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琳
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学校 628017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中重视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们的新任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理念对构建高效课堂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核心因素进行分析,从学生、老师、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构建高效体育课堂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课程改革;体育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构建;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可以理解为课堂教学中能够高标准的完成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也就是说构建有效的课堂氛围,能够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际需求,从而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创新和优化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而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教学。
一、影响构建高效体育课堂的主要因素
(一)各方面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高,学生对体育课堂的重要性缺乏准确认识
一直以来,学校、教师和学生乃至社会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高。在这种背景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全身心的投入,不利于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从学校层面来说,自从体育纳入中考科目后,教师更为重视提升学生的学科成绩,从而忽略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受传统观念影响,学校大环境往往将体育定性为副科,因此不论在师资配备还是课程设置上,投入力度较小,从而导致体育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无法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
(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单一枯燥,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和枯燥,那么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阶段体育教学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课程内容和模式较为单调,这也是影响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单一的体育课程内容和模式,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为:首先,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不够,硬件设施配备不足,在体育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不多,从而使课堂教学中教师较为被动,不利于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教学;其次,现在的很多年轻教师缺乏吃苦耐劳、勇于进取、刻苦钻研之心,没有花过多的心思对课堂教学进行钻研和思考,也就没有行之有效的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三,教师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够,仅仅将体育课堂作为学生放松或是机械锻炼的机会,并没有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1]。
(三)教学中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工作没有落到实处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要求教师要关注到所有学生的发展,要对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健康发展要求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基础,调整原有的教学模式,从而能够满足学生在新时代的新需求。不过目前体育教学中,教师仍然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跟随时代发展,关注和考虑现代学生的需求,忽视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师生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教师并没有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更加无法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构建高效体育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从师生到学校,从个体到社会积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身体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将无法保障学生未来的长足发展。
新时期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的目的为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课堂中能够积极的提问和实践,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学的价值和作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还能锻炼身体、发散思维、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2]。因此学生、家长、体育教师、学校以及全社会需要及时的转变思想,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要有正确的认识。首先学生不能想当然的认为自己身体很好就不需要锻炼,认为体育课就是玩耍课,要培养吃苦耐劳、互助合作的精神。其次家长不能“唯分数论”,不能一味看中孩子的分数而忽略孩子的全面发展,据调查,很多学生有运动天赋也喜欢运动,但由于家长认为过多时间运动会影响文化成绩,从而把孩子的运动兴趣给抹杀在萌芽之初,何其悲哀。第三,体育老师从自身做起,要重视开展体育教学,善于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化学习成绩虽然很重要,但是想要持续学习、稳定的提升成绩就必须有健康的身体作为保障。教师要将新型思想观念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意识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性,从而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合理设计课程,学生积极参与和学习,为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以兴趣为切入点指导体育课堂,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青少年心理和生理都还未成熟,此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抽象的逻辑思维有了发展,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的,在认识事物和考虑问题,通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作为支持。所以以兴趣为切入点指导体育课堂,加以丰富适宜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模式,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理论课进行思想教育,建立初级兴趣。俗话说:治标先治本。我们可以利用《体育与气质》一课介绍体育锻炼可以塑造完美的体形、健康的肤色,感受到一个人的热情、纯朴和机智,培养一个人的勇敢、坚毅和果断,还可以从紧张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使大脑得到很好的休息,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利用精彩的讲解,让学生对体育课堂有期待之心。
(三)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积极开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改变之前被动学习知识的局面。教师要及时的转变思想,教学过程中避免采取说教式教育。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感受,师生之间能够建立融洽的平等关系,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首先提倡个性保护,挖掘学生闪光点。个别学生在学习动作技术时,付出了极大努力但收效甚微现象,内心会有失落感。此时教师应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其次,差异化教学,降低要求。在学习技术动作时不同学生会出现不同错误,有技术动作不清楚的,有自身身体素质差的,有心理因素差的等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现象,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找准问题,即刻纠正,使其尽快掌握技术。同时适当降低难度,使学生练有所获,才会有兴趣继续练下去。
(四)将素质拓展训练应用于体育教学中
素质拓展训练是目前世界上最成功、最受欢迎的户外体验式学习方式之一,体育教师需要跟随时代步伐,在体育教学中加入素质拓展训练,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身体素质。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情感体验,合理的设计课程内容。拓展训练过程中学生可以作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课程之前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的意义和主要目的,教师监督并指导学生完成全部教学活动。要亲自体验素质拓展的各项内容,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思考和总结,通过体验和思考从而有所收获。活动过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对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活动的意义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总结。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实现体育课堂动静相结合,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能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心智。教师需要全面考虑后设置教学活动,确保活动锻炼性强同时富有教育意义,利用新的教学模式创建高效体育课堂。
结束语
师生及学校需要积极的转变思想,明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深入分析目前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始终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创建积极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的差异化的个人需求和情感体验,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健. 整合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率的体育课堂教学[J]. 信息周刊, 2019(21):0448-0448.
[2] 马吴彦. 多种方法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J]. 读天下(综合), 2019(5):107-107.