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萍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中心幼儿园 浙江省 绍兴市 312300
摘要:学龄前儿童最开始接受启蒙教育是在幼儿园时期完成的,幼儿园时期的养成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养成教育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儿童的全面发展,在未来可提高人民群众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观察人的一生,幼儿、少儿时期是性格养成的重要时间点,在少儿时期,若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很难在小学时期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幼儿园时期对儿童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培养儿童的生活习惯,认知意识、道德准则为儿童小升初打好基础。在传统幼儿教育模式下,不注重儿童养成教育,幼儿园老师只对儿童进行简单看管,传授基础知识,这不符合新时代幼儿教育,背离创新型幼儿教育理念,无法实现生活活动养成计划的实施。本文根据日常工作,结合实际幼儿教学经验,渗透养成教育在儿童生活活动中,并针对养成教育的教学理念进行分析,逐渐提升幼儿教育水平。
关键词:幼儿园生活;生活活动;养成教育;实践研究;
引言
在我国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长河中,养成教育并不是二十一世纪提出的新型教育理念,早在春秋时期,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已经成为规范儿童生活习惯的至理名言。人类的行为习惯多数在儿童时期养成,儿童时期是幼年时代,此时是人类习惯思想形成的关键时刻,儿童时期打好行为习惯基础,对未来形成健全人格有着重要意义。在《三字经》中有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难看出古人已经指出行为习惯是未来生活中养成的,人生初始时期秉性善良,结合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儿童未来阶段成为全面发展性人才。养成教育是根据传统教育教学思想提出的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新型教育理念,老师应在儿童生活活动中运用养成教育理念培养幼儿园儿童。
一、养成教育的概念和内容
养成教育是培养儿童行为、思想、语言习惯的终身教育,养成习惯虽在儿童时期培养,但是意义贯穿整个人生。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是知识,教育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我认同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解读,教育是培养儿童讲道理,懂规矩的思想品格。
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体现在公德心、行为举止等方面,具体内容有养成教育之道德习惯,道德习惯是在法律基础上,高标准规范人们的行为习惯,现代化高素质文明社会,我们应在法律的基础上用道德习惯约束自己,这是高素质社会的表现。养成教育之学习习惯,在幼儿园时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未来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养成教育之生活习惯,幼儿园教育阶段,根据儿童的卫生饮食等相关标准,规范儿童的生活习惯,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养成教育之劳动习惯,幼儿时期儿童是天真多动的,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儿童积极参加劳动活动,在日常劳动过程中掌握劳动技巧,这对未来儿童动手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养成教育之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核心思想,结合生活、学习、劳动习惯等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行为习惯。
二、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人格的培养是幼儿时期养成的,并且在幼儿时期基本定型,良好的人格培养对儿童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儿童来讲,任何知识的缺失都可通过日后再教育弥补,但是人格培养不行,人格培养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幼儿教育主要针对三周岁到六周岁学龄前儿童,该阶段是培养儿童社会品德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要时刻,该阶段应注重规矩和知识的平衡,逐渐对儿童进行养成教育,养成教育使儿童收益终身。
(一)良好的身心健康为儿童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儿童身心健康新标准:五个快原则和两个良好,儿童日常生活做到快食、快眠、快便、快语、快行,两个良好指的是良好的个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幼儿园阶段儿童年龄小,该阶段儿童生理心理尚不成熟,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根据幼儿园儿童心理特点,老师应该在日常教育阶段培养儿童行为习惯,对幼儿园儿童进行养成教育。幼儿园时期开展养成教育,应以儿童心理活动特点出发,塑造良好的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幼儿园教育应结合新时代创新教育理念,为儿童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二)营造养成教育氛围,促进行为习惯培养
