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同课异构为载体,促进初中美术教师专业成长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6期   作者:万佰永
[导读] “同课异构”活动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学习过程,这种学习活动始于教学体验
        万佰永
        浙江省乐清市芙蓉镇雁湖学校  325600
        摘要:“同课异构”活动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学习过程,这种学习活动始于教学体验,然后根据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反思,听课、观摩和评课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学体验和感悟的过程,教师与同伴共享彼此的教学经验,不同的教学理念、方法和策略,在多层面、多方位的思维碰撞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同课异构;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课堂是教师的用武之地,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最直接的舞台。教学的体会、感悟,以及教学反思之后的理论提升,都是来自于课堂教学,而普通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方式近来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们互相交流,探讨教学的艺术和彼此的教学经验,从各具风格的教学中开展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和提升。因此,以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同课异构”,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同课异构”的“同”是指同一课题、同一教学内容,“异”是指面对不同的学生以及教师的不同教学设计、不同教法、不同教学风格等。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探讨教学的差异性,分析教学的有效性,并及时进行反思与点评。这种教研模式一方面让教师依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课程标准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独具个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让课堂教学呈现多样性。另一方面,它的对比性强,迫使每位老师在教学反思点评中去深入地观察、分析、比较,提出个性化的专业意见,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领悟能力和对自身教学反思的深度。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一起来探讨“同课异构”是如何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同课异构”实施方案和措施一般如下:(1)确定课题,自主备课。(2)课堂展示、彰显个性。(3)课后点评、反思提高。
        1、确定课题,自主备课。
        以往,开展教研活动时,老师们总是怕自己选的课题会和他人撞车,导致教学过程设计会有雷同,显得不突出,所以一般都会选取自己擅长而且和他人不同的课题类型。而“同课异构”要求选择同样的课题,这就使教师不得不更加关注对教材的解读,以及对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的了解,然后结合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备课、设计教学过程。
因为有“同课异构”的压力,教师不能再搬用教辅用书上现成的教案来上课,这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有助于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同,对相同教学内容理解的深浅程度也不同,对教材的解读和使用就有不同。
        一篇经过精心设计的教案,如果面对不同的学生也是一样的教法,这未必是一堂优秀的课。自主备课时,我们不仅要备教法,而且还要备学法。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生活经验等都存在不同。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心理特点、学习水平和生活体验,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相结合。相同的教学内容,面向不同的教学对象,其目标的设定,重点难点的确立,一般都会有些许区别。对于学生而言,应该每一次的课堂学习是从自身的认知起点出发,向课堂学习目标不断渐进的认知发展过程。但是很多时候,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时候,往往忽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学生作为零起点进行课堂预设。比如,在教《虫虫大聚会》这课时,我利用多媒体给同学们观看几张昆虫的图片,本想向学生们介绍生活中的昆虫,结果昆虫大特写的图片一出,很多女生就捂着眼睛不要看,嘴里直呼“太恶心了”。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就是我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真实情感体验。鉴于此,我们在备课预设时应给予充分的考虑。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先画一画生活中的昆虫,再谈谈它们的外形、色彩的特点,然后再出示图片。这样,学生在审美情感上就更加容易进入课堂氛围了。


        在“同课异构”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其实就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对课程的理解,对教学内容的一个再开发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必须根据具体教学环境对各种教学需求和可能性做出判断,通过自我发现,探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新课标、对教材都有了新的认识和解读,对学生学情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这就使得之后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2、课堂展示、彰显个性。
        “同课异构”真正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教师之间教学理念的差异、教学经验的深浅以及个人的性格因素,必然导致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会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风格。有的教师喜欢习惯用讲授法,有的教师善于循循善诱,有的教师喜欢设置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从对教材的解读,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课程内容的发掘,到对问题的设计,课堂氛围的营造,甚至用什么样的语言、语气,都是把自己的个性特点融入在里面。课堂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总会有没有预设到的突发状况,比如:当教师正有条不紊地按照预设的问题进行引导教学时,忽然有个学生的回答或提问出人意料,打乱正常的上课步骤。如果接住这个“包袱”,引出相应的讨论,说不定既定的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如果不接,这就显示没有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放在重要位置。如何处理这样的环节,就看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个人魅力了。有的教师会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幽默的语言,寥寥几语就如春风化雨般,既保护了该生的求知欲,又可以使课堂教学继续。
        教师也是一个个鲜明的个体,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也有个体差异。教师不可因他人独特的风格有效而生搬硬套,要清楚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课堂的管理能力,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基础上,慢慢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风格,拥有自己的个人教学特色。
        3、点评、反思提高
        课后点评重在关注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及教法的创新性,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关注师生、生生互动情境及教学效果,寻找课堂教学的闪光点,解答或探讨教师在备课时的疑惑,直面教学中的问题,对教学缺憾进行分析和评价。评课的目的,不在于分出优胜劣汰,而是将它视为一次基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加理论的学习,优化教学方式,改进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
        在“同课异构”中我们会不断地发现问题,有些问题通过独自的思考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解决,但拿出来大家一起研讨后,很快就可以明确。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智慧只有在不断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地提高。
        在“同课异构”中,获得专业成长的不仅是上课的教师。听课的教师积极展示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方式、研究思路以及对课堂教学的评价,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从不同的角度领略不同的教学风格,学会在比较中反思,比如:“如果我来上这节课该怎么上”,“这两节课给了我哪些启示”等,在不断的反思中使自己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
   
        “同课异构”活动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学习过程,备课、听课、观摩和评课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学体验、感悟和反思的过程。这种学习活动始于教学实践体验,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在多层面、多方位的思维碰撞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永正.小学美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肖若茂.“同课异构”——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