园教学中,要反复强调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
        (2)正确认识游戏化教学,并合理运用游戏化教学与其他教学形式。游戏只是课程教学的一种实施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然而,游戏有组织形式和精神内核之分,孩子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获得,并非只能通过游戏才能获得。单纯地在形式上以游戏代替其他教学方式,游戏与学龄前儿童的生活经验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游戏中主动探索、构建对事物的认知,才能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智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教育目标因材施教,恰当地选择教学的组织形式,不能将教学简单地等同于游戏化、小学化。
        2.设置以儿童为中心的游戏化学前课程
        传统的学前教育,经常会为了让孩子提前学到更多小学阶段的知识,而“牺牲”孩子的游戏时间,这就导致幼儿园的课程是以小学知识学习为主,完全罔顾学龄前儿童生性好动,是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黄金时期,导致孩子的天性在这个阶段得不到释放,遏制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会给孩子未来的学习,带来抵触情绪。
        3.将课程目标与游戏特色相结合
        根据国家关于幼儿教育的目标及大纲的要求,制定完善的幼儿教学体系,既保证幼儿的活动、游戏时间,又让孩子学到一定的知识,完成了快乐教学,在教学课堂中,大量的穿插游戏活动,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4.明确课程游戏化的方向,加强课程游戏化体系建设
        课程游戏化,不是单纯地做游戏,而是要在游戏中加入教育和引导,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习到知识,提升认知。课程游戏化,也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所以,要想科学的、合理的开展课程游戏化工作,就要加强课程游戏化体系建设,要加强教师的课程创设能力。课程游戏化,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游戏的形式,掌握好教学的目的和方向,并在课程当中融入“自主创造”的游戏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结束语
        由此可知,幼儿园的课程必须要通过大量的游戏和活动来推进,才能使幼儿主动的配合学习,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实现知识教育和天性培养的双重目标。幼儿教师自身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游戏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只有及时的总结游戏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才能不断地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真正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梁芳芳.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8(20):177-178.
        [2] 张荣霞.区域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引导策略[J].学周刊,2018(19):180-181.
        [3]刘新伢.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研究综述[J].文山学院学报,2018,31(05):112-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