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应用小组合作学习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6期   作者:梁嘉泰
[导读] 小组合作是新课改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获得了广泛师生的青睐
        梁嘉泰
        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三家小学,广西河池    546400
        摘  要:小组合作是新课改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获得了广泛师生的青睐。就小组合作学习来说,它打破了以往灌输式教学的束缚,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方式的革新,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价值,值得受到充分重视。基于此,以下就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作为载体,着重分析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希望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即部分教师将重心局限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情感发展,在此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激发,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更是谈不上。显然,这与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是相悖的。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小组合作学习逐步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并且成为了广泛关注的热门课题,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可以使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探究,这不仅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能够实现学生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学生全方位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那么,在实际教学时,如何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呢?具体如下。
一、师生合理分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只是要求全体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数学问题的思考与解答,更关键的是对于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以往的主导者,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逐步转变为自主学习;教师需要在恰当时机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确保学生顺利合作、探讨,学生则是在教师的辅助下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互动,并在这个过程中习得相应的数学知识。对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时刻扮演好引路人这一角色,在全面把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同时,加以有效分工,使学生的长处得到良好发掘,进而从中获得喜悦感和成就感,更加喜欢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1]。例如:在教学“统计”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进行了如下定位、分工:各个小组数学成绩优异、具有一定组织、学习等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这一职责,负责监督小组内部的交流过程、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等。动手、绘画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本节课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主笔”,因为本节课涉及到复式统计表,需要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图形的绘制,这样可以有效节省小组合作探讨的时间;剩余组员则自主交流、探讨,进行数学统计。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方向,有所得、有所获,在完成知识学习的同时,感受到小组合作的价值与魅力所在,更加喜欢数学这门课程。


二、精心设计问题,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课堂上,并非全部知识都适用于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这点也不例外。对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具体来说,在设计问题时,教师需要将实际教学的内容与主题作为切入点,并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求,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2]。例如:在教学“加法运算定律”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兴趣都不高,但是计算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为了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计算竞赛。如下:教师首先出示几道习题:1.你能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母或数字吗?①35+65+78=(_)+(35+_);②a+(67+b)=(_+_)+b……2.计算。①45+107+55;②245+34+166;③225+160+175……当习题展示完毕后,要求各个小组以合作的形式计算,并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速度最快且正确率最高的小组获得胜利。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良性竞争与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在竞争中获得共同进步、发展。
三、把握最佳时机,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够收获丰富新知、发展数学能力。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那么就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找出小组合作的最佳时机,这样则能够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使小学数学课堂绽放出全新的光彩[3]。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选择以这样的方式实施教学:首先,抛出课题:“请同学们尝试用三角形拼出其他图形,看看可以拼成什么图形。”让各个小组自由拼。在结束上述环节后,让个小组进行交流、互动。接着,对拼出平行四边形的小组提出问题:“你们是如何拼出这个图形的?”由此引申出长方形、正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结合学生的观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能够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随后,教师再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就“三角形面积推导”进行探讨。在上述过程中,本节课的知识主要是由学生探讨得出来的,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彰显,最终获得的效果比简单的知识灌输更加理想,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学习形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对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作用较为显著,意义重大。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学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和优势,牢牢把握其内涵,找出其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契合点,并且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如此一来,则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自主参与数学学习、探究,并从中收获丰富新知、技能,为未来学习和成长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曾卫君.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J]. 文理导航(下旬), 2018, 000(003):20-20.
        [2]赵绪昌.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 教育科学论坛, 2018, 000(010):42-45.
        [3]周雪梅. "合作学习"照亮课堂——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机制的科学运用[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05):245-2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