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7月第21期   作者:龙飞宇
[导读] 流行音乐(Pop music)是一种大众音乐体裁,其现代形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英美两国
        龙飞宇
        星海音乐学院

        流行音乐(Pop music)是一种大众音乐体裁,其现代形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英美两国。“Popular music”和“pop music”两词通常交替使用,不过前者指的是流行的所有大众化音乐,且其包含了众多迥异的音乐风格。直到20世纪60年代晚期,流行音乐(pop)和摇滚音乐(rock)大体上是同义概念,但之后两者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虽然出现在流行音乐唱片排行榜的大多数音乐被视为流行音乐,但这种音乐体裁与排行榜音乐(chart music)有所不同。流行音乐常常借助了其他音乐流派的元素,例如都市音乐(urban)、舞曲(dance)、摇滚(rock)、拉丁音乐(Latin)、以及乡村音乐(country)等;尽管如此,仍有某些核心要素可以定义流行音乐。辨识要素通常包括:以一种基本格式(通常是主歌-副歌形式)创作的短小或中等长度的歌曲,以及常常运用重复的副歌、旋律曲调、“流行音乐勾耳记忆点”(hooks)等。
        
一、定义与词源
        大卫·哈奇(David Hatch)和斯蒂芬·米尔沃德(Stephen Millward )将流行音乐定义为有别于大众音乐、爵士乐和民间音乐的一个音乐整体。据比特·西格(Pete Seeger)所述,流行音乐是一种“专业音乐,它汲取了民间音乐和艺术音乐的养分”。虽然流行音乐仅被视为榜单单曲,但并不是所有唱片排行榜上音乐的总和。音乐排行榜上所包含的歌曲来源广泛,有古典、爵士、摇滚以及幽默歌曲。作为一种流派,流行音乐被认为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因此,“流行音乐”这一术语可用于描述一种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旨在于吸引大众,以针对青少年而快速打造的单曲音乐为主,而不是为成年人的音乐专辑所打造的摇滚音乐。
        流行音乐及其术语定义不断同步发展演变。根据音乐作家比尔·拉姆(Bill Lamb)的观点,流行音乐是“自1800年代以来最为迎合工业化时代的都市中产阶级审美趣味的音乐”。“流行歌曲”这一术语首次被使用于1926年,其含义是指“具有大众吸引力”的乐曲。哈奇和米尔沃德指出,在20世纪20年代的录音唱片史中,许多音乐事件可被视为现代流行音乐产业的诞生,这些产业包括乡村音乐、布鲁斯以及山地音乐。
        据网上《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所释,“流行音乐”发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英国,用于描述摇滚乐(rock and roll)和受其影响的新兴音乐风格。《牛津音乐词典》表明,流行音乐早期的含义是“吸引广大听众的音乐会……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流行音乐已拥有着非古典音乐的特殊意义,通常为歌曲的形式,由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滚石乐队(the Rolling Stones)、阿巴乐队(ABBA,瑞典乐队)等乐队所表演。”《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还指出,“……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流行音乐”从术语上可与英格兰的节拍音乐(beat music)相提并论,而在美国,流行音乐的内容涵盖与摇滚乐有所重叠(现在依然如此)。
        约1967年起,“流行音乐”逐渐被看成是与“摇滚音乐”相对的术语,这种划分赋予了两个术语一般意义。摇滚音乐追求的是真诚性以及流行音乐可能性的延伸,而流行音乐更为商业化、时效性短且易于理解。英国音乐学家西蒙·弗里斯(Simon Frith)认为,流行音乐是“作为商业活动产生,而不是为艺术而生,旨在吸引大众,但并不由任何特定地点产生,也不划分任何特定品味。”弗里斯补充道,“除了利润和商业回报,流行音乐不受任何创新抱负的驱使”。另外,从音乐手段来看,流行音乐基本是保守的”。它是由高层结构(唱片公司、电台节目制作者、音乐会筹划人)所提供,而不是由下层群众制作而成……流行音乐不是一种恣意自制的音乐,它经过了专业的生产和包装”。

