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 洪宇
哈尔滨金融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摘要:
语体是语言的功能变体,是适应不同情景语境而形成的语言体系,每一语体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社会生活交际应用的产物,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体系和语言材料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网络语言是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流行语体,以网络空间作为背景依托,将自然语言输入在计算机和移动设备上,通过技术手段处理后在人们网络交际的需要中呈现。从网络聊天语体到网络交易语体(如淘宝体)、微信公众号语体、微博语体,受社会文化及网络交际环境更迭的影响,网络语言语体的发展与变化一直备受语言学研究的关注,但是目前对于网络语言的语体属性归属问题仍然存在着不同的见解。
关键词:网络语言;语体;社会语用
一、网络语言的语体研究
目前学者们对于网络语言的语体归属大致有三种界定:口语化的书面语语体(于根元,2014);以书面形式表达的口语语体(孙鲁痕,2012);独特的新型语体。网络语体最普遍的两种划分即书面语体和口头语体。冯胜利先生认为任何一种“语体”的语言属性都应该从语言的交际性方面来定义,“语体”是人们在进行话语交际时的一种“体”(方式或表达系统结构),是标记“说话人与听话人”进行日常交际时相互关系的工具。因此,网络语言的语体可以说是网民们在进行网络交际时用来传达感情,表达信息的一种语言方式,这种方式不同于正常的面对面交际,基于此,在判断网络语言语体属性时,我们可以从网络交际的说者和听者角度来进行鉴定和考虑。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交际的环境,众所周知,网络语言主要依托于互联网的跨时空背景而得到广泛传播,如果说话人利用显示器输入文字进行交际时酝酿的时间较长、对文字进行不停的修改推敲,将文字以文章的形式呈现给听话人,那么此时,网络语言的语体则为正式感较强的书面语体,如果说话人在显示器上所输入的文字像是跨越时空的面谈,听话人感觉具有跨越时空距离的“可读性”,十分自然和亲切,那么此时,网络语言的书面语体则具有口语化特征。因而,从交际的环境来看,网络语言是一种兼具口语化特征的书面语体。
然后,说话人主体和听话人主体也是判定网络语言语体属性的重要环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移动社交app的出现,在新媒体时代,语音聊天和视频聊天变成了网络交际的主流,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更新和丰富起来。说话人和听话人只需要口头就能进行正常的交际和沟通,语音交流过程较短,能够迅速的转变和调动语言表达。当说话人主体在不知道如何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时,还选择使用主题表情包和动图等符号性的网络语言进行交际,避免了语言交流和文字表达等的直白和尴尬,利用熟悉的生活气息,将网络交际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形式多样化。因而,交际的方式在交际过程变得十分重要,此时的网络语言大多自然随意,与交际双方更为贴近,规范性较弱,属于口语语体。
由此可见,说话人与听话人的网络交际既不同于传统书信和邮件等的交流,也不同于正常传统的面对面沟通,因此将网络语言语体归属于书面语体或口语语体都是不够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走向变化,主体双方在进行网络交际时,往往会突破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的限制和束缚去创造能够适应网络交际的语体,也可能会渗透其他语言的部分语言要素和语体特点,使网络语言具备可读性和可理解性,这些语体大多是现实社会生活或网络热点的写照,一经网络平台和电子媒介传播变得流行起来。
因此在对网络语言的语体进行判定时,还应从具体的网络语言句子和词汇出发去动态的考量和判断不同类别网络语言的语体归属问题。
二、网络语言的社会语用与规范
从网络语言的发展与出现进程上看,它是新技术革命后所产生的新的语言形式,是网民在虚拟世界进行网络交际需要而萌生的语言媒介,因此可以说网络语言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属于社会语言的语系范畴。从语用学的视角来看,任何用来交际的语言都具备一定的语用功能,同时还需要遵守一定的语用原则,规范的网络语言只有在社会中发展和传播开来,才能凸显出其独特的生命力和社会言语价值。
首先,从网络语言的社会属性来看,网络语言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语用功能:一是基本的人际交往功能,网络为人们跨时空的交流提供了媒介,在这个特殊的交际环境内,交际双方可以通过文字及语音等的聊天方式传递信息和沟通感情;二是传播功能,当前网络交际已经成为人们进行交流必不可少的一种媒介,网民出于交际需要自发形成的一些网络语言口语化气息浓厚,言简意赅,易于理解,互动性极强,一经产生和运用就广泛的在网络中流行起来,且更新速度极快,是传统电子媒介的补充;三是舆论导向功能,基于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一种语言中常用的言语表达一旦在社会中流行和传播开来,就会变成一种潮流,成为大多数人模仿和使用的对象;四是社会现实的映射功能,基于先前对网络语言的语体研究发现,有一部分的网络语言来源于互联网平台或社会生活中的热点事件,这些言语幽默诙谐、形象生动,有的针砭时弊,具有反讽效果,用独特自由的语言表达形式来映射社会现象;五是彰显交际主体的功能,在互联网刚刚起步时,活跃在互联网上的大多是青年主体以及有计算机操作能力的知识分子,因而那些流行于网络的语言并不为大部分普通人理解,然而随着移动电子设备和互联网方便快捷的普及,各个年龄主体的人们都可以进行在虚拟的世界进行交际和沟通:学生可以尽情释放自身学业中的压力,青年人可以自由的追求理想,中年及老年人也可以慨叹生活、回忆青春,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来彰显着自己作为网络交际主体的价值。
三、完善网络语言互动平台,把控网络舆情动向
网络的自由虚拟化吸引着广大青年群体,以网络为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基于目前舆情引导平台利用低的现状,相关工作者应予以重视和完善,利用网站等教育平台对舆情和网络语言进行鉴别和规范,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力。
首先,相关工作者可以结合网络语言进行网站等互动平台的完善和设计。对于国家大事、热门社会事件应做到正确及时的更新,并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图文并貌的教育形式迎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通俗易懂的解释,引起学习者网络学习的热情和关注。在网站的设计上,可以提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文化的网络语言作为主体版面专栏,尝试运用积极健康的网络语言引导舆情走向,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辐射效应。此外,技术工作者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在后台对低俗的网络语言进行监督和限流,营造文明的网络教育环境。
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可以针对网络中的热门事件增设相应的案例议事板块,开展互动和评论专区,尊重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交流提供诉诸平台,不断创新正能量的网络用语,吸引学生的眼球。老师也可以从学生的网络语言中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以及网络语言使用习惯,主动充当水军匿名的与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沟通,从语言源头上引导学生辨别网络舆情,帮助学生减少低俗网络语言的使用频率和次数,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于根元.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J]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2014.10
作者简介:王卓(1981-)男,黑龙江省哈尔滨人,教授,硕士,哈尔滨金融学院商务英语系教师。研究方向:语言学。洪宇(1983-)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副教授,硕士,哈尔滨金融学院商务英语教师。研究方向: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