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玉
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浙江省金华市321000
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中科学课堂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初中科学的教学现状,探究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初中科学;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教学思考
在初中科学课堂上,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提高初中科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创设良好的科学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科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这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传统的初中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并不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将初中科学知识的传授理论化,学生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导致学生对初中科学课程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学生的初中科学基础水平并没有获得有效的提升,更没有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此,初中科学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情境。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科学课程内容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另外,教师通过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对科学课程内容理解、认知更深入、全面[1]。例如,在学习《健康生活》这节课程时,本节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学习营养物质及营养的概念、掌握营养物质的功能、营养不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营养的重要意义”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程的积极思考,提升学生对本节课程的认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科学教学情境设计中,教师要将生活中的营养知识与学生进行分享,通过均衡身体营养提升自身的免疫力。尤其要强调“在当今疫情影响下,通过均衡营养,养成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对防范疫情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学生深刻认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对课程内容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究,在提升学生对本节课程内容认知深度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主体性
初中科学与其他课程内容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主动的思考探究,学生才能够深入理解科学课程知识内容。但是,在初中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始终占据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的传授,对科学课程内容并不能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对于此,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科学课堂的主体性,科学教师要始终牢固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科学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的转换“位置”,充分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究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从而为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对科学课程内容进行思考探究[2]。例如,在学习《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这节课程内容时,学生对于氧循环和碳循环的相关知识很难掌握,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两个循环中生物的作用不够理解,导致学生对两个循环过程中的某些环节不够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在学习两个循环中严重的依赖教师,没有对两个循环进行独立的深入思考,教师讲授完相关内容后让学生“死记硬背”下来,学生很容易将两个循环相关的知识混淆。针对教学现状,教师积极应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首先,教师结合课程内容,为学生提出小组需要探讨的问题“什么是氧循环?”“什么是碳循环?”“两个循环过程有什么联系?”这三个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探究。其次,教师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近分组,促使学生在讨论三个相关问题时更加方便、便捷。最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这节课中的三个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学生能够对这三个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和探究,在课堂上充分的发挥其主体性,在学习中更加独立,使得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不再依赖教师,摒弃“死记硬背”的记忆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思考探究能力。
三、重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科学实践应用能力
初中科学课与其他科目存在很大的不同,科学课程中的许多内容来源于生活,并且科学课中的知识点很多也广泛的应用在生活生产实践中。为了提升学生的科学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初中科学教师应当将授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生活实践化的初中科学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应用,学生对初中科学知识内容认知更深入,让对科学课程内容掌握更牢固[3]。例如,在学习《汽化与液化》这节课程时,为了提升学生的科学实践探究能力,教师让学生依据生活实际,寻找汽化与液化相关的实验资料,从而成功展开这次实验活动。如,有的学生将平时吹头发用的吹风机和湿透了的衣服作为实验材料,学生准备这些实验材料是为了证明“水的汽化速度是否和风、温度相关”。学生在实验中准备两件湿透的衣服,一件在室内正常室温下进行晾晒,而另一件用吹风机加热吹风。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学生发现被吹风机吹的衣服,水迅速的被气化。通过实验,学生得出“水的气化速度是否和风、温度相关”的结论。通过教师开展生活化的实验活动,在理解掌握课程知识内容的同时,通过动手实践验证相关理论,并掌握相关知识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实践应用能力。
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学习创新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为学生的未来终身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杰. 核心素养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融入思考[J]. 文理导航, 2019, 000(032):P.68-68.
[2]黄邦雷. 核心素养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融入思考[J]. 小品文选刊:下, 2019, 000(004):1-1.
[3]金小苹. 核心素养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融入思考[J]. 南北桥, 2019, 000(02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