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晗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二小学 北京 10130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应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阐述课程等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这也成为当今广大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即如何落实好这四个方面,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美育是陶冶性情、开发智力的教育,数学美育作为美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同样具有这样的功能。许多教师在数学教育中深深感受到美育这一理念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数学美育并没有真正实施到位,而是存在着种种问题问题。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过程来谈谈当今在实施数学美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我的反思。
一、教师美育意识不高
在实施小学数学审美教育过程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水平低,审美能力不高,同时数学之美不如艺术之美明显。数学美是美的一种高级形式,是理论思维与审美意识融合的产物,因此小学升很难充分认识数学中美的真正含义。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才能将数学的教学过程转化为数学的审美过程。
二、学生的审美能力可后天培养
小学生们对于数学审美都是陌生的,而大多数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美学教学,只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和效果,学生将不会体验到美感。
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所上的一节“综合实践领域”课为例,通过上课之前制作的精美的课件,以及设计的许多生动环节,希望学生能感到数学内容的乐趣,体会出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美,但课堂教学中学生谈谈体会时,学生并没有感觉到数学之美。但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对数学之美不断有了新的提升,我也相信人的绝大多数能力是后天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审美能力也不例外。
下面是依据新课标、新理念,进行小学数学美学教育的实例:
在教“比的意义”时,我先展示了几个长方形,让学生挑选出认为最美的长方形后。逐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之美
老师:你觉得一个长方形好不好看,主要跟它的什么有关?
学生1:跟它的形状有关。
学生2:最好不要太瘦,也不要太胖。
学生3:而且我觉得,长方形美不美,与长方形的大小并没有什么关系。
学生4:似乎跟长方形长与宽的关系有关。 ……
老师:确实,长方形的美与它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学们不妨试着用你们选出的美的长方形的长除以它们各自的宽,看看最后的结果有什么规律?
学生试算,并交流。
随后,进行数学及美学教育: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一个完美的长方形,长与宽的比值都会保持在0.618左右。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黄金比。
评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审美的角度对教材进行了深层加工,通过“评选最美的长方形”进行数学美学的切入,感受实在的美,探索“为什么这样的矩形最美丽”,了解美的规律,并发现“美与比较”之间丰富而生动的内在联系。在此期间,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还培养了审美意识。
反思:从以上的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知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初步判断什么是美丽,哪些不是,仅仅由于他们的年龄低,知识水平低,他们对美缺乏正确的理解,或者感觉不到美,但是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知识来解释这种美,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感到困惑,甚至认为它不是美的。因此,在进行数学美学教育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接受能力。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看,他们主要不是通过学习审美知识和审美理论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从事各种形式的审美和审美实践。
在一系列的审美经验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美育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
(一)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看
数学是一门严谨而极其抽象的学科。它使用数字、符号和图形等语言来准确描述现实世界。尽管小学数学学习一些简单的基础数学知识,例如数字的识别和运算,图形的识别和转换,简单的统计等等。 但是从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第一天起,这种知识就被赋予了强烈的数学色彩。即使是简单的数字,也从许多具体事物中提取出来:“桃子,桌子,马,山,一堆沙子和一篮子苹果”。没有这些生动而具体的图像作为基础,就无法建立数字概念。因此,从小就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形成对数学的长期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看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是数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受小学生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思维特征基于图像思维,并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小学阶段只是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的阶段。入门的这一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使用大的、生动的、可感知的图像来发展学生的图像思维能力,以便对数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英国学者比格斯的研究还表明: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速度比我们慢。 他们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概念,然后学习思考。 因此,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离不开美育原则。
(三)从小学生的知觉特点看
在小学阶段,尽管学生的观念已经发展,但是他们的发展水平非常有限,目标很差,没有持久性,而且很容易分散。 因此,经验丰富的老师经常使用美育的原理和方法来给学生更强壮,更新颖的感觉。 不难看出:美育首先谴责生动的图像,然后谴责丰富的情感,这牢固地吸引了小学生对学习对象的关注。 为进一步研究做好必要的准备。 小学数学教育中经常提到的“创造情境”实际上是一种根据学生的感知特征和美育原则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四)从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上看
数学教育主要通过使学生学习某些概念、定理、规则和公式来发展其数学能力。而且这些确定性内容必须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调节。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对思想自由的限制。如果我们满足于留在这个小世界中,那将是极其大地束缚着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容易使我们的思想变得僵化和僵化。 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有利于改变数学教学中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必将为弘扬个性,追求创新,寻求思想提供轻松的环境!
四、数学美育不能只是一个孤立的环节
教学过程是一个由各种各样因素有机统一组成的活动过程,主要由教师、教学媒体和学生组成。 每个组成部分及其运动都包含丰富的美丽元素。但是,在当今的数学美学教育中,我们过分主张的是“渗透”这个词。许多老师希望实施数学美学教育,因此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还有另外一个环节,例如学习“圆的周长”的案例,在老师带领下引导出π之后:
老师:这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间的关系。 这代表一个大于3倍的数字。 它也需要一个固定的数字。 我们称它为圆周率。 用公式表示的是“圆周长/直径=圆周率(周长比)”。(黑板上写)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媒体播放录像并同时显示祖冲之的图像,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即圆周率的贡献)
评析:尽管它似乎体现了数学的美并显示了悠久的数学历史,但学生可能无法以这种方式欣赏数学知识的美。这个过程只是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反思:要真正实施小学数学审美教育,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作为审美对象,从审美的角度设计具有审美教育功能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上课后就立即进入审美活动。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要求教师从“知识型教学”水平提高到“乐趣型教学”水平,同时使学生从“知识型学习”水平提高到“乐趣型学习”。使得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实现“以美启发真相”和“快乐学习”的目标。
作者简介:茹晗(1994-01-05),女,汉族,籍贯:北京,当前职务:班主任教师,当前职称:二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