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分夺宝”:中班幼儿生活礼仪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7月第21期   作者:田海佳
[导读] 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田海佳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塘街道三星幼儿园  浙江省  杭州市  311201
        【摘要】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三岁看大,7岁看老,3—6岁正是习惯养成的敏感期。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开展生活礼仪教育,使幼儿学习礼仪、知礼、懂礼、用礼,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教育家蔡元培认为:“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随时随地,抱着实验的态度。”礼仪培养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故本研究尝试通过“挣分夺宝”的引导策略,蕴礼仪行为养成于幼儿亲历实践中,由“行”入“情”,实现“情”到“知”的转化,内化幼儿礼仪品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关键词】“挣分夺宝”  礼仪行为  养成教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指出,4~5岁的幼儿会用礼貌的方式向长辈表达自己的要求与想法;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能轮流或分享;不欺负弱小;不私自拿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知道说谎是不对的。可见,中班阶段正是幼儿良好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应在一日生活中更为重视孩子的礼仪教育。
        一、幼儿生活中礼仪行为存在的问题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期是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在这个阶段进行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将会事半功倍。通过观察发现:我们班幼儿存在的欠文明行为表现有:
        1.文明礼貌、行为用语欠缺
        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是儿童养成教育最基本的一项内容。但在幼儿园,幼儿的表现不如人意。幼儿园中孩子间使用不礼貌的用语,往往成为孩子冲突、打斗的导火线。
        在游戏中,孩子想用别人的玩具,跑过去不管三七二十一抓了就跑,而不知道说:“请把你的玩具借我一下行吗?”结果常常导致你抢我夺,闹得需要老师出面调解。
        孩子们在得到家人或者朋友、老师的帮助时不会主动说“谢谢”;打扰了别人或者是妨碍了别人不会主动说“对不起”,似乎是理所当然。和家人、老师道别时总是要大人提醒,才会象征性的说“再见”,很多时后眼睛都没有看着与之再见的人。
        2.缺乏礼让精神,以自我为中心
独生子女已经习惯了接受,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谦让和分享在他们的“字典”里被抠掉了。自由活动选择玩具时,争抢玩具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在老师眼里的场景经常会是:玩具被两个孩子拿扯着,谁都不放,嘴里边哭边说:“我先拿的!给我!”。各不相让,需要老师做很多调解。更有祖辈们把孩子的一些没有规矩当成是活泼可爱,一味地宠溺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听之任之。这种隔代亲,加速了幼儿不文明习惯的养成。
        二、幼儿生活中礼仪行为养成的对策
        为此,我们尝试通过使用“挣分夺宝”的引导策略,让幼儿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做到“日常行为讲规范,人际交往讲礼仪,社会活动讲文明”,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挣分夺宝”——共创规则、知礼懂礼
        纲要中指出:“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从幼儿的角度去了解、尊重和支持幼儿的需求,让幼儿在宽松的礼仪教育环境中感受到遵守礼仪、运用礼仪带来的愉悦感。
