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史料教学常见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6期   作者:唐丽平
[导读]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情形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唐丽平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江西中学,广西南宁    530000
摘  要: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情形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呈现出全新的面貌。现如今,不少教师尝试运用史料实施教学,以期优化历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方位提升。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整体教学的实效。基于此,如何有效改善、解决史料教学中的问题成为了广大教学工作者重点探究的课题。以下就将农村高中历史教学作为载体,着重分析史料教学常见问题与对策,希望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高中历史;史料教学;问题
        
        所谓史料教学,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打破教材的束缚,引申出一些相关的史料,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一种方法。通过史料教学的开展,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和喜爱程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历史,进一步扩充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量,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助力。那么,在实际的农村高中史料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呢?教师又应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具体如下。
一、农村高中史料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纵观农村高中史料教学,还有以下问题存在。首先,史料与历史教材相脱离。在农村高中史料教学中,一些教师选择的史料与教学内容极不相符,导致史料的功能得不到良好发挥。具体来说,在史料选择中,部分教师并未将教材作为基点,任意选取史料,导致史料与历史教材相脱离,不仅无法对历史教学起到作用,还可能会打乱学生的听课节奏,导致学生出神、开小差,最终降低整体教学实效。其次,未对史料展开深入挖掘[1]。应试教育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一些教师依旧沿用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即将教学重心放在做题能力的训练上,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且,史料教学尚处于伊始阶段,一些教师并未真正把握史料的内涵,加之农村地区的学生受到各项因素的限制,史料鉴赏能力尚未完成形成,无法对史料进行深层次的剖析、解读,导致史料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解决农村高中史料教学常见问题的对策
(一)基于教材内容,合理选择史料
        在农村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史料的价值,首要任务就是结合具体教学的内容选择史料。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史料方面的学习,增强对史料的鉴赏能力,并且正确、合理地选择史料。值得注意的是,在史料选择中,教师应当确保所选史料的有效性和真实性,这样才能够为历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例如:在教学“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鸦片战争”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历史基础薄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为了帮助学生跨越难关,教师将教材中的“炮击舟山岛的英国军舰”作为切入点,引申出十八世纪中期英国海军舰船与清政府海军舰船的史料,并且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呈现。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英国与清政府之间的军事实力,如:当时的清政府以木船作战为主,英国则拥有了更加先进的蒸汽机和炮击装备……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十八世纪英国与清政府军事实力的悬殊,更加明确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2]。

可见,在实际的农村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需要从教材入手,选择有益于历史教学的史料,促使学生顺利跨越学习中的障碍,全面投入历史学习之中。
(二)组织小组合作,共同搜集史料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的产物,能够为农村高中史料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前提。具体来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同的学生被汇集在一处,可以共同搜集、整理史料,并且对史料进行分析、解读,更好地吸收和消化历史知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等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实效。例如:在教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秦朝建立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特点、历史根源和意义;明确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含义及演变历程。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教师提前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搜集、整理与秦始皇、秦朝政治制度相关的史料。在课堂上,各个小组出示了自己的成果,如:①小组整理了商鞅变法这一史料,并且搜集了《史记·商君列传》这一纪录片的文字资料;②小组则搜集了《秦始皇》这一纪录片,并且进行了相应的记录……可以明确的是,各个小组都按时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搜集了丰富多元的史料[3]。在史料的搜集过程中,学生实际上已经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形成了初步感知,便于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进而确保学习效率和质量。
(三)构建教学情境,促进史料探究
        在开展农村高中史料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尝试将史料教学与情境教学法有机融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更加真实的学习环境,进而引领学生展开深层次的探究,实现对史料内涵的解读。例如:在教学“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的“开辟新航路”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新航路的开辟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教师呈现了麦哲伦航海相关史料。这样一来,学生对于麦哲伦的生平形成了一定的感知,且体会到他的不凡。在此前提下,教师又展示了相同时期中国的史料,并且创设以下情境:“为什么明朝没有受到影响呢?”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学生发现当时的中国正奉行着闭关锁国、海禁等政策,所以没有受到影响,而正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才促进了西方国家的交流,对资本主义世界时长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就现阶段高中史料教学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史料与历史教材相脱离、未对史料展开深入挖掘等问题,要想提高史料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将这些问题重视起来,并且采取对应的策略加以解决、完善。具体来说,可以从基于教材内容,合理选择史料;组织小组合作,共同搜集史料;构建教学情境,促进史料探究三个方面入手,强化史料教学的实效,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立体、深刻的历史课堂,在开阔学生历史视野的同时,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记忆,为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郑群芳. 试析农村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神州, 2020(2):110-110.
        [2]李慧媛. 中学历史教学下的史料教学问题探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05):1-1.
        [3]尚富叶.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对策[J]. 读天下(综合), 2019, 000(00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