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璇 贺征 孙晓羽
(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 哈尔滨;150001)
摘要:本文从实践出发,以创新创业竞赛为载体,探索了在BAP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方法与经验。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3月全国高校研究生本科教育专业工作电话会议上首次明确做出系列重点讲话指示,明确了加强研究生专业教育对于大力培养我国科技理论创新型专业人才、增强我国科技理论实践创新能力、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家国民经济社会治理体系制度能力体系与社会治理体制能力的健全现代化等五个方面的重要意义[1]。“科教融合,联合育人”的观念已经在研究生培养中得到重视和贯彻[2-4]。
实现科学与教育相融合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改善和提升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训的质量、推动科研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BAP(Basis,Ascension,Professional quality)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正是以研究生为主体,以科教融合为核心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该模式中注重研究生的基础、提升和职业素养三方面的协同发展[5]。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究了在 BAP 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把创新型人才大赛作为主要载体,提高我校的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其培养质量的途径方法和实施经验。
二、创新创业大赛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为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近几年,各个部门和组织举办了各种不同级别和侧重点的创新创业大赛,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目前国内外行业影响力较大、比较成熟的教育相关创业赛事主要项目包括:“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优秀创新青年创业人才大赛等。这些竞赛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深远的影响。这些竞赛通常要求研究生对所学专业知识具有较为全面和牢固的掌握,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新,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提出创业设想或者实践。其在创新型教育领域的重要性就是将这次大赛选择作为我国进一步推动创新型企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因势利导各地各级高等学校主动投身于服务创新型企业驱动发展的战略,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探索,把创新型企业教育全部融入到人才培养中,切实增强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自主创新创业能力。
三、基于创新创业竞赛的BAP研究生培养方法
在对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中,本专业学院已经成功组织了多名学生多次通过报名组织参加工银融e联“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了黑龙江省级一等奖3项,国家级铜奖1项的好成绩,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赛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1)竞赛与研究生研究方向相结合
在参赛项目的选择上,要注意与研究生研究方向的一致性,这样更容易使研究生接受和快速入手,避免研究生在课程学习、毕业论文撰写等方面的时间与精力的分散,并且可以促进研究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激发其研究兴趣。同时,也有利于研究生导师对于学生参加竞赛项目的支持,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邀请导师参与指导。
(2)竞赛项目注意与科研成果的结合
创新创业大赛往往对项目技术应用性、新颖性、可推广性,甚至基于该技术的产品的市场前景等十分重视。所以这就对参赛项目的实际操作性,以及创新的合理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研究生的工程经验、知识结构等可能还存在不足,这时指导教师可以参考和利用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作为对学生参赛项目的支撑。但是要注意,科研成果并不是全盘提供给学生,而是需要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创新思维对科研成果进行利用和改进,这样有利于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保证参赛项目的技术可行性,也有利于借助竞赛实现产学研的结合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3)指导教师要注重团队协作和成员的个性化
指导教师在竞赛中的主要作用是引导、组织、督促,同时给予团队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支持和鼓励。参赛队伍通常由3-5人的队伍组成,参赛成员往往具备不同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自身个性化特点,这就要求指导教师根据成员特点指导成员分工。例如根据各个成员的爱好和特点,分别侧重于总体方案设计、试验、路演、文稿统筹等。同时还需要注意为团队创造出积极的学习和工作气氛,使每位成员对自己具有一定的归属感,从而培养和提高了团队成员的用心度和效率,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动力,使团队的整体潜力上扬。
四、结论
将创新创业竞赛与研究生培养结合,作为BAP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组成一环,是对研究生在教育方面的探索和尝试,有助于把教学科研和创业课程的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提高我国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和研究生就业创造力。
论文资助:基金项目-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科教融合的BAP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G2020Y03)
参考文献
[1]新华社. 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J].http://www.gov.cn/xinwen/2020-07/29/content_5531011.htm,2020-07-29.
[2] 李忠云,邓秀新.科教融合 协同育人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校科技.2012(09):6-8.
[3] 李建春,刘辛夷.科教融合:缘起、问题与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实践[ J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22(3):1-4,83.
[4] 余伟健基于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科教融合培养实施途径[J].大学教育,2021(4):25-28
[5] 张德福 路晓鸽 赵晓明.基于科教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2020,196(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