        于是,在开展“挣分夺宝”活动前,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经验水平以及幼儿的兴趣点,通过社会教学活动《哪些地方要讲“礼”》,先组织幼儿讨论:“生活中的礼仪有哪些?什么时候我们要讲礼仪?”问题抛出后,幼儿积极地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起来。(二)“挣分夺宝”——小小积分,大大妙用
        明确了幼儿该遵守的生活礼仪内容后,我们又开始思考“用什么方法来调动幼儿运用礼仪的积极性?幼儿喜欢什么?”于是我们将第二个问题也抛给了孩子们,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玩具、礼物的奖励让他们更乐于遵守礼仪。
        结合孩子们的讨论,以及班里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通过让幼儿遵守一日生活中的各项礼仪来获取奖励积分,用积分兑换礼物的方式来吸引幼儿,对幼儿进行礼仪行为的培养。
        1.积分的家
        既然我们决定运用积分,首先积分的收集安放很重要。通过讨论,我们用班级衣柜的背面,设置了一个“挣分夺宝”的积分安置区。每一只纸杯上方都有幼儿的名字,幼儿可将挣得的积分放入杯中保存。                      
        2.积分细则
        “有了积分的家,那应该怎么获取积分呢?哪些礼仪行为可以得到积分?”。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三个问题,积分是孩子们要争取,应该以他们的意愿为主,于是我们又展开了讨论,根据孩子们的讨论内容,我们制定了积分细则。
        3.积分兑换
        明确了积分细则之后,我们开始思考“幼儿每完成礼仪行为一次,就给幼儿奖励积分,会不会占用老师太多的时间?”我们想了一个办法,让幼儿自主获取积分。每当有幼儿完成细则中的行为,就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分值去拿取自己的奖励积分卡。幼儿将积分卡放入积分的家中保存。积分卡累积多的幼儿可将小分值卡换成大分值卡,从中也锻炼了幼儿的数学计算能力。
        4.奖励发放
        幼儿挣积分挣得忙,如何准备礼物呢?礼物是由教师运用废旧材料自己制作还是购买一些孩子们喜欢的物品呢?询问孩子们的意见后,玩具车、玩偶等物品是主要目标,但是费用过于巨大,较难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情况陷入了僵局。
        转机来至于孩子们回家和家长们聊起了幼儿园里的“挣分夺宝”活动,家长们听后,都非常支持,家委会主动向老师提出由家委会承担幼儿积分奖励的物品。家长们购买了一批玩具和学习物品,供幼儿兑换。


        我们和孩子们商量,每一个月月末的最后一天,进行兑换。如遇双休日则提前兑换。积分最高的前三名有优先兑换权。
        (三)“挣分夺宝”——线上互动、共享妙招
        “挣分夺宝”开展过程中,孩子们为了多挣些积分换到自己喜欢的奖励,绞尽脑汁。家长们也忍不住加入进来。在班级微信群里展开讨论,跟教师商量还有哪些礼仪行为可以给幼儿提供积分。
        某位家长反映:“挣分夺宝”只是针对幼儿园里的活动,如果是在家里发生的礼仪行为,是不是可以拍下来发群里,来获取积分呢?例如家里来了客人孩子们主动向客人问好、端茶倒水等良好行为是否可以获得积分。其他家长听后都纷纷响应表示赞同。
        针对家长们提出的要求,我们也展开了讨论:“家长们的想法我们该不该响应?如果同意了,如何保证他们所说的行为是真实发生过的呢?”经过一番思量,我们决定同意:幼儿在家中的时间要明显的多于学校,家庭教育方面的支持,对于幼儿的礼仪行为的养成具有更加积极的作用,我们不该抱着怀疑的态度去打击家长们的积极性。
        又有家长提出幼儿园的进出刷卡也可纳入积分,遵守幼儿园的规则,也是优秀行为,增加了这一项后,班中很多以前经常忘记刷卡或不重视刷卡的家长都积极刷起了卡,争取不给孩子拖后腿。   
        家长们的积极配合,使孩子们更加乐于遵守礼仪,主动运用礼仪,也带动了家里的长辈和孩子一起进行良好的礼仪塑造。
        三、幼儿生活中礼仪行为养成的收获
    (一)幼儿的成长
        幼儿在“挣分夺宝”的活动中亲身实践了丰富的礼仪行为。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从面带微笑,以及热情接待等方面,让游戏体验变得更加有“礼”。“你好,请问想买什么,顾客”“谢谢,麻烦你了”等礼貌用语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仅仅可以形成锻炼,还可以对礼仪方面的知识形成全面了解,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由于我们运用灵活的实践方法,幼儿在生活中的礼仪行为有了明显的进步:
        1. 基本礼仪:能做到仪容仪表端正,养成了勤洗手、勤洗头、勤洗澡、勤换衣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 交往礼仪:在与人交往时大方有礼貌,学会了合作,懂得谦让,还学会了交往、用餐中的一些礼节要求。
