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7月第21期   作者:张春光
[导读] 小学体育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身体素质,塑造健康体格,对身体发育、身体机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张春光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王岗镇中心小学校 150088
        摘要:小学体育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身体素质,塑造健康体格,对身体发育、身体机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全面推进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进程,需针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改革,不断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工作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小学体育;现状;发展对策
        我国目前的教育,正是处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转换的十字路口。在面对素质教育改革的同时,很多应试教育的思维依旧影响着教育的行为。在我国众多的小学生当中,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占据了多数。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体育锻炼,长时间的文化课学习,对体育活动的限制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在多重阻力的影响下,学生的体育锻炼很难保证,因此,只有改变教学方式,让体育课程被众人所接受。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理念较落后
        在当前小学教育发展中,注重文化教育而轻视体育教育已经成为普遍问题。由于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以及升学压力,教师及学生往往都注重文化课成绩,未能够对体育教学重视,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很多小学体育课堂被其他课程占用,体育教育教学时间比较少。另外,家长对于学生体育也缺乏重视,在与学生交流中基本只谈论文化课成绩,而对于体育学习情况,基本不会涉及,这导致学生产生错误观念。与此同时,由于教师及家长思想观念上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學习理念方面存在偏差,将文化课学习作为自身任务,而忽略体育课程知识学习。
        (二)体育教育教学资源投入比较少
        通常情况下,小学学校规模均比较小,相关的体育教学设施及设备比较缺乏,有些学校虽然具备简单体育教学设施,然而无法满足体育教学实际需求,这种情况的存在对于小学体育教育发展必然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另外,目前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授课教师很多都是由其他文化课教师兼职,缺乏专门体育教师,导致学生很难学习专业体育知识及技能,影响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及学生学习,从而也就导致小学体育发展受到影响。
        (三)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方式较单一
        在目前的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通常情况下都是选择体育竞技类教学,未能够对体育教育教学目标真正了解。对于小学体育教育而言,其主要就是使学生将身体锻炼技能及方法掌握,并且对学生思想道德及意志力加强培养。竞技类体育教学需要在教学中反复进行训练,会导致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降低,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学习基础体育知识及技能十分不利,对学生体育素质发展会产生影响,进而也就会影响体育教育发展。
        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一)科学设计教学导入,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不同的教学导入,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也会对学生体育兴趣培养、体育技能培育产生直接影响。而丰富多彩、符合学生认知特性的教学导入,则可以切实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对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供坚实保证。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学导入作用的发挥,并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设计出具有延展性、趣味性、多元性的导入活动,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生状态,带着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参与体育知识的学习、体育技能的塑造。一是借助情境导入,激活学生意识。将一些现实生活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项目引入体育课堂,使学生在形式活波、内容有趣的认知情境内萌生更为迫切的学习意愿,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收获成功、锤炼意志、增强体质。

例如,在开展“立定跳远”教学中,为了切实激活学生的体育兴趣,教师可以将平地练习、区域训练等比较乏味的教学方式变革为“跳迷宫”游戏,使用“呼啦圈”在操场上设计迷宫,并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并自主实践,在迷宫闯关中看看谁最先跳出迷宫,谁选择的路径最短。这一更为丰富的导入方式,既活跃了教学的气氛,又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二是利用竞赛导入。将教学项目演变为对应的竞赛活动,对学生灵活分组,让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比拼中训练体育技能,促进认知迁移,实现协作意识、团结精神的培养。例如,在开展“广播操”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的。
        (二)精准确定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活动实效
        科学、合理、精准的教学目标,是确保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得以提升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该从学生认知实际与身心特性出发,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过程进行提前预设,设计出可以满足不同学生体育需要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自己在课堂上应该学什么,怎么学。以避免由于目标的随意性较大而直接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彰显。另外,教师还必须确保教学目标的具体性、明确性,使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最后,在更为明晰、精细、深入的教学目标引领下,组织学生按照教师指引,开展针对性训练与锻炼,在积极参与中达成教学目标,提升体育技能。例如,在开展体育游戏教学时,教师应该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首先告诉学生具体的游戏内容、游戏规则、基本要求、对身心健康的作用等;随后再介绍具体的游戏方法与参与流程、注意事项等;最后待到游戏结束后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与心得。使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引领下真正明白了自己在学什么,应该怎么学?为教学有效性提升而给予保证。
        (三)灵活构建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素养塑造
        为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出多元且丰富的教学活动,并多为学生提供一些自主参与、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视、听、感、知全方位刺激下塑造自身综合素养。一是有效开展示范引领。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体育项目,教师必须做好示范与引领,让学生在直观感知、模仿尝试中慢慢掌握工作要领,加深对一些复杂动作的理解、记忆、掌握。例如,在开展“跳高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示范中引入一些直接性语言描述,使学生深入理解“助跑有节奏,起跳有力,助跑与起跳衔接连贯”等技术要领的特性,吸引学生注意,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二是灵活选用各类方法。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性,选用一些灵活且丰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指导,让学生在竞赛、练习、协作中提升理解,丰富认知。例如,在开展“耐久跑”教学时,教师可以游戏活动《警察抓小偷》,由不同学生分别扮演“警察”和“小偷”,让“警察”在规定的范围内追捕“小偷”,以丰富的认知体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升,更严重制约着小学体育育人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将诸多贴近学生身心特性的活动、资源、策略等引入小学体育教学领域,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实践、交互的机会,创设出多元且丰富的教学生态,促使学生在全方位、多角度刺激下重拾体育兴趣,萌生迫切夙愿,积极投身至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在体育活动中提升技能,在体育参与中激活认知,在体育体验中完善自我。为实现体育教学有效性增强,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深度塑造而提供助力,铺设路径。
        参考文献:
        [1]杨杰.小学体育有效性教学策略浅析[J].学周刊,2019(25):148.
        [2]李晓波.小学体育有效性教学策略探析[J].科普童话,2019(14):77.
        [3]谢立荣.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26):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