《幼教指导纲要》提出:环境是促进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幼儿教育老师通过日常教学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促进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园在日常教学中应丰富活动环境,满足儿童好奇心和发展需要,使幼儿园生活对儿童产生良好的影响,儿童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度过快乐的童年。
(三)师生统一行为标准
老师是儿童的榜样,在幼儿园学习阶段,儿童时时刻刻以老师的表现为标准,这时老师应该起到带头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养成教育虽然是针对儿童开展的教育理念,但老师应该作为养成教育的合格者为学生提供教育参考。老师日常规范自身,使儿童向老师看齐。
(四)老师重视示范教育的影响
针对行为习惯,老师应在日常起到示范作用,早上老师可在幼儿园门口迎接孩子,并向儿童说“早上好”,此过程老师起到的示范作用,儿童模仿老师的过程逐渐使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生活活动有效组织和策略
(一)生活活动之儿童篇
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是具体的,儿童形成行为习惯是个漫长的过程,老师不断结合新的教育方式展开生活活动,用爱心耐心来关爱儿童。老师可以通过对儿童日常的了解,开展适合儿童个性发展的生活活动,提高生活技能。如日常的搬桌子,打扫卫生等生活活动规范儿童生活习惯。
(二)生活活动之老师篇
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儿童兴趣爱好,合理开展生活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的兴趣爱好广泛,老师结合各年龄段儿童心理特点,开展不同生活活动,逐渐培养儿童行为习惯。针对小班儿童,可开展手工课题提高儿童动手能力,对于中大班儿童可开展擦玻璃等生活活动逐渐提升儿童能力。
(三)生活活动之家长篇
幼儿园在开展生活活动时,需要家长的配合。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可在居家生活时,为儿童创造实践机会,从小事做起,逐渐提升孩子的力,这样的家庭活动对养成教育更有意义。
四、生活活动中养成教育的实践措施
(一)培养幼儿园儿童养成良好作息习惯
良好的作息时间可以增强儿童的身体健康,幼儿园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引导儿童进行常规体育锻炼,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可增强儿童身体素质,这对培养幼儿园儿童生活作息习惯起着良好的作用。
(二)培养幼儿园儿童阅读好习惯
养成教育应在幼儿园儿童阅读时逐步完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为未来学习打好基础,幼儿园儿童对未来充满好奇,老师可为儿童提供优秀的幼儿绘本,引导儿童进行绘本阅读,儿童通过绘本阅读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绘本中的教育思想也是一种养成教育,老师通过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贯彻养成教育。
(三)注重幼儿园儿童游戏体验
幼儿园教学时应注重儿童游戏体验,应在游戏时逐渐落实养成教育,儿童的天性是爱玩,在游戏时老师可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使儿童在游戏过程中有所收获。老师在幼儿园对儿童进行养成教育同时,家长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起到督促作用,老师家长双方配合,逐渐落实养成教育。
五、结束语
养成教育是培养儿童行为、思想、语言习惯的终身教育,养成习惯虽在儿童时期培养,但是意义贯穿整个人生。教育学家说过“教育不是知识,教育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对教育的新理解和新解读,教育是培养儿童讲道理,懂规矩的思想品格。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体现在公德心,行为举止、等方面,具体内容有养成教育之道德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幼儿园老师是儿童学习阶段第一任老师,老师应在儿童幼儿园学习阶段培养儿童综合习惯。养成教育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按照高尚的道德规范和礼仪适应社会发展,最终成符合新社会道德理念新型人才。学龄前儿童最开始接受启蒙教育是在幼儿园时期完成的,幼儿园时期的养成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养成教育可促进海西的全面发展,更深远影响是提高人民群众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崔海珠. 以幼儿需求为核心开展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实践研究[A].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学前教育杂志社.第二届张雪门教育思想研讨会[C].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学前教育杂志社: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学前教育杂志社,2020:9.
[2]张艳珍.幼儿“三爱三德”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4):65-69.
[3]马丽.3-6岁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践研究[J].读写算,2020(02):32.
[4]黄梅.幼儿文明礼仪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策略[J].教育革新,2019(07):74.
[5]于惠闽.养成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J].科幻画报,2019(07):237-239.
[6]俞文珺.传统文化视角下幼儿“品性养成”课程的实践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9,32(06):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