        3. 幼儿园礼仪:会主动向老师、同伴问好、道别;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睡觉不影响别人;进餐不讲话,不剩余饭菜;节约用水;活动中懂得等待、商量、谦让;学会了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
        4. 公共场所礼仪:能懂得不乱丢垃圾,做到物归原处。
        案例呈现:
        《遵守规则我真棒》
        双休后回园,筱乔一进教室就来和我分享:“昨天,我和奶奶乘公交车去超市买东西,车来了,大家排着长队上车,可是下车的人很少,我看着车上没多少位子,心里很着急,恨不得拉着奶奶的手跑进车里“抢”座位。又一想:今天的队虽长,但是没有人往前挤,如果我挤了,是不是大家都会挤,这样我们这个文明整齐的队伍就乱了,想到这我就和奶奶一起按秩序上车。”“到你们后来有座位了吗?”我问到。“有的,有一个大哥哥主动把座位让给了我们。”我表扬了筱乔乖乖排队,遵守规则的行为。也告诉她大哥哥尊老爱幼的文明礼仪值得感谢和学习。
        《全家福》
        以下是陈一诺妈妈分享在朋友圈的一则感动:一诺想念自己在越南工作的爸爸,画了一周,完成了她心目中的全家福,文字也是一诺独家配的,其中对奶奶说的话“亲爱的奶奶,你的头发有白有黑的,你老了谁来照顾奶奶呢?就是陈一诺。陈一诺会帮奶奶洗脚洗衣服,晒衣服洗鞋子,还会帮奶奶烧饭端菜。”让一诺妈妈不禁感慨,一诺真的懂事了很多,也懂得了体恤家人。
        此外,我们还惊喜地发现,礼仪行为不仅慢慢地成为孩子们的内部需要,而且对改变家长的行为也有积极的影响。
        (二)家长的成长
        “挣分夺宝”活动的开展,改变了家长的观念与看法。他们不再觉得幼儿礼仪培养是教师的责任,自己也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教育给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在家长的教育中,利用电子产品,观看礼仪教育动画片,给孩子们讲礼仪教育的睡前故事,让孩子在说说,看看和玩玩等亲子的活动中,形成在角色方面的塑造,练习礼仪的使用。家长在形象、语言和行为等方面都给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家长自身在礼仪习惯方面进行重视和践行的情况下,形成了幼儿礼仪教育的全面性贯彻,避免幼儿在礼仪方面出现反复情况。
        (三)教师的成长
        1. 团队聚焦,促研修。
        过程中,我们组织了多次《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生活化》的教研活动。我将自己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亟需集思广益的困惑展现出来,引发段内老师的讨论和思考。大家献计献策,通过智慧共享,思维碰撞,构建了良好的互动和研讨氛围,拓宽了操作思路,也给其他班级提供了积极的可借鉴价值。如:增设班级文明好孩子评选,小组长管理积分责任制等方式,达到良好效果。
        2. 关注幼儿,共成长。
        在挣积分时,孩子们会自己献谋献策,让自己的积分能获取更多。如:在对日常生活中的优秀行为界定中,孩子们认为,如在剪纸,粘贴等操作过程中,自己已经完成的情况下去教还不会的幼儿成功完成作品也能获得积分。幼儿的讲述和思路也会给我新的启发,是否可以让幼儿用画图的方式制作礼仪内容小墙面呢?就这样,在一次次的讨论和观察中,我对幼儿更加关注了,孩子们也在挣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养成了良好的行为礼仪,给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着“挣分夺宝”活动的开展,幼儿礼仪教育也越来越进入到良性循环的轨道。班级幼儿的礼仪常规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改善,孩子们有礼貌的礼仪行为有目共睹,成为我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当然,礼仪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和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如何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一步夯实教育成果,内化幼儿礼仪品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全面发展,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崔灵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奚钰池.幼儿礼仪养成教育初探[J].山西教育(教学). 2018(02)
        [3]赵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