二、流行音乐的特征
        根据弗里斯的说法,流行音乐的特征包含:它的目的在于吸引一般听众,而不是特定的亚文化或意识形态;它强调的是技艺创造,而不是正式演出的那种“艺术”品质。音乐学者蒂莫西·华纳(Timothy Warner)表明,流行音乐一贯强调的是录音唱片、制作以及技术,并非现场表演;另外流行音乐有着反映现存趋势的倾向,而不是前卫运动(Progressive developments);且其旨在于鼓励舞蹈或使用以舞蹈为主的节奏。
        流行音乐的主要媒介是歌曲,时长一般是介乎于2分半钟到3分半钟之间,常常以连续且显而易见的节奏元素、主流风格和简易的传统结构为标志。常见的变体包含了主副歌形式以及32小节形式,专注于旋律、琅琅上口的“钩子”(hooks)以及与主歌在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形成对比的副歌。拍与旋律倾向于单纯,带有有限的和声伴奏。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通常关注于简单主题——大多是爱情和浪漫的关系——不过也有明显的例外。
        流行音乐通常采用“古典欧洲调性音乐”的和声与和弦序进,更为简单易记。常用手法包含了理发店男声四重唱风格(the barbershop quartet-style)的和声(例如,ii-v-I)和受布鲁斯音阶影响的和声。在上世纪50年代中至70年代末期间,五度循环圈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有所减弱,其中也包含了属功能的主导地位的削弱。



