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学有妙法——论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途径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6期   作者:朱振华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能力对学生有着非凡的意义
        朱振华
        浙江省义乌市香山小学教育集团       322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能力对学生有着非凡的意义。该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小学生锻炼数学思维,增进数学学习效果。不仅如此,估算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地应用。数学是一门贯穿于学生教育生涯的学科,而小学数学则是学生数学生涯的基础阶段。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以此来实现学生数学能力提升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能力;培养;策略
前言:
        估算对于学生来说,必须在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为估算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地应用。只有在帮助学生形成估算意识后,才能用估算进行计算,才能明白估算的真正的含义,达到为什么估算,怎么估算。是以,增强小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小学生逐渐形成估算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是让学生计算能力得以提高的主要方法之一。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估算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自身的自我纠错能力。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先进行一个简单的估算,从而估计出结果,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保证解决数学问题时的结果稳定。有效降低了数学问题的出错率,提升了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在提升数学学习效果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题目完成的效率。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对学生的数学学科的进步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积极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估算能力其实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计算能力,甚至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就可以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升了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还对学生的整个成长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小学生估算能力培养策略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教师来说,先培养学生近似数的意识,通过近似数逐步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那怎样做呢?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的枯燥往往让他们成为了优秀的“飞行员”,时常在数学课上“开飞机”。因此,优秀地教师会创造一个个有趣的情境来吸引学生,这不仅对于其他内容的教学有帮助,估算教学也不例外。例如:“熊大回家过年,晴天每天能走20公里,下雪天每天能走12公里,它走了很多天后,一共走了168公里,那你知道熊大走的这几天中,有几天是晴天,几天是下雪天吗?”关于这道题的解答,如果用估算的方法就可以很快得出答案。我们知道熊大平均每天的路程一定在12公里到20公里之间,又可以想到168÷14=12(天)。在根据已知条件判断,晴天走的路程总和末尾是“0”,那下雪天走的路程总和末尾肯定是“8”,就能估计出下雪天是4天或者9天。在把答案带入条件验算,当下雪天是4天时,12×4+20×8=208(公里)与168公里不符,错误;当下雪天是9天时,12×9+20×3=168(公里)与168公里相符,正确。所以得出答案晴天是3天,下雪天是9天。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童真童趣的估算情境,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从而达到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又如,某学校组织春游活动,同学们需要坐大巴去,每辆车可坐42人,而五年级参加春游的同学有212人,但老师只联系到5辆车子,请问车子够用吗?老师就可以让同学们先进行思考或交流,然后让他们来说说交流结果。比如同学A说:“我觉得不够,因为42×5=210,还有12人没有座位”;同学B说:“我认为够了,212的近似数是200,212÷42≈5”。

面对同学们的激烈反应时,老师就要抓住机会让同学们进行估算,让他们从“精”算中走出来,并告诉他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多时候都需要运用到估算,比如去超市购买东西看钱带的是否够,这就需要进行估算,但对于收营员找钱这类问题,就需要精算。通过这样的情境,让同学们意识到估算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以致用,感受估算带来的乐趣,这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估算意识,还能让他们学的兴趣盎然。
(二)结合数学教材,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估算内容,使学生感受到估算的必要性。教材关于估算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如果教师仅仅照本宣科,那么将不能达到提高学生估算意识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做出适当的延伸,多利用探究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对问题进行估算,激起学生对估算的兴趣。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需结合教材内容,甄选一些和教材内容有关的估算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进一步理解估算内容。例如:6(4)班的59名同学去幸福谷游玩,每张门票9元,你能快速地计算出李老师所带的600元钱够不够吗?学生利用估算,就能够快速的解决问题了。每张门票约为10元,,就按每张门票10元计算10×59=590,所以可知600元钱够了。这个问题将估算与生活相结合,不仅提高了估算能力,而且里面带有的比比谁更快的竞争趣味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整堂课犹如一潭灵动的清泉。又如,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还要做好估算示范,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在学生学过低年级长度和重量单位后,结合生活实际,估测填写不同的长度和重量单位,比如一扇门高2()、西瓜重2()、书本厚2.5(),当同学们能够正确填写这些单位后,还可以出一些关于速度单位的问题,这不仅可以让同学们温故旧知识,还能掌握更多的生活知识。但在高年级估算教学中,老师就要做好估算示范了,例如:运货的火车车厢长13米,宽3米,里面装的货高1米,假使每8立方米的货重9吨,那么这节车厢可以装多少吨货?遇到这个问题时,老师就可以说:“接下来我和你们一起开始做这道题,看谁先做出来”,当同学们还在草稿纸上一步步计算时,老师说“我算好了”这时同学们就会说:“老师,你也太快了吧”,老师就说:“想知道我的方法吗?”于是一步步带领同学们进行估算,通过这种示范方式,让同学们迷上估算,既而在后期学习中,养成估算习惯。
(三)贴近实际生活,感受估算价值
        以往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准确率十分重视,导致其估算能力有所缺失。但在日常生活中估算的应用占比远远大于精准计算。倘若想要对学生的估算能力及估算意识有所良好培养,首先要让学生对估算有所正确认知,并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学生在初次接触估算时,对估算价值没有良好体验,学生就会感觉学习估算无用,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际上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也极为广泛,关键是有没有去细心发现。例如: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毛巾每条7元,要买4条;拖鞋每双11元,要买5双;洗衣液每袋8元,要买2袋,妈妈带了80元钱,够买这些东西吗?我们用精确计算的方法来解决:7×4+11×5+8×2=99(元),步骤繁琐,多数学生需要打草稿才能完成;再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10×4+10×5+10×2,直接可以用乘法结合率得11×4=110(元),得出,妈妈带的钱是不够的,步骤简单,口算就可以得出来。例如这样可以用到估算的问题,在生活中有许多,估算在实际的生活中应用广泛。
结语:
        总而言之,估算不仅是小学数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应具备的运算技能之一。为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趣味情境,增强估算意识;做好估算示范,养成估算习惯;笔算结合口算,提高估算能力。只有把估算渗透到数学教学各环节中,才能开发出他们无限的智慧和提升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晶.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探究[J].新校园(中旬),2018(09):47.
        [2]张万付.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培养与教学方式分析[J].读写算,2018(12):132.
        [3]葛晓燕.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培养的几种方法[J].新课程导学,2018(07):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