三、发展与影响
(一)技术与多媒体
        在上世纪40年代,改良后的麦克风设计使得歌曲的演唱风格更为“亲密”(intimate),其后的10年乃至20年里,为录制单曲而出现的价格低廉且更为耐用的每分钟45 转唱片革新了流行音乐的传播方式,这有助于将流行音乐推向一个“唱片/无线电广播/电影的明星系统”。另一种技术的改变便是50年代电视的广泛普及;利用电视来播送演出实况,“流行明星必须取得视觉上的形象呈现”。60年代,经济实惠的便携式半导体收音机的引入意味着发达世界的青少年能够在户外听音乐。直到80年代早期之前,流行音乐的推广很大程度上受到MTV这类音乐频道兴起的影响,这些频道“青睐于如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麦当娜(Madonna)等具有强烈视觉吸引力的艺术家。”
        多轨录音技术(60年代以来)以及数字采样(80年代以来)同样也作为流行音乐的创作及加工技术而被运用。在1960年代中期期间,流行音乐反复尝试新音响、新风格和新技术,这些在听众中引发了公共话题。“前卫”一词被频繁使用,人们认为,每首歌曲和单曲都将会是上一首歌曲和单曲的前卫版本。乐评人西蒙·雷诺兹(Simon Reynolds)写道,从1967年开始,在“前卫”流行音乐与“大众/排行榜”音乐之间存在着一个分裂的世界,这种分裂,“大体上介乎于男孩与女孩、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
        20世纪下半叶包含了美国文化的大趋势,在这种趋势中,艺术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在1950-1970年间,曾有着流行音乐与艺术音乐之间的争论。从那时起,某些音乐出版物便接受了这种音乐的合法性,这是一种被称为“流行音乐主义”(poptimism)的趋势。
(二)风格演变
        纵观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它已吸收了流行音乐其他流派的影响。早期的流行音乐吸取伤感叙事歌的形式,并获取了福音音乐(gospel)和灵魂乐(soul music)的声乐和声运用、爵士乐与摇滚音乐的乐器法、古典音乐的管弦乐作曲法、舞曲的速度、电子音乐的伴奏、嘻哈音乐的节奏元素以及说唱音乐的念白。在2016年,一份检验了于1955至2010年间所录制的46万4千多张流行音乐唱片的《科学·报告》研究发现,自1960年代以来,流行音乐在音高方面变化不大、平均响度有所增加、乐器法以及录音技术少有差异,音色差异不明显。据《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的约翰·马特森(John Matson)报道,上述言论“似乎支持了普遍流传的说法,相比现在排行榜中前40名的歌曲,昔日的流行音乐是更好的,或者说,至少是更为多样的。”然而他也指出,这项研究结果并不能完全代表每一代人的流行音乐。
        在上世纪60年代,大多数主流的流行音乐分为两类:一类为吉他、鼓以及贝斯的组合,另一类是则由传统管弦乐队伴奏的歌手组合。自60年代初以来,对于流行音乐制作人、词曲创作者以及音乐工程师来说,利用音乐的曲式、配器法、非自然的混响效果以及其他音响效果作自由试验是常见的。著名的一些例子有菲尔·斯派特的“音墙”(Wall of Sound)以及在龙卷风乐队(the Tornados)演出中乔·米克(Joe Meek)所使用的自制电子声音效果。与此同时,在无线电广播以及英美电影中的流行音乐已从精制的“叮砰巷”流行歌曲(Tin Pan Alley,最初源于纽约的流行歌曲作家和出版商集中地以及流行音乐出版的流行歌曲)向与众不同的歌曲写作方向转移,并融入了混响式摇滚吉他(Reverb-Drenched rock guitar)、交响弦乐以及由精心安排和排练过的录音室音乐家小组所演奏的管乐器。在2019年纽约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中,643名参与者须对流行音乐的熟悉程度进行排名,结果显示,1960年代以来的歌曲被证明是最令人难忘的,明显比2000-2015年间人们所能记住的流行歌曲多出不少。
        在上世纪60年代末的前卫流行音乐出现之前,一般而言,表演者通常无法决定音乐的艺术内容。得益于60年代中期的经济繁盛状况,唱片公司开始投资艺术家,赋予他们作音乐试验的自由,并为他们的音乐内容和营销提供了有限的控制权。这种局面在70年代末衰落,直到互联网新星的崛起,它才得以重现。于上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独立流行音乐(Indie Pop),标志着当代流行音乐魅力的另一种背离,有着在新的现实基础下所组成的吉他乐队,这个现实基础即:在无需与大型唱片公司签订合约的情况下,乐队可以录制和发布他们自己的音乐。
        1980年代因数字录音技术使用的增加而被铭记,这种技术与合成器的使用、合成器流行音乐(synth-pop music)以及越来越流行的以非传统乐器为特色的其他电子音乐体裁相联系。到2014年,世界各地的流行音乐已被电子舞曲所弥漫。2018年,埃尔文市加州大学的研究者得出结论,自1980年代以来,流行音乐已变得愈发“伤感”。而幸福与明快的元素最终被那些使得流行音乐变得更为“伤感但却充满舞动感”的电子节拍所取代。

(三)国际化传播
        流行音乐受美国以及60年代中期的英国音乐产业所主导,它们的影响使流行音乐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国际性的单一音乐文化,但大多数地区和国家拥有着流行音乐的本土形式,往往会产生更大潮流中的地方版本,并赋予它们地方特色。其中的一些潮流趋势(例如欧洲流行音乐)已具有发展这种流派的重要影响力。
        据“格罗夫音乐在线词典”所释,“源自西方的流行音乐风格,无论是与本土音乐体裁共存或是极大地排斥对方,这些风格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并在全球商业音乐文化中构成了体裁共性特征。”某些非西方国家,如日本已发展了欣欣向荣的流行音乐产业,其中大多数涉及了西方风格的流行音乐。除美国外,日本若干年来的音乐产量高于世界各地。西方流行音乐的传播以不同方式被诠释为美国化、同质化、现代化、创意挪用、文化扩张等过程的体现,抑或是更为普遍的全球化进程。
        在韩国,流行音乐的影响已促成了男团和女团的诞生,这些团体因他们的音乐和美感获得了海外的声望。而韩国男女生共存的组合(两性组合)并没有取得成功。
        文/原文出自英文版维基百科网站词条:“Pop Music”,读者可通过此网站搜索该词条查阅,本译文以“知识共享——署名相同共享3.0协议(CC-BY-SA 3.0)”方式授权。
译/龙飞宇   审